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2021年4月20日Apr.20, 2021
第41卷第4期姚宏
Vo1.41 No.4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4.010
《论语》中几处人名字音辨析
戴炜烨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1)
摘 要: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字的语音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论语》作为一部流传了几千年的著作,其中许多字的读音与当下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由于汉字语音的多样性以及经历过繁体字的简化,许多字是有多种读音的,因此《论语》中有些字的字音如今读起来出现了争议,加上由于没有语义联系,一些人
名的读音就更加难以确定了,如王孙贾之“贾”、南宫适之“适”、陈亢之“亢”,因此,应该联系姓氏变迁、繁简转换以及该人之字来确定其名字中多音字的读音。
关键词:语音;《论语》;王孙贾;南宫适;陈亢
中图分类号:H195.5;B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4-0023-02
在语言中,语音是我们听、说、读都不可或缺的,只有知道了这个字的语音,我们才能准确地听、说、读,所以语音是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汉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它的语音往往和语义有很大联系,汉字多音字的出现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义的不同。在古代,一个人的名与字是有联系的,古时的人名读音,应该与其字之语义相对应。《论语》是一部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著作,其中出现了许多与孔子相关的人物,有些人物的姓名中含有多音字,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将对王孙贾之“贾”、南宫适之“适”、陈亢之“亢”三个字的读音进行考证辨析。
一、王孙贾之“贾”
王孙贾是战国时齐闵王侍臣,《战国策·齐策六》记载:“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王孙贾乃入市中,曰:‘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
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1]《论语·八佾》中记载了王孙贾也曾向孔子问礼:“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2]27
“贾”的读音一共有三种:一是通“价”,读音与“价”同;二是音jiǎ,通常做姓氏;三是音gǔ,通常是商贾的意思[3]3637-3638。对于“王孙贾”中“贾”的读音争议主要在音jiǎ还是音gǔ之间。
在《论语·宪问》中出现了一个名叫公明贾的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中明确地说明公明贾姓“公孙”名“贾”的“贾”注为jiǎ[2]148,并说明《左传》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楚有蔿“贾”也音jiǎ,其中《左传》中还有一个叫东郭贾的人,他名字中的“贾”也读jiǎ,这些现象促使人们以为名字中的“贾”就读jiǎ,理所当然地把王孙贾中的“贾”读作了jiǎ。
因为受到姓氏“贾”的影响,又有人认为除姓氏读“贾”外,其他的读音都读gǔ。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至少公明贾的读音就证实了这一说法的错误性。这两种以偏概全的看法都是存在错误的。无论是读jiǎ还是读gǔ都需要证据,而不能根据经验妄下论断。
从《说文解字》中“贾,贾市也。从贝襾声。一曰坐卖售也”[3]3637以及《广韵》注释为“公户切”[3]3637可以看出,“贾”原本是商贾的意思,音gǔ。但是“王孙贾”是一个人名,从《战国策》中也可以看出他是战国时齐闵王侍臣,所以排除他是一个姓王孙的商贾的可能性。“贾”音gǔ时不止“商贾”一个意思,《汉语大字典》中,音gǔ的意思还有“招引,贩卖”[3]3638等意思。在《仪礼·聘礼》中有“贾人
西面坐”。郑玄注:“贾人,在官知物贾者。”《周礼·天官·序官》:“贾八人。”郑玄注:“贾,主市买知物贾。”[3]3638这里的“贾”是古代一个执掌商业事务的官名。而《战国策》中记载了王孙贾是齐闵王的侍臣,是指侍奉皇帝的廷臣,所以应该不是一个执掌商业的官员。
既然“王孙贾”是一个人的名字,那么就可能与姓氏的发展有关,在《通志·氏族略第五》中记载了一个与王孙贾有很大联系的姓氏,即复姓古孙。其中记载了“古孙氏”这一姓氏,并作了注解:“姬姓,王孙贾之后。亦随音改为古孙氏。”[4]79也就是说,王孙贾的后人因为语音的变化改成了姓“古
收稿日期:2021-03-19
作者简介:戴炜烨(1997— ),女,湖南娄底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方向。
·23·
孙”,恰恰这个“古”的音和“贾”的一个音是相同的,那么这其中是有一定联系的。
“贾”姓的来源是什么呢?《集韵·马韵》中记 载:“贾,国名。”《汉语大词典》中“贾”音jiǎ时,有一个解释是古国名。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封此。后为晋所灭。《广韵·马韵》中有记载:“贾,姓也。出河东,本自周贾伯之后。”[3]3638《通志·氏族略第二》也作了说明,“贾氏,伯爵。康王封唐叔虞少子
