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明礼仪故事⼤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化是先⼈留给我们的⼀笔丰厚遗产。那么,下⾯是⼩编为⼤家分享⼉童⽂明礼仪故事⼤全,欢迎⼤家阅读浏览。
⼀、曾⼦避席
“曾⼦避席”出⾃《孝经》,是⼀个⾮常著名的故事。曾⼦是孔⼦的弟⼦,有⼀次他在孔⼦⾝边侍坐,孔⼦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上的德⾏,精要奥妙的理论,⽤来教导天下之⼈,⼈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听了,明⽩⽼师孔⼦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刻从坐着的席⼦上站起来,⾛到席⼦外⾯,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能知道,还请⽼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避席”是⼀种⾮常礼貌的⾏为,当曾⼦听到⽼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到席⼦外向⽼师请教,是为了表⽰他对⽼师的尊重。曾⼦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传诵,很多⼈都向他学习。
⼆、程门⽴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位很有才华的才⼦,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中了进⼠后,他放弃做官,
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天,⼤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同前往⽼师家求教。当他来到⽼师家,见⽼师正坐在椅⼦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师休息,就静静地侍⽴门外等候。当⽼师⼀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尺深了,⾝上飘满了雪。⽼师忙把杨时等两⼈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雪”成为了⼴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个⼩弟弟。
有⼀天,家⾥吃梨。⼀盘梨⼦放在⼤家⾯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的,只拿了⼀个最⼩的。爸爸看见了,⼼⾥很⾼兴:别看这孩⼦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的,只拿⼀个最⼩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的;⼤的留给哥哥吃。”⽗亲⼜问
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你还要⼩吗?”
孔融说:“我⽐弟弟⼤,我是哥哥,我应该把⼤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亲听了,哈哈⼤笑:“好孩⼦,好孩⼦,真是⼀个好孩⼦。”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家都很称赞他。
四、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利亚总理期间,有⼀次在⼀家商场内与⼀位⽼⼈就养⽼⾦问题发⽣争执。霍克⼀时冲动,骂那位⽼⼈:“愚蠢的⽼家伙。”⽼⼈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记者招待会,就⾃⼰不⽂明的语⾔,公开向这位⽼者道歉。他说:“那天我⾮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五、列宁让路
有⼀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个⼥⼯端着⼀盆⽔上楼。那⼥⼯⼀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退回去。列宁阻⽌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了半截,⽽我现在空着⼿,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紧靠着墙,让⼥⼯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疑问是⼀位伟⼈,但他却不因⾃⼰地位的⾼贵⽽⽆礼,这更显出了他伟⼤的品质。
六、“忍⽓吞声”的林肯
有⼀次,美国总统林肯和⼉⼦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问⼀位路⼈:“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笨蛋。”林肯⾯对着⼀个普通路⼈对⾃⼰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怒容。
七、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天,⼀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痰吐在
⼀张伍⾓纸币上,⼜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餐⼱擦去痰沫,随后⼜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励全队的售票员。
⼋、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个叫陆晓慧的⼈,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
⼏个王的⼿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个⾼⾼在上的⼈了,然⽽他却从来不把⾃⼰看得很⾼,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官⼩,他都以礼相待,⼀点⼉也不摆驾⼦。如果客⼈离开,他更会站起⾝亲⾃将对⽅送到门外。
有⼀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位,不管对谁,哪怕对⽼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
陆晓慧⼀⽣都奉⾏这个准则,所以得到⾮常多的⼈的尊重和⽀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
九、⽂明礼仪的楷模
孙中⼭先⽣是中国资产阶级⾰命的先⾏者,⼜是⽂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等陋习,都是违反⽂明礼貌的⾏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举⼀动之微”的⽂明。
⼗、尊师
⼀个春⾬霏霏的⽇⼦,漫画“三⽑”的作者张乐平⼀⼿撑⾬伞,⼀⼿提,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的⼩学启蒙⽼师陆寅⽣。陆寅⽣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
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80多岁的陆⽼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下,问:“你是谁?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陆⽼师兴奋异
常:“⼏⼗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直没有忘记您!”
