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闽南小吃手抄报】
闽南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改革。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
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其品种繁多,式样新颖,造型美观、美味可口;
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地方风味小吃有:蚵仔煎、鲜酥蚵串、鱼仔粥、
蚝仔粥、鲎羹、包心鱼丸、鲜肉鱼丸、水丸汤、马鲛
粳、网纱鱼卷、酥炸鱼条、捆蹄、面线糊、扁食、肉
燕、烧芋果、芋包、鸡汤伊面、干拌面、卤面、莲美
豆干、糯米灌大肠、猪血尾口粳、苦菜大肠汤、虾皮
番薯粉团、豆签、牛肉羹、豆花、石花糕等。其中蚵不仅营养丰富,且烹
制的食品味道鲜美。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他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时
令食物,调配糯米制成粥。土笋冻,是用一种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像蚯蚓
的软体动物熬成的胶状体,不仅美味,还能降火消炎, 清凉解热。鲎羹
是闽南特有的海产,鲎全身可食,风味特殊。
  民间传统小吃有:肉粽、粳粽、豆粽、五香卷、鸡卷、炸肉丸、
嫩饼菜、桂花蟹、芋鸭、肉夹包、炒米粉、烧芋果、芋包、甜芋饼、
菜果、水晶菜头饼、腰子饼、肉饼、芥菜饭。其中肉粽以其选料讲究,
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久远而享誉海内外。肉粽、粳粽、豆粽都
是端午节的必备供品。
  婚丧嫁娶、敬神祀祖以及馈赠亲友
的风味小吃有:榜舍龟、大花包、满月
粿、糖粿、糯米丸子、田螺肉碗糕、白
糖碗糕、米糕、松糕、塘头甜粿 、麦馅粿 等。其中较有特的榜舍龟,用
糯米粉为皮,豆沙为馅心,蒸成形似龟状,面染橙黄,上面覆有大红团寿
图案,以祈延年益寿。大花包以发面为皮,白糖、花生仁、冬瓜糖为馅。蒸
成大如海碗的甜包,上面覆盖红喜庆图案,专门用于婚嫁纳彩时,男方馈
送女方的食品。满月粿,是生小孩子满月时要做的小吃,同时煮红皮鸡蛋及
线面馈赠亲友乡邻,祈求小孩健康成长。在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蒸糖粿、烧鹊桥,以示怀念。糯米丸子是冬至这天要做的小吃,而“红丸子”是喜事宴请时祝颂甜蜜、圆满,祈求平安美好生活时的小吃。
  闽南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故事。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小吃品种繁多,造型美观,且用料考究、美味可口,做工精细,有小菜、热菜、汤羹、主食、甜点、水果六种类别。厨师利用丰
厚的特产,融合了闽南地方美食炒、炸、煎、烩等传统工艺,综合体现了闽南小吃的风味特,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内容。
【篇二: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
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 作者:陈清清
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精神、传统和特点。民间小吃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我园位于沿海文明古镇——安海镇,这儿的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我园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确立了《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研究。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闽南小吃文化,努力让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闽南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抓住地方特,挖掘闽南小吃文化
我们位处沿海地区——闽南。闽南不仅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在前端,连小吃都多种多样,各具特,如海蛎煎、土笋冻、润饼菜、咸粿子、上元圆、花生仁汤、蒜蓉枝……这些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特。为了激发幼儿对闽南美食文化的兴趣和欲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课题活动中,我们以闽南小吃——“上元圆、花生仁汤”作为研究的目标,将小吃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通过参观访谈、亲临品尝、表达表现、动手实践、家园互动等多种手段,不仅让幼儿亲自感受生活实践的乐趣,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也让他们初步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
二、丰富闽南小吃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认真收集可利用的小吃资源丰富小吃内容
闽南小吃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程,我们只能上网查,探寻本地小吃及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小吃文化,结合本地不同季节的小吃,形成具有本土特的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探索小吃有利于幼儿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在探索小吃时,我们要充分选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通过视听、触、嗅,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和直接的经验。 闽南小吃文化的原材料比较容易收集,也方便幼儿观察。但很多闽南小吃的制作比较复杂,幼儿必须通过观察和实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小吃的内涵,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吃,吸引幼儿对小吃的爱好和兴趣,进而引起幼儿探索小吃的欲望与热情,进而更有兴趣地想学。
(三)小吃文化对幼儿艺术和文学的熏陶
【篇三:浅谈闽南小吃文化】
闽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闽南小吃文化
introduction to snack culture of southern fujian
  姓 名: 学 号: 系 别: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年 级: 11级  指导教师:
传统小吃
  2014年6月8日