公明于此。同州有贾城,即其地。或言河东临汾有贾乡是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又晋既并贾,遂以为邑。故晋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食邑于贾,谓之贾季。其后则以邑为氏。”[4]19-20也就是说,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由此可以看出,贾姓和王孙贾是没有关系的。而“古孙氏”却是王孙贾的后代,而“古”在《说文解字》中被注为“公户切”,由此可以证明古今“古”字的读音区别不大,而古孙氏是王孙贾之后,然后随音改为古孙氏,而“王孙贾”与“古孙”相同的音只可能是读作jiǎ的“贾”字。
王孙贾的“贾”不能单纯随“公明贾”“东郭贾”等名字的读音简单地读为jiǎ,也不能简单定义“贾”的读音一般是读gǔ或者jiǎ。根据姓氏的考据,王孙贾的“贾”字读音为gǔ。
二、南宫适之“适”
南宫适,名韬,字子容,又称南容,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南宫适言语谨慎,崇尚道德,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2]41。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尚德”之人,并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大多数人都会将南宫适之“适”读成shì,又因为有高适、胡适等人的名字中“适”音s
hì,所以人们也没有觉得不妥。但是,字音是在不断变化的,用现代汉语的读音来读古人的名字要注意古今音的演变以及由繁简字转变所带来的语音变化。
“适”在《广韵》中注释为:“适,苦秳切,入末溪。又古活切。”[3]3829《汉语大字典》注有《万姓统谱·曷韵》:“适,南宫适之后,以名为氏。”[3]3829因此,“适”本音kuò,“南宫适”之“适”也应该读为kuò。“适”音shì时,其实是其繁体字“適”的读音,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为“適,之也。从辵,啻声。適,宋、鲁语”,《广韵》注为“施只切”[3]3877。由此可知,“适”有两个读音,即shì和kuò,所以南宫适中的“适”不能习惯地读为shì,而应根据其古音读kuò。
另外,《简化字总表》中明确提出了:古人南宫
适、洪适的“适”读kuò。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繁简字的转换有关,简体的“适”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读shì音的“適”,第二个就是读kuò的“从辵昏声”的字,这才是南宫适之“适”的本字。而如今我们使用的“适”基本是“適”的简化字,导致它原本的读音反而不为人们所知了。因此,根据汉字的异体字以及繁简字的转换,可以得出南宫适的“适”音kuò。
三、陈亢之“亢”
陈亢是孔子的弟子之一,《论语》中记载了他与子贡等人的对话,例如,“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
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2]6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中有“子禽——陈亢(ɡānɡ),字子禽”[2]6,在《季氏第十六》一章更是明确地注明了陈亢,音gāng[2]177。
“亢”在现代汉语中多读kàng,多用作高傲、高亢之意,但是“亢”的本义为人的脖子、喉咙。据《广韵》所注,“亢”为“古郎切,平唐见。阳部”[3]280。可知,“亢”最初读gāng,据《说文解字》所注“亢,人颈也”和《尔雅》所注“亢,鸟咙”[3]280,可知其本义是人的脖子、鸟的喉咙。
古人的名和字一般是有一定联系的,陈亢,字子禽,那么其名字“亢”应该取与其字“子禽”更为相关的意思,当“亢”音kàng时,其意思为“高,举,极,干旱,姓氏,等等”[3]280。而音gāng时,有“鸟咙”的意思,鸟是禽类的代表,因此“亢”读作gāng时,陈亢之名与其字之意方才有所联系,由此可以得出,陈亢中的“亢”音gāng。
结语
通过对姓氏变迁、异体字、繁简字转变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王孙贾之“贾”音gǔ而非jiǎ,南宫适之“适”音kuò而非shì,陈亢之“亢”音gāng而非kàng,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常见的读音不同,是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虽然人名的读音对《论语》全文的语义没有太大影响,但对其中人名读音的辨析仍旧是有必要的,它不仅体现了汉语中语音的多样性,而且是对还原历史事实的追求,以及正确朗读文本的基础。中
国人非常重视姓名的含义,将古代典籍中的人名读音辨析清楚也是对古人的尊重。因此,在读古代作品时应该尊重当时的真实情况与语言背景,而不是根据现代语言的习惯将古人的名字 随意读。
参考文献
[1]刘向.战国策[M].姚宏,鲍彪,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61.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5.
[4]郑樵.通志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梁士奇)
·2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