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2019年第29期  总第329期
9
戏剧研讨
再论民族舞剧牡丹亭
荀丽洁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A-05-(087)-0794。作者简介:荀丽洁,硕士研究生,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大学生艺术实践中心主任。
【摘 要】说起舞剧《牡丹亭》,自它第一次首演距今已有十年之久,但它的成功仍然是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为中国的舞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成功的意义及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笔者认为《牡丹亭》的巨大成功源于其严密的舞剧结构;道具的灵活运用;巧妙的时空转换;准确的角塑造;恰当而新颖的动作语言等几个方面。本文着重从前三个方面对民族舞剧《牡丹亭》进行深入剖析,再论民族舞剧《牡丹亭》。
【关键词】舞剧结构;时空转换;道具的运用;爱情故事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09-03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1]。汤显祖的一首词完美地诠释了“至情说”,也道尽了“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承载着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作《牡丹亭》,诠释了“儒家”——封建腐朽的思想、“道家”——浪漫主义的风格、“佛家”——身死又还魂的传说,三家学说的思想理念。民族舞剧《牡丹亭》依据明代著作《牡丹亭还魂记》,在昆曲《牡丹亭》的基础上以戏剧形式展开,通过塑造一系列生动而鲜
明的艺术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大型民族舞剧《牡丹亭》。陈旭光在《艺术的意蕴》中说:“艺术都始终凝结着时代文明、人类智慧和人性深度的最新成果,形象地记载并深化了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2]。民族舞剧《牡丹亭》就是这样一部凝结着时代文明和人类智慧的优秀舞剧。
舞剧《牡丹亭》依托原著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以及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人类永恒的话题和封建儒家思想禁锢下的爱情故事为依托,选取了一序四幕适合舞蹈这一艺术种类的表现形式,在完美呈现原著《牡丹亭》的主题思想外,力求达到舞蹈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图1
一、舞剧的整体结构
序——舞剧的引子。大幕缓缓升起,粉红的桃树、繁茂清脆的柳枝,营造出满园春,春意盎然的场景。欢快、俏皮且带有节奏感的音乐响起,几个孩童扑蝶嬉戏,营造出活泼、轻松的自然环境。在序中,编导将男女主人公柳梦梅和杜丽娘(翩翩少年、书生意气和端庄美丽、青涩可人)的鲜明人物形象和准确的主题动作以及两者在舞剧中的主题音乐一一交代清楚。在序的结尾,以桃树为分割线,柳梦梅和杜丽娘分别站在桃树的左右两侧,没有任何道具和其他舞蹈演员的烘托,再一次鲜明地交代了舞剧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角,隐约预示着两人即将产生微妙的关系。短短5分钟的序幕,为后续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做了充足的铺垫。
第一幕:《闺塾·惊梦》——舞剧的开端部。第一幕,通过场景1——书房闺趣;场景2——庭院入梦 ;场景3——梦醒怅然,三个部分准确地描写了杜丽娘娴静端庄、亭亭玉立、顽皮羞涩、聪慧可人的性格形象特点,展现了以“杜丽娘”为典型形象的古代大户女子的端庄秀丽、温文尔雅的特点,并清晰地将事情发展的主要开端部分,通过丽娘入梦——柳梦相爱——梦醒怅然三个部分交代清楚。既是两人爱情故事的开端,也是舞剧继续向下发展的关键铺垫。三位女编导(应志琪、吕玲、吴凝)将其诠释地准确无误,既无情感宣泄不到位,又无渲染过度、用力过猛之嫌疑,铺垫得恰到好处。
第二幕:《写真·离魂》——舞剧的展开部。舞剧《牡丹亭》是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依托展开的,因此在两人爱情故事的主线逻辑上,要梳理得张本继末、清晰可见;在情感层次方面,要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不断打动观众,与观众形成情感上的共鸣,都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编导通过场景1——杜俯惊慌、丽娘病重;场景2——肝肠寸断、入骨相思;场景3——舐犊情深、离魂出窍;场景
4——阴间相会、情比金坚
10荀丽洁:再论民族舞剧《牡丹亭》
四个部分,进一步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情深似海的爱情故事展开,深入到观者内心最深层次的情感地带,为后续丽娘说服判官、“由阴反阳”的离奇事件埋下深深的种子和可能性。
第三幕:《魂游冥誓》——舞剧的高潮部。第三幕通过场景1——柳郎,集市偶遇丽娘写真;场景2——丽娘,魂游集市;场景3——杜柳,魂梦再冥誓,继续将两人的感情升华直至高潮。在第三幕中,丽娘的游魂在集市中与柳梦梅相遇,但由于阴阳相隔柳郎并未看见丽娘,纵使丽娘不断呼唤着自己的爱人,柳梦梅始终无动于衷,在阴间的丽娘心急如焚,更表现了丽娘对柳梦梅深深的爱。在这一幕中,编导运用了电影镜头的定格和蒙太奇的手法,使得在同一舞台空间中呈现了阴阳两个不同时空,通过阴阳时空中两人爱情的再现,继续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升华,让观众为之焦急、同情、感动和震撼。