⼗⼀、朱德尊师
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家⼀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位年近古稀的⽼⼈在旁⼈的搀扶下⾛进礼堂,朱德见⽼⼈来了,急忙起⾝向前,⽴正⾏军礼,礼毕⼜亲切地叫了⼀声“叶⽼师”,然后,朱德⼜请⽼⼈⼊座,待⽼⼈坐定后,⾃⼰才坐下。原来,这位⽼⼈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傲慢的⼩⽼⿏
从前有⼀只⼩⽼⿏,总觉得⾃⼰了不起,对别⼈很不礼貌。
⼀次他去上学,⼀只蜗⽜迎⾯⾛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凶巴巴地说:“⼩不点⼉,,别挡我的路!”⼩⽼⿏说着⼀脚踢了过去,把蜗⽜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次,⼩⽼⿏到河边喝⽔,觉得河⾥的⼀条⼩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块⽯头就扔了过去。⼩鱼受到袭击,吓了⼀跳,慌忙躲避。⼩⽼⿏哈哈⼤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只⼩猪躺在路边,就趾⾼⽓扬地说:“谁给你这么⼤的胆⼦,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脚踢了过去。“嘭”地⼀声,⼩⽼⿏正好踢到⼩猪的脚上,⼩猪倒没什么事,⼩⽼⿏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个⼤包。⼩猪站起来对⼩⽼⿏说:“你对别⼈傲慢⽆礼,不懂得尊重⼈,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才能获得别⼈的尊重。”⼩⽼⿏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三、都是不⽂明惹的祸
在⼀座神秘的⼤森林⾥,住着⼀可爱的⼩精灵,它们有着⼀双透明的翅膀,尖尖的⽿朵,⼩巧可爱。⽽在森林的另⼀头,住着他们的敌⼈,它⽣得丑陋,名为丑⼋怪。他专抓不讲⽂明的⼩精灵,上帝规定,只要⼩精灵有不礼貌的,就任凭丑⼋怪处置。这下可美了丑⼋怪,每隔⼏天,就会有⼩精灵被它抓进⾦鸟笼⾥。
⼩精灵们再也受不了这种⽇⼦了。决⼼要改变这种命运。它们坚持每天做⽂明的⼩事。可总有懒惰的,懒懒是⼀个⾮常懒的⼩精灵,他懒得去做这些。每天还是呼呼睡⼤觉。见了长辈不礼貌,这可惹了⼤祸,丑⼋怪在魔球⾥发现了这个⼩东西,欣喜若狂,⽴刻派⼿下去抓它回来。懒懒这时还在苔藓上睡
觉呢,丑⼋怪的⼿下轻⽽易举的就将懒懒抓⾛了。
当懒懒睡醒时,先是伸了个懒腰,然后长舒⼀⼝⽓,刚要起来就撞倒了,丑⼋怪尖笑着:“啊哈,⼩东西,我可真幸运,我已经好久没抓到过⼩精灵了,⼀会⼉,我要把你做成点⼼,填饱我这肚⼦。”懒懒吓得⼜哭⼜叫,他可真后悔当初⾃⼰太懒,为什么⾃⼰的名字叫“懒懒”,就在这时,同伴来救它了,咪咪和精精⽤魔法将丑⼋怪困住,偷出钥匙打开了笼门,⼜使⽤瞬间飞移回到了精灵城堡。懒懒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精灵长⽼安慰它说:“孩⼦,不必担⼼,只要你以后礼貌待⼈,就会幸福快乐的。”懒懒听后发誓,今后⼀定要做⼀个⽂明的⼩精灵。
⼗四、问路礼仪
⽜皋向⼀位⽼者问路,他在马路上吼道:“哎,⽼头⼉!爷问你,农场怎么⾛?”⽼⼈说“往前⾛1500丈”。⽜皋奇怪地说“怎么是丈不是⾥呢”。⽼⼈说“我们这⼉说丈不说理”,⽜皋红着脸⾛了。过了⼀会⼉,岳飞也来到这⾥,他先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丈,⽅才可曾见⼀个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见岳飞颇有礼貌,便耐⼼的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
说:“礼到⼈⼼暖,⽆礼讨⼈嫌”。
⼗五、仅仅因为⼀⼝痰吗
这是⼀场艰难的谈判。
⼀天下来,美国约瑟先⽣对于对⼿——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长,既恼⽕⼜钦佩。这个范⼚长对即将引进的“⼤输液管”⽣产线⾏情⾮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有实⼒的谈判对⼿。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约定第⼆天正式签定协议。天⾊尚早,范⼚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着⾛着,突然,范⼚长觉得嗓⼦⾥有条⼩⾍在爬,不由得咳了⼀声,便急急的向车间⼀⾓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长,只见他在墙⾓吐了⼀⼝痰,然后⽤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留下了⼀⽚痰渍。约瑟快步⾛出车间,不顾范⼚长的竭⼒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天⼀早,翻译敲开范⼚长的门,递给他⼀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我⼗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你吐痰的⼀幕使我⼀夜难眠。恕我直⾔,⼀个⼚长的卫⽣习惯,可以反映⼀个⼯⼚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产的是⽤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范⼚长觉得头“轰”的⼀声,像要炸了。
⼗六、垃圾回家记
我国是个⽂明古国,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古今中外,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今。⽐如: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主动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给⽼⼈穿上的故事。⽑泽东,虽然⾝居⾼位,却平易近⼈,谦恭礼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待客热情周到,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和外交家。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得到启⽰:我们从⼩就要养成讲⽂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说起⽂明礼貌,我想起⼀件发⽣在我⾝边的事。有⼀天,我和往常⼀样⾛在回家的路上,到了楼梯⼝,我发现墙⾓有⼀袋垃圾,这时候楼上的胡奶奶正好⾛下来,⼀开始,她没有注意到墙⾓的垃圾,因为她的眼睛不太好,这时⼜迎⾯⾛来了⼀位叔叔,胡奶奶回头瞄了他⼀眼,这才发现了墙⾓的垃圾,于是转⾝⾛回到原地,捡起那袋垃圾,⾛到垃圾桶⾯前,“扑通”扔了进去。这袋垃圾回到了应该属于它的地⽅,胡奶奶也悄然离去。看着胡奶奶离去的⾝影,我的⼼⾥⼗分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捡那袋垃圾呢?
