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创作改编成功的影视剧例子
放在我案头的这部《看罢西游不成精》就是一部二度创作较成功的作品。作者以现代视角、现代思维、现代语言解读《西游记》中的某些片断,从而诠释了当今社会现实中人性的丑陋,批判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需要警醒的险恶世相。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取材自《西游记》的重头戏,说的是孙悟空在借芭蕉扇的几个回合中,受尽煎熬,最后取得成功。作者充分写出人性与人情的复杂多变,融入了对现代人性的分析与批判。人性的弱点与缺憾决定命运,“有时候能帮助你的人也许正是表面和你没太大关系的人”。当今社会,对有些人来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强过火焰山,巧借芭蕉扇的故事,演绎出当今社会人性的弱点和陋弊,该是二度创作者的匠心。   《另类神仙》的现实意义十分明显,少壮派的妖精们思想活跃,而“显得有点儿呆板”的神仙却墨守成规,这也许是因为“被玉皇大帝磨得不愿再乱说乱动,把原来那点精气神都修炼没了”,实际是对体制与制度束缚个性的批评。
作品以“从地下蹦到天上”的哪吒和“从天上跑到地下”的二郎神为典型,剖析这两位从神仙团队中被贬到“另类”的各种原因。哪吒武艺高强,天不怕地不怕,哪里读懂了“爸爸就是爸爸,儿子
就是儿子,领导就是领导,打工仔就是打工仔”威严的等级制度,他不受排挤谁受排挤?那二郎神更是傲慢得可以,方才误了自己的前程。作品慨叹:他之所以不能被上级重用,盖因其轻视其他神仙,不能平和地待人,注定“人缘不会好,不符合天宫里的氛围”,一句话,他未读懂官场的潜规则,其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说上述两篇重点在诠释官场的潜规则,那么《蟠桃大会》则通过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出席蟠桃会的不同遭遇,解析了仕途“入门须知”。蟠桃大会,表面上是一种政治待遇,但经验丰富者,都懂得此乃官场动向的交流平台,也是为自己造势的最佳场合,更是接近上司的极好机会。然而个性使然,孙悟空本不适宜当领导干部,结果反被“压在了五行大山底下”,“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换来的是五百年的痛苦”。猪八戒本来就没有修养且又一贯放纵自己,连装相这最低的底线都不具备,理所当然被打到凡间。沙和尚的遭遇也并非纯属偶然,除打碎杯子的场合让上司发烦,且有“伴君如伴虎”的嫌疑,要想当好办公室主任式的干部,没有一套既让领导满意又让周围同僚满意的本领,甭想当得顺当!
封建主义文化,千百年来浸润着社会生活,作者抓住这根主线,在嬉笑怒骂中揭露其对人们心灵的桎梏和毒化,鞭笞封建专制制度、官场腐朽规则、人性的丑恶以及对杰出人物的扼杀。
阅读《西游记》原著,当然既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又可以享受其美学价值,但欣赏这类以原著为蓝本演绎成的古今相融、故事与点评交错,融入了杂文元素与基因的二度创作读本,能更直接更深入地凸显理性因素,我以为,这是值得肯定的。
这三篇作品同《看罢西游不成精》中其他作品一样,由于生发得贴切、恰当,使作品更完善更生动,生活气息更浓厚,形象更鲜明、完整;尤其是作品的升华与当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其认识与教育功效,不仅引导读者欣赏故事,而且因其哲理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独特,更拉近了原著与读者的阅读心理距离。
作品的另一个特是其语言的幽默与辛辣,这是当今许多文艺作品的稀缺元素。有些小品演出时,常常引起观众哈哈一笑,其实是“逗乐”,与幽默毫不搭界;真正的幽默是以文化资质与文化积淀为核心的文化心态的表达。辛辣使作品的意蕴更深沉,作品的批判力度更强;幽默,也不是文艺作品的添加剂,它是文化根基的铺垫,文化心理的条件反射。幽默能让作品增强其艺术魅力,从而强化可读性与观赏性,延长艺术生命力。“保健品”、“请柬”都是现代语言,恰到好处地用在这里便显得古今嫁接的功夫很到位,其余像“首席特邀嘉宾”、“这是在天上,不是在县里”、“办公室主任式的人才”等都十分自然而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