【摘要】 目的:通过总结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临床救治及护理要点、预防、健康宣教,强调医护人员对一氧化碳中毒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救治的2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救治护理后,2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早发现、早脱离、早给氧是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高压氧是最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高压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34
目前,液化天然气、煤气等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手段之一,这使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反映出人们对它的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且解离速度为氧和血红蛋白的1/3600,因而使氧离曲线左移,组织缺氧。在一氧化碳中毒中,血流丰富的脑、心、肾等脏器受累明显[1],损害心脏及肾脏功能。其中中枢神经受累最为
明显,重者发生缺氧性脑病及迟发性脑病,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7年10月-2011年黄宗英8月接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8例,经救护后无一例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现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救治及护理措施等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为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患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昏迷1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排除其他病因。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诱因,轻度中毒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气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脑水肿、昏迷,缺氧性脑病或迟发性脑病,损害心脏及肾脏功能。
2 救治及护理措施
2.1 院前急救人员接诊后应迅速问明原因,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衣服。
2.2 现场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吸氧,有条件首选高压氧。高压氧吸入可以改善患者脑电活动,促进觉醒状态和生命机能活动,可以使患者从昏迷
转苏醒[2]。
2.3 应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甘油果糖静点。
2.4 防治高热惊厥,头部敷冰袋,以降低头部温度,减少脑灌注,降低脑组织代谢,惊厥者给予镇静剂止惊。
2.5 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按压次数100 次/min,深度至少5 cm。
2.6 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备好吸引器及气管插管用物,随时吸出呕吐物及分泌物。眼不能闭合,应涂凡士林,用纱布覆盖,保护角膜。
2.7 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液体外渗,特殊药物可用微量泵泵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等,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应用制酸剂及保护胃黏膜制剂,防止上消化道出血。
2.8 护士在护理操作时做到轻、快、稳、准,应安慰患者,劝慰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使其能积极配合,早日康复。
3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经过上述抢救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4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其病程越长,病情发展及并发症越重,因此,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尽量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脱离、早给氧,防治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采取有效的及护理措施,提高救治率,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并发症和后遗症[3]。已有资料证实,高压氧至关重。高压氧能快速、大幅度地提高组织含氧量和贮备,增加血氧弥散量及有效弥散距离,对纠正细胞缺氧,尤以脑水肿条件下的细胞缺氧效果确实。高压氧能提高缺氧细胞线粒体和细胞器中酶合成功能,增强细胞功能及活力,因而具有脑缺氧时提供生物能,生命合成和解毒的合适调节作用,正因其能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打破能量危机所致的瀑布样反应,从而抓住了脑复苏的关键[4]。
避免一氧化碳中毒,首先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如家庭用火炉、煤炉要安装烟筒或排气扇,定期开窗通风,并定期检查,直排式的液化淋浴器安装和使用应正规,有合理的通风装置,井下作业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且时间不宜过长[5]。医护人员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误诊。防止由于受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的影响使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存在不足。即使医护人员进行了宣教,也可出现不重视用气规则而再次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现象发生,本组曾有2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发生中毒的现象。通过社会公益方式、电视、报刊、医院卫生墙报、卫生专栏的形式,在社会全员中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有关知识,通过健康教育矫正不良用气、用煤习惯,减少及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9.
[2] 石美云.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9-541.
[3] 黄宗英,刘金荣,冯东兴,等.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脑梗死172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1,12(21):113.
[4] 宋杨.脑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12):768.
[5] 王晓征,张丰,朱江,等.低浓度一氧化碳作业对工人血脂和血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5):493.
(收稿日期:2012-02-17) (本文编辑:李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