第四幕:《瞑判·回生》——舞剧的结局。场景1——痛苦诉说、冥府宣判;场景2——荆棘寻杜、返还人间;场景3——喜结连理、再续情缘。丽娘通过与阴曹地府的奋力抗争,再次引起了舞剧的高潮,直至杜丽娘置身扑入18层地狱,以显现她为爱至死不渝的决心和勇气以及那铁一般地与柳梦梅的坚固情感。最终,杜丽娘终于返还人间,与柳梦梅喜结连理。人鬼之恋穿越时空、人间、地狱,始终让人感受到在虚实和阴阳两条线下灵魂的交融,丽娘终于说服判官重回人间。在重返后的双人舞中,男主角用各种高难度的托举使丽娘的肢体动作一直保持在三度空间,将两人的爱刻画得更加深刻,而后又击掌为示,再次许下双方爱的誓言。
由于舞蹈拙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在舞剧结构中编导设置了一条故事发展的脉络暗线,其中每一幕又暗含一个小的发展脉络。除内在的故事脉络结构外,在舞剧的视觉呈现上用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手法,使得舞剧无论在故事结构和承载形式上都清晰明了、层层递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图2
二、道具巧妙运用
(一)道具的运用——“门”虚实结合的空间形式
在第二幕中,由几扇门拼接而成的似门、似墙,又似屏风的道具矗立在舞台中间,将舞台分割成了两个虚实的空间。在门墙内,伴随着急促的音乐,编导用舞蹈演员左右来回急促穿梭的动势以表现丽娘病重,杜府上上下下匆忙急成一片的混乱焦急的场景。门墙外,不断有杜母为丽娘广招贤婿、抓药小哥马不停蹄为丽娘抓药、郎中不断从屋内无奈走出与杜父杜母议事的几个场景。当几扇门全部打开,编导利用舞蹈演员从一扇门急促穿梭到另一扇的平行空间的运动,再现了丽娘病重的繁忙场景。同时另外几扇门内仆人在为丽娘煎药,编导巧妙地将几个时空的场景,同时展现在舞台中。在第二幕中,既无复杂的高难度的动作,也无铺满舞台的调度和队形,而是巧妙地运用这一道具,将丽娘病重、家人十万火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通过丽娘从屋内走出,看到杜母为其招婿而病得更加严重,从侧面深化了丽娘的人物形象和对柳梦梅坚定不移、感人至深的爱情。所有的内容在3分钟全部呈现出来,表现了编导超强的把控能力。
(二)道具的运用——“荷花”爱情的载体
在舞剧《牡丹亭》中,还值得一提的是“荷花”的运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代表了圣洁、高尚,象征了两人纯洁的爱情。剧中将荷花分为了荷花池、荷花爱巢以及由荷花池臆想出来的荷花仙子和荷花精灵。“荷花巢”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相爱和明誓的地方,在荷花巢上杜丽娘和梦梅展开了一段浓情肆意、缠绵至深、你浓我浓的双人舞,并在荷花榻上双膝跪地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明誓”。其次是荷花池,第一次运用是荷花池臆想出来的荷花仙子们,在第一幕杜丽娘的梦境中,起着烘托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既制造渲染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又是两人爱情的载体。第二次运用是丽娘把自己的画卷放到荷花上让其随风飘走,起到了一个承载道具的作用。在此剧中“荷花”既突出了主题、又有意境美,既给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提供了一个载体,又从侧面烘托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一物多用。
图3
(三)道具的运用——“嫁衣”烘托主题
舞剧的最后一幕,编导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将一个巨大的红嫁衣同时穿在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身上,巨大的红袍覆盖整个舞台,杜丽娘和柳梦梅相互依偎缓缓向前,同时布景后方的牡丹越开越多、花团锦簇,红袍上鲜艳的牡丹花与其交相辉映。这一手法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感情推到极致,同时给人以强烈的(下接第14页)
14段晓波:小剧场话剧市场创新运营探讨
绘,擅长于以小见大,情节设置上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是我国新锐话剧作品中的优秀作品,也具有一定的雅俗共赏的优点,且由于此类话剧在人员、道具、舞台布置上的需求不是特别高,花费也相对均衡,适合于小剧场的剧目引进。
(二)与政府文化发展部门合作开展话剧文化节
舞的结构
基于以上对于小剧场话剧知名度低,宣传手段匮乏、宣传效果较差的问题的分析可以得知,小剧场话剧在市场潜力和受众体的开发工作方面进展缓慢,使得其客源较窄,受众体不固定、易流失,而且在宣传工作方面由于本身底蕴不太深厚,加之宣传手段匮乏,致使其在本地区的知名度普遍较低,针对这个问题,为了加强宣传效果,提高知名度、刺激市场活力和开发固定客源,小剧场话剧应积极寻求与当地的政府文化发展部门的合作机会,加强与其之间的在文化领域之中的合作交流,例如合作举办话剧文化节。
