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的结构
钢琴曲《野蜂飞舞》作品结构与特
[关键词]野蜂飞舞钢琴曲特点风格
《野蜂飞舞》原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写的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管弦乐演奏的插曲。问世以来,由于它的自身魅力,加之后人对它的改编,他俨然已经变成了一首雅俗共赏的音乐珍品,如今由于这首管弦乐小曲具有诙谐的风格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而受到中外演奏家的青睐,多年来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版本的独奏曲,在世界乐坛盛演不衰,其影响力早已超出原歌剧。
一、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介绍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罗斯19世纪民族乐派的重要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之一,他出生于1844年,后因气喘病于1908年6月8日逝世。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生活在俄罗斯历史上的革命时期,沙皇政府对人民的剥削非常残酷,由于受西欧资本主义思潮产物的影响,那些有着先进民主思想的革命家企划并且多次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的起义,这些起义引起了俄罗斯在各种领域如文学,艺术和其他领域的思考,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给当局的残酷统治以无情的攻击。而《野蜂飞舞》这一家喻户晓的作品,便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3部神话歌剧《萨旦王的故事》中第二幕第一场的管弦乐插曲,此歌剧寓意为讽刺昏庸沙皇统治。
拉赫玛尼诺夫是第一位钢琴版《野蜂飞舞》的改编者,他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里的音乐为基本素材,改编出了第一部钢琴版本的《野蜂飞舞》。在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在钢琴和作曲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1931年拉赫玛尼诺夫对《野蜂飞舞》进行了改编,使这首改编曲成为了世界最著名的钢琴改编曲之一。
二、《野蜂飞舞》作品结构分析与特
“从海面的远方,飞来一大黄蜂,围绕到天鹅的四周,盘旋飞
舞。”这首原为管弦乐曲的《野蜂飞舞》(又名《大黄蜂的飞行》)曾在原曲谱上这样标记。此曲用小提琴、长笛或小号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那么,《野蜂飞舞》的钢琴版,由半音阶的下行乐句开始,经过轻快而有力的中段旋律后,又回到第一主题上,保持了曲目的原有风格,最后半音阶上升乐句,则描写大黄蜂的离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以外。因此ABA’形式的三段体,就是它的曲式。体裁则是无穷动体裁。
钢琴版《野蜂飞舞》始于a小调,从第41小节开始进入g小调,此处解决了前面和声模糊的效果,增加了几分稳定的彩,但这种稳定的感觉刚刚持续了4个小节,旋律便又一次转入了a小调,45小节出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a小调属和弦,47小节低音出现了辅助性的音调,是一个I级-IV级和弦的分解,非常稳定,来自于对于调式的肯定。全曲是a小调,d小调,g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都出现过。乐曲的1-8小节
是a小调的半音阶下行,和声在9-16小节没有太大的波动,从17小节开始两次出现K46-v2-v7-I的进行,之后有比较完满的终止。在25小节,出现了a音的持续,其中升g和降b音环绕a进行,其功能性不是很明确,而在33小节又出现了d音的保持,有一种大调的感觉,#C和降e音环绕其进行的一段摸进的旋律,直到第41小节,调性才开始明确为g小调。并且25-40小节,进行了两次力度上的渐强与减弱,而且渐强的部分音调低于减弱的部分,这样营造出了野蜂忽近忽远的气氛,随之形成对比的半音阶旋律则是野蜂盘旋场景的描述。因此,这段和声变化繁杂的乐章,呈现出了一种犹疑.神秘的感觉。
降I46和弦制造的和声效果很是特别,这出现在62小节。当旋律进入63小节时,几乎出现了对于主旋律的再现,和声的安排与主旋律非常类似,71小节处进入了d小调,77小节转入a小调,其中IV和弦反复出现。
第83小节开始,旋律再次出现了坚定的“复仇”音调,是IV级与Ⅱ级和弦的分解,旋律也随之升高,一度出现渐强的处理而把音乐不
断推向前进。92小节的IV46和弦不用原位体现了d小调的调性,95小节又回到了a小调并出现k46,但只是一个框架,随后的两小节之内出现了V/V-V的进行后97小节又一次出现了k46,使音乐有动力就有必要推迟音乐的解决。98小节出现了V7和弦则是非常清楚的,而第100小节的降IV级的和弦代替了乐曲的最后一个半音阶的上行,最后的结束音完满的落在了主和弦上。
