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人陶渊明自号是什么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那么陶渊明自号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陶渊明的自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陶渊明自号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也是一位芳名流传千古的隐士。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就有记载陶渊明自号的来历。
陶渊明自号取自隐居时屋边的五棵柳树,而陶渊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树那般飘逸自然,以树木为号,也足以彰显陶渊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逐过功名利禄,从江州祭酒开始,到彭泽县令为止,在担任彭泽县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陶渊明就抛下了自己的仕途,选择了另一条归隐田园之路。
陶渊明从小便喜欢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自然万物,不愿像个平常人一般生活。众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当官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钱财满盈,而陶渊明从小便想着过上恬静无
为的生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总是事与愿违。陶渊明有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妹妹,他们的父亲还有一个小妾,因此陶渊明小时候的家境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他们的父亲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之后更是家道中落,为了谋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渊明同时受着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场一展宏图,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无为无欲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陶渊明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时候,陶渊明出任了他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官职,不到三个月便辞官回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涯。也就是在这段隐居岁月里,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诗篇,尽管之后也有多人劝他出仕,但早已习惯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统统拒绝了。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他为“靖节”。
陶渊明与酒的故事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嗜酒狂徒。《五柳先生传》中就有提到自身对酒的是难以抗拒的:“性嗜酒……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对酒的痴迷已经达到无人能及的地步,尽管家境贫寒不能常喝到酒,但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习性,时常邀请他去饮酒,他也何乐而不为。
陶渊明嗜酒的程度已经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在他任职彭泽令时,朝廷有分配一百亩的田地给他。陶渊明原本打算全部用来种植酿酒的高粱,在妻子翟氏的恳求下,才勉为其难的将田地分割为二,一部分种植庄稼粮食,另一部分用来种植酿酒的高粱。粮食是人们填报肚子的食物,可对于陶渊明来说,只有酒才是他的食物。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嗜酒狂徒,却偏偏只为酒而折腰。
嗜酒如命的陶渊明,诗里行间也透露着淡淡的酒香。《饮酒》十五首就是他酒意人生的代表作。辞官归隐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在劳作之余,会悠闲地靠在菊花丛边小饮小酌,抬头看风景颔首品味人生,好不惬意。饮酒饮到忘我之际,灵感来袭,洋洋洒洒写下了《饮酒》诗词。陶渊明用醉眼看世界,用心体会人生,他与酒的缘分实在奇妙。
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作为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历史上有很多的关于他故事,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则美谈,还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颜公付酒钱等世人熟知的故事流传至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故事主要发生在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时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渊明为了家中的生计,前往距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就在这年的冬天,陶渊明在彭泽县上任八十一天时,恰逢浔阳郡的督邮前来彭泽县巡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是个名叫刘云的人,他凶残狠厉的为人以及贪婪的个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两次都以巡视为借口向各县索要贿赂,如果不给贿赂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那个人,因此,他每次巡视完毕后都是满载而归的。
这次前来彭泽巡视的督邮是个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达彭泽的旅馆,就命县吏叫县令去见他。陶渊明虽然相当瞧不起那些贪图富贵、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就立马动身去了。没想到的是却被县吏阻拦,而且还被告知参见督邮需要身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带,不然是失礼的表现,会被督邮趁机大做文章的。这下子,陶渊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长叹一声后说自己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小人献殷勤呢。
陶渊明号说完之后,陶渊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彭泽,而彭泽县令这个官职陶渊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