小剧场与政府部门之间以话剧为主题,举办地方性话剧文化节,首先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因为话剧作为一门具备大众艺术性的文艺表演,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观众基础,能够吸引很多的话剧、戏剧爱好者前来进行话剧交流和话剧欣赏。
在小剧场方面而言,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合作举办话剧节,可以借由地方政府文化相关部门的号召性和宣传手段,提高其剧场知名度,让更多的本地众和话剧爱好者纷至沓来,前来欣赏话剧、交流话剧,
提升话剧节的氛围,还能借机向前来参加话剧节的人们展示话剧场硬件条件的优越性和出演剧目的丰富性,可以使他们对小剧场的各方面实力有一个初步的认可,这就等同于潜在的市场潜力和潜在的客户体、消费渠道。
在政府文化发展部门而言,与当地话剧小剧场合作举办话剧节,可以促进本地区文化工作的宣传建设,可以使本地区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丰富当地众的精神文化世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此外,持续多日的话剧节还能带动相关商业活动的发展,例如当天的饮食、文化书籍售卖等,也会对当地的基本工商业提供客观上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根据以上对于小剧场话剧市场创新运营中的问题和应用策略的分析可以得知,通过加大引进大众戏剧进入小剧场的力度、与政府文化发展部门合作开展话剧文化节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实现小剧场话剧市场的创新运营和结构优化升级,对其行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 浅谈戏曲美学观念在小剧场话剧中的应用[J]. 戏剧之家, 2017(7):7-8.
[2]魏伟. “产学研”结合下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的实践与探索——以话剧《西南联大》为例[J]. 艺海, 2017(6):
96-98.
[3]王雯. 戏剧之我见——《我爱桃花》小剧场话剧的探索精神[J]. 北方文学, 2017(5):33-34.
[4]潘睿杰. 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云南省话剧院小剧场话剧专题研讨会综述[J]. 戏剧之家, 2017(13):17-19.
[5]谷海慧, 谷晗. 精神追问与艺术创新——2016年话剧的不完全观察[J]. 艺术评论, 2017(3):7-15.
视觉刺激,寓意两人喜结连理,共浴爱河,也给这一段“至情至爱、感人肺腑”的超越人鬼之恋的爱情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时空的转换
编导应志琪曾说,梦境的转换(即时空的转换)为舞剧提供了可舞性,在舞剧《牡丹亭》中准确巧妙而毫无缝隙的时空转换使得舞剧更加流畅自如。
(一)梦境的营造和切换。第一次梦境的切换,丽娘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编导运用了荷花仙子和精灵为媒介和依托;第二次梦境的切换,编导运用丽娘的画卷为媒介,丽娘从画卷中走出,在柳梦梅的梦中相遇。两次梦境的营造,包含荷花仙子和精灵的舞、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双人舞等为舞剧提供了更多的可舞性,同时加深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
(二)阴阳间的切换。不同时空在同一空间中的运用,第一次是丽娘病危,魂魄飘走。编导起初用了黑白无常两人从舞台左侧上空飘出,然后用威压将丽娘的魂魄调走。第二次,丽娘在集市中看到柳梦梅,丽娘想去呼喊柳梦梅,但柳梦梅始终听不见,丽娘空气似的表现。第三次是在阴曹地府时,丽娘在半上空的二层平台上,柳梦梅在舞台上寻丽娘,同时营造了两个时空。第四次,舞台的最后一道曙光射进来,丽娘朝曙光走去。多次巧妙的时空处理,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加了舞剧的艺术感染力和张力。
舞剧《牡丹亭》运用了“大俗大雅、大开大合、大悲大喜”的艺术手段,在尊重历史、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新阐述了一个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故事。
四、结语
民族舞剧《牡丹亭》在对原著的解析上,提炼出一序四幕,形成了严密的舞剧结构,为人物角的塑造,情节的开展都提供了坚实的框架基础。在舞蹈语汇方面,除保留昆曲的经典身法外,融合了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和街舞等元素,并重新组合、杂糅,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样式,加之道具的巧妙运用以及时空的转换等,奠定了舞剧《牡丹亭》的成功。它的成功对十年后的今天仍有着不可磨灭的奠基者的意义,也促进了今天舞剧事业百花齐放的盛况。最后,正如编导应志琪所说:“至情故事,浪漫演绎;古典意蕴,现代手法;奇幻彩,多维呈现;如诗如画,美轮美奂。”舞剧《牡丹亭》正是这样演绎了动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成为中国舞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2]陈旭光.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10页.
(上接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