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白毛女》简析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而这段歌词,是故事开始时,老杨给女儿买来一条红头绳,喜儿乐得又唱又跳的情景。
《白毛女》的艺术成就,《白毛女》是创造我国的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众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创造新歌剧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首先在音乐上,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但它既不是民间小戏的扩大,也不是传统的板腔戏或宫调戏。它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利用富有民族风味的音乐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的性格特征。河北民歌“小白菜”,原是封建社会中受后娘欺压的儿童歌谣,作者利用它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的情绪。由于调子比较幽怨,不适于表现喜儿在杨白劳抚爱下天真活泼的性格,作者们就选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比较欢快轻扬的曲调,谱写了“北风吹,雪花飘”。因此,《白毛女》的音乐既对表现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又为广大众所熟悉、爱听。其次,在歌剧的表演上,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喜儿的出场就是用歌唱叙述了戏剧发
生的特定情景:“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然后用独白向观众介绍了身世和家庭。其他人物,如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也都在出场时,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不少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话剧的表现方法,同时注意学习戏曲中的道白。在道白与歌唱的关系上,则运用歌唱来叙述事件,回忆历史,介绍人物,衬托气氛,并在感情需要爆发时,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转折比较自然,并不给人以话剧加唱的感觉。唱词有许多就是诗,而且颇有民歌特,如:老天单杀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第二十一曲这样的诗配上民族情调
十分浓郁的曲子,使《白毛女》的歌曲长期以来在众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当时人们对《白毛女》艺术上达到的成就,曾给予高度评价:“《白毛女》的演出对中国歌剧发展上是一个最大贡献,有最大功劳——这是它的最高价值。从这次演出上,我们知道了怎样的向中国故有的歌剧形式学习和吸取,怎样把旧的和新的东西结合起来。”(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2、《白毛女》的历史地位歌剧《白毛女》是具有广泛众性的集体创作,是在文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表现人民众斗争生活并力求能为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部探索性的民族新歌剧,是在肯定民族化、众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洋歌剧经验,在不削弱文学性、戏剧性的前提下增强音乐性,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寻求综合性艺术形式的统一与完整的一部中国经典式的民族歌剧.
<;白毛女>是根据延安时期的新歌剧<;白毛女>改编创作的.舞剧音乐除保留了原歌剧中<;北风吹>,<;
扎红头绳>之外,还将<;我要活>,<;太阳出来了>加以改编发展,又新创作了<;序歌>,<;与风雪搏斗>,<;盼东方出红日>等独唱,齐唱,合唱部分. <;白毛女>开创了自柴科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运用声乐以来,音乐中声乐成分最重的一部舞剧之记录.而这正是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情趣对西方传统芭蕾舞剧音乐的一次大胆革新. 舞剧<;白毛女>中的歌声使剧中人物更为鲜活而丰满.尤其是喜儿这一角,和其唱段更是水融密不可分,如喜儿的淳朴(<;北风吹>,悲恸<;哭爹>);愤怒(<;见仇人烈火烧>)和惊喜(<;见亲人>),扣人心弦,令观众为之动容.全剧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彩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运用民间音乐素材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很成功.如二场中喜儿和张二婶的一段音乐,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悲凉的音调,表达了喜儿凄楚的遭遇,非常动人.此外,还运用了抗日时期的一些革命歌曲如<;参加八路军>,<;军队和老百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使舞剧的时代背景更为鲜明真实. 全剧的配器颇为精致,巧妙的把一些民族乐器融于管弦乐之中,如板胡,竹笛和中国打击乐器的运用很有特.又如用三弦来刻画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的狡诈和猥琐,亦很形象生动. 全剧音乐长于抒情,又富有强烈的戏剧性.清新动听,亲切感人,过耳不忘,令人回味.
芭蕾舞剧里运用了大量的哑剧动作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哑剧表演本是古典芭蕾舞剧中推进剧情、提示矛盾的重要手段。它在舞剧中的作用是舞蹈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但是尽量使哑剧舞蹈化则是好的舞剧编导所追求的目标。而《白毛女》
舞的结构舞剧就做到了这一点,哑剧手势与舞蹈动作浑然一体,显示出了我国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与成就。哑
剧穿插于各舞段之间,多种形式和风格的舞蹈按戏剧进程编织在一起,既避免了观众视觉的单调感,又给予演员们轮换地高速体力的时间。芭蕾舞剧《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现实与浪漫相结合。音乐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风吹”、“红头绳”等,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每当舞台上稀疏的雪花飘落,熟悉悦耳的旋律响起,“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啊,年来到……”
《白毛女》,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是“洋为中用”更深层次的实践,以其独有的中国特自立于世界芭蕾艺术之林。集体智慧弥补了经验不足,是芭蕾中国化的探索,起点较高,起步很快。四十年来,《白毛女》曾出访过日本、朝鲜、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地区,近年还出访了美国,并巡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舞协就音乐舞蹈的革命化,民族化,众化等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取得成功并对我国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它的具体理论实践结果就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及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娘子军》和《白毛女》。《白毛女》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芭蕾的一部不朽名作。它反映出中国芭蕾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中国民族芭蕾的艺术成就。其成就主要表现为:1,舞剧从内容到形式显露着忧郁的中国特。2,舞剧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舞鹤民间舞,戏剧舞的动作和舞蹈造型。3,《白毛女》采用中国传统戏剧结构的方法来编排,运用舞蹈和哑剧手法以及一些舞蹈手法。4,与西方芭蕾相比,中国的芭蕾有着更
为复杂的舞剧结构,舞剧角数量多,人物性格个个鲜明。如今,中国芭蕾舞在中国已有了几十年的历程,无论在教学方面还是舞蹈实践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中国芭蕾舞蹈演员经常在国际大赛上拿金奖,银奖,中国芭蕾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气质与文化内涵,它能借助芭蕾的艺术,风格,风范,技巧来传达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国的芭蕾是将外来形式与中国精神内涵很好结合的艺术硕果,在新的世纪里,它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如故事开始时,老杨给女儿买来一条红头绳,喜儿乐得又唱又跳等情景。
芭蕾中的舞蹈格式有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独舞犹如话剧中的独白、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长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抒发内心情感。舞则用来渲染、烘托气氛,调剂彩。在许多古典芭蕾舞剧中,由女演员组成的舞队排出各种几何图形,表演优雅的轮舞、圆舞,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往往是代表了一部舞剧的典型场景。例如在序幕中的“北风吹”,充分得表现出了喜儿的欢欣之情,渴望能和父亲过好新年,希望能和大春哥好好相爱。舞蹈是无声的,是哑剧。剧中喜儿一系列的哑剧动作将她的快乐心
情表露无疑。舞在剧中出现得也是非常多。如前部分的“窗花舞”、中间的“战士舞”、最后的“红缨”部分,“太阳出”、“解放”等部分。在剧中喜儿与大春有多次的双人舞表演。在剧中双人舞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三段式进行:一、慢板——由男演员扶持、托举女演员的合舞,连贯地展示各种舞姿,在地面和空中完成一系列旋转、跳跃等技巧动作;二、变奏——男、女演员分别表演独舞;三、结尾——由男、女演员逐渐加快的独舞过渡到快板的合舞,呈现舞蹈的高潮。充分显现了两位演员的芭蕾赏技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面对8点(舞台的左前面)斜线双人快速踢腿倾倒成舞姿,在其中反复出现,它所要表现的是二人心往一处使、同心同德的、战胜困难的信念。直至最后双人形成大春背着喜儿倾倒向前探出的舞姿造型,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遐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