  摘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闽南文化作为我国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传承已久的区域性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闽南小吃为切入点,阐述闽南小吃与闽南文化的联系,介绍多种闽南特小吃,并从闽南食俗、历史典故、闽南俗语三个方面深入研究闽南小吃文化,对闽南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闽南文化、闽南小吃、闽南食俗、闽南俗语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as the southern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taiwan and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local culture that had been inherit- ed for a long time, 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s as the entry point,this text expounds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s contacted with 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introduces a v
arie- ty of the southern fujian special snacks,an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outhern f- ujian eating customs,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the southern fujian folk adages, in-depth study of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 culture .it is a significance in studying and develo- ping 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
key words: 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s; the southern fujian eating customs; the southern fujian folk adages
  福建省简称闽,分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其中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属于闽南,同讲一种语言,即闽南话。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闽南人,家在泉州晋
江市,从小便在这闽南环境中成长,耳语目染及亲身经历了关于闽南文化的点点滴滴。作为闽南人,自然对闽南文化、闽南饮食文化、闽南风味小吃、闽南风俗有所了解。
1 闽南文化与闽南小吃 闽南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又有别于中原文化;既受中原文化影响,又深深根植于闽南大地。闽南文化既有传统的农耕文化因素,又有海洋商业文化成分。闽南文化既是区域文化,更是民系文化。在区域文化中,唯有闽南文化能在闽南区域之外形
成强大的闽南文化圈,不仅在国内,如台湾等地;而且在国外,如东南亚各国中的闽南籍华人区。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辐射广阔、动态传承;跟扎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中西合璧、南北交融、涉台涉侨、吸收包容。[1](p004)
泉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设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有了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就有了闽南小吃。所以泉州是闽南小吃的发源地,然后扩展到漳州、台湾、厦门乃至整个闽南文化圈中。泉州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历史上两次中原汉民大量南下入闽,带来了北方汉族古老的饮食文化。唐代,泉州港是中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物资、人员的大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汇。例如泉州、厦门独有的“沙嗲”类产品,就是中外饮食文化交融的见证。
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闽三角——厦漳泉三个地区,不仅在地域上相联系,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及相互影响也互不间断,其饮食文化一脉相承。漳州菜和泉州菜有许多不可分割的渊源。明万历以后,实行海禁,泉
州后渚港式微,闽南的对外港口转移到漳州的月港,漳州成为进出口集散地,泉州、厦门及东南亚的商贾云集,闽南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推动了漳州餐饮的发展。[2]
闽南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故事。小吃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且用料考究、美味可口,做工精细,有小菜、热菜、汤羹、主食、甜点、水果六种类别。厨师利用丰厚的特产,融合了闽南地方美食炒、炸、煎、烩等传统工艺,综合体现了闽南小吃的风味特,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内容。[3]如今,闽南各地大街小巷,云集着各种各样汉族闽南特小吃,吸引大量海外侨胞、台胞及游人前往品尝。
2 闽南特小吃 闽南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小吃有:土笋冻、烧肉粽、五香(也叫鸡卷)、芋包、韭菜盒、油葱粿、卤豆干、卤鸭、蚝仔粥、面线糊、沙茶面、薄饼、蚝仔煎等。闽南特小吃还有:鲜酥蚵串、鱼仔粥、鲎羹、包心鱼丸、鲜肉鱼丸、水丸汤、马鲛粳、网纱鱼卷、酥炸鱼条、捆蹄、扁食、肉燕、烧芋果、鸡汤伊面、干拌面、卤面、莲美豆干、糯米灌大肠、猪血尾口粳、苦菜大肠汤、虾皮番薯粉团、豆签、牛肉羹、豆花、石花糕、粳粽、豆粽、炸肉丸、嫩饼菜、桂花蟹、芋鸭、肉夹包、烧芋果、甜芋饼、菜果、水晶菜头饼、腰子饼、肉饼、芥菜饭等。[4]
土笋冻,是用一种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像蚯蚓的软体动物熬成的胶状体,不仅美味,还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最早源于泉州安海,是泉州、漳州沿海一带
的特小吃,然而厦门海沧的“土笋冻”更是远近驰名,被列为厦门第一风味小吃。海沧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土笋冻” [5]。“肉粽”以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久远而享誉海内外。肉粽、粳粽、豆粽在闽南都是端午节的必备供品。同时,在闽南有这样一个说法,“没吃过面线糊的,肯定不是闽南人。”这足以证明面线糊在咱们闽南人心中的地位。但同是闽南小吃,不同地区也有自己的特。就面线糊而言,它在泉州、厦门几乎家喻户晓。然而两者略有差别。泉州的面线糊,面细汤稠;而厦门面粗汤稀,在用料上也有所不同。 3 闽南小吃与闽南食俗  饮食习俗属非物质文化,是一个名族或地区独具特的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闽南的饮食习俗有着极浓郁独特的彩,是闽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随着闽南人播迁台湾,也在台湾扎了根,成为闽台亲缘关系一条重要的文化纽带。闽南人对吃的观念不但是“民以食为天”,而且有“一吃二穿”的谚语。即吃重于穿,这种观念使中国食文化在闽台大为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