《野蜂飞舞》的特非常独特,全曲始于a小调半音阶的下行乐句,力度为f,表示非常强,形象地显示出野生蜜蜂飞行和咆哮的场景。“并且,这一段下行的旋律也奠定了整首曲子的发展基调,始得源源不断,无穷无尽的情景从此呈现。”(尹婷婷钢琴曲《野蜂飞舞》演奏方法初探华章2011.1.20)整首乐曲建立在小调上,但中间不断地出现转调、离调,使调性非常的模糊,突出了旋律的“无穷动”的特点,表现力很是丰富和震撼,十分具有吸引力。全曲的主线条也都由十六分音符占据,也是本曲的重要特之一。
三、钢琴曲《野蜂飞舞》演奏实践分析
《野蜂飞舞》速度非常快,为Presto的急板,这是“无穷动”的一种结构形式,带有一定的略微变奏的意味。所以就《野蜂飞舞》来说,要解决右手连续不断,并且是极其快速的跑动,还要结合多层次的力度的变化,是演奏此曲目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表演者来说,在乐曲开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而这种准备是两方面的,首先是技术层面上的,其次是艺术表现力方面的。
(一)技巧体现。一开始,乐曲的音区从小字二组急转直下,野蜂犹如瀑布直流而下,迎面扑来,迅速下行两个八度后旋律走向趋平,但锋芒不减。在经过一段中低音区的徘徊后,旋律又突然开始拔高,并且融入了新的旋律动机,在音乐的最后渐渐再次推入高潮,让音高停留在高音区,暗示蜂乱舞,嗡鸣不断。因此,想要很好的表现蜂嗡鸣的感觉,手指的迅速跑动和踏板的运用变成了本曲很重要的两个
技巧体现,特别是手指的跑动!从技巧上来讲手指的技能必须在一瞬间进入演奏状态开始极其快速的,连续不断的跑动,要弹好《野
蜂飞舞》,重点在半音阶。若是在不熟练半音阶指法的前提下,并且还不认真练习,做不到用快板把半音阶弹得清晰流畅的要求,那必是肯定无法演奏好《野蜂飞舞》的了。
由于此曲的速度为Presto的急版,速度非常之快,是“无穷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实踏板时可以不使用的,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踏板没有运用恰当,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让逐渐变强的蜂嗡鸣声变成了听不清楚的浑浊之音。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切记不要使用踏板。但若想要把野蜂飞舞演奏得接近完美的话,在最后弹奏时,踏板的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这就需要我们关键是如何掌握这个适量的度,首先,所有的踏板要踩的很干净,必须果断坚决,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有长延音的感觉!从第一小节开始,若想使用踏板就只能微微踩下去一点,并且耳朵的灵敏度一定要极高,音质稍出现浑浊便要松掉踏板。到了第九小节,则可以根据左手的和弦音去踩抬踏板,运用点踩的方式,而到了25小节,可以微微半踩的方式,烘托音乐效果。之后每当遇到左手和弦音,踏板都要迅速点踩。总之,用钢琴演奏此曲的时候,我们的耳朵听觉定是要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时刻提醒自己踏板是否该踩抬了,唯有如此,踏板的运用才能成为此曲的点睛之笔!
(二)情感表达。从艺术表现力上来说,必须先调整好呼吸,瞬间进入音乐形象,突然营造嘈杂,轰鸣
的音乐形象,必须充分准备好然后立刻进入乐曲的内涵之中。第九小节开始,乐曲进入了由半音阶变化而来的不断上下波动的旋律,伴奏声部则出现了整和弦的形式来营造戏剧性的张力。此时乐曲在pp的力度上演奏,旋律非常的轻巧,但是却具有十足的动力,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此时应将音乐强度降低,重力不要放下来,手指运动更倾向于摸着键盘走,略微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
从41小节开始,演奏应当略微沉稳,仿佛略加定神。到了47小节,从和声的部分我们也很快得出结论,此时进行调式的肯定,要求我们一定要演奏得肯定、有力及具说服力。果然,在47小节出现了
marcato(意为强调的,着重的,加重音的),因此,我们就肯定了此处须奏得果断而有力,或者一个声部明显突出(即左手的每个音都需强调)。而这个衬腔便是体现故事中王子复仇的坚决决心的。并且在之后,此衬腔又再次出现。
从63小节开始,在演奏此段时,我们会发现作者此时将原来的旋律升高了一个八度,而力度依然是极弱的pp,但是,此时的演奏应处理得更为戏剧化,渐强渐弱的感觉应处理得反差更大,与最开始的主题有明显的区别。83小节开始,此时我们明显感觉音乐像揪着人的心在走一样,一定要处理得扣人心弦,手指的重力最大限度的落在琴键上,用尽所有戏剧化的变化力量。101小节,此时的演奏应富有层次感,不要一下子弱下来,营造一种渐行渐远,逐渐消失的感觉。
作曲家非常注意用调性、和声、辅助音调等手法达到作品的统一,同时采用一些和声的微变使得作品的
彩变化更强烈,使乐曲更加丰富,而这些变化无疑也是我们演奏中需要去考虑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想要比较成熟的展现一首作品,就需要研究者挖掘作品的内涵,从多方面对其剖析,而不仅仅是音符准确,节奏完整,同时作为演奏者在理解作品的主旨后,情感体会与之相通,明白作曲家创作的意境,融入到自身,灵活运用技巧,使这一切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最后才能完成一个完整有音乐的作品。只有认真对待每个作品,在进行深度的揣摩之后,运用恰当的技巧手段,再进行深情的演绎,才会将作品绚丽的彩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