虽然这是⼀桩不起眼的⼩事情,但她却是保护环境的意义所在。
同学们,让我们⾏动起来吧,⼈⼈争做环境保护的⼩卫⼠,⼈⼈争做合格的⽂明礼仪⼩公民!
⼗七、让座
在⼀个阳光明媚的⽇⼦⾥,我和妈妈12路去爱特购物。上车的⼈真多,我和妈妈上车后赶紧了两个座位坐了下来,很快车上就没座位了。不⼀会⼉,汽车开到了电影院站头。这时,上来⼀个⼤约七⼗多岁的⽼奶奶,她步履蹒跚地上了车,不等⽼奶奶站稳,车⼦⼜启动了,差点把那位⽼奶奶给摔倒了,⼤家都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我呢,坐在⼀旁想:如果我把座位让给她,那我⾃⼰离到站还那么远……我真是⼜想让座,⼜不想让座。这时仿佛有⼀个声⾳在对我说:“你是⼀名少先队员,应该讲⽂明,讲礼仪,要乐于助⼈。”我想了想,就不由⾃主地站了起来。
就在我准备让座的时候,忽然有⼀位七⼋岁的⼩⼥孩站起来了,她声⾳甜甜地对那位⽼奶奶说:“⽼奶奶,您坐我的座位吧!”“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奶奶感激地夸奖这位⼩⼥孩。
望着这位⼤眼睛、圆脸蛋的⼩⼥孩,我忽然有⼀阵愧疚感:我最初为什么犹犹豫豫,不想让座呢?⼩⼥孩的⼀举⼀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让我永远难以忘记。
⼗⼋、“会”说话
⼤作家夏衍⽼⼈临终前感到⾝体⼗分难受,就说:“我去叫⼤夫。”不料⽼⼈极其困难的说了⼀句:“不是‘叫’,是‘请’。”
公共汽车上,⼀中年妇⼥提着鱼上车,蹭脏了中学⽣⼩刚的新⾐服。中年妇⼥:“⾐服脏了没关系,回家洗洗就⾏了。”
⼩刚笑了:“阿姨,我该说的话都让您说了。我只有说‘对不起了!’”众⼈向⼩刚投来赞许的⽬光,中年妇⼥被这幽默的批评羞红了脸。
⼗九、⽂明从⼩事做起
我国是世界是著名的⽂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从古到今,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
展,并加⼊新的内涵,能给⼈以启迪和⼒量。
孔融让梨短小故事 事情发⽣在前年冬天,天⽓已经⾮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塑料花卉,冬⽇⾥让⼈感到了⼀丝暖意。我们在车⾥吃着零⾷,听着⾳乐,惬意极了。
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我急忙制⽌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可我坚决不⼲,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的垃圾袋,全家⼈都进⾏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都以实际⾏动成为“讲⽂明、护环境”的⼤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赏红叶,带了好多⾷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到有垃圾桶的地⽅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再也不⽤我监督,都会⾃觉所为。妈妈更是⽤实际⾏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从我做起,从⼩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主⼈,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去学习⽂明、实践⽂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活,更需要建设⾼度的精神⽂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的、⾼度⽂明的国家,⽂明才能受到更多⼈的敬仰。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在秦灭韩后,张良⽴志为韩国报仇。有⼀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事。有⼀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个⽼⼈,穿着粗布短⾐,⾛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下桥去给我把鞋⼦拾上来!”张良听了⼀愣,很想打他⼀下,但⼀看他是个⽼⼈,就强忍着怒⽓,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竟⼜命令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了。张良⼀直⽤惊奇的⽬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
⽼⼈⾛了⾥把路,⼜折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亮,就到这⾥来同我会⾯!”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已经等在那⾥了,见了张良就⽣⽓地说:“和⽼⼈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等在那⾥了,见了张良⼜⽣⽓地说:“怎么⼜掉在我后⾯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也来了,他⾼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师了!过⼗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城⼭下看到我——那⼉有块黄⽯就是我了。”⽼⼈说完就⾛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千⼈马,在下邳的西⾯攻占了⼀些地⽅,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城⼭下看见
有块黄⽯,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和他葬在⼀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