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声誉理论研究
作者:曹文红
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3
        【摘要】本文对企业声誉的定义进行全面梳理。从企业间关系视角提出本文作者自身对声誉相关理论的见解,希望通过本文对声誉理论的研究,为企业创建与维护企业声誉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企业声誉;利益相关者;企业间合作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有效机制,企业声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企业界在企业管理中对企业声誉越来越重视。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企业声誉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目前美国已经有了专门研究企业声誉的杂志“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
        国内学术界直到21世纪才开始逐渐接触西方声誉理论,并尝试从不同视角去梳理声誉理
论。余津津最先将国外声誉理论进行了梳理;宝贡敏与徐碧祥着重从企业声誉的价值及其评估、测量维度与方法、企业声誉的管理模型等方面对声誉理论进行了述评;皮天雷则采取了较为独特的视角——微观、宏观视角来分析国外声誉理论;李延喜等从集体声誉与个体声誉两个视角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本文从声誉核心的定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以期能够为企业声誉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本文通过对声誉理论发展的回顾,厘清国内外学者对声誉做出的定义,将声誉定义的演变与发展脉络进行清晰的呈现。
        1、国外学者对于声誉定义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声誉定义,我们用表格的方式对其进行比较(如表1)。
        企业声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有关企业的行为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对企业作出的全面评价。Manfred2004)拓展了学者们对企业声誉的定义,认为企业声誉有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他认为在评估企业声誉时,不仅仅要评估对企业特征的主观理解(如成功企业高质量的产品等),而且要评估这些特征对人的内在影响(如姚宏企业是不成功的,但我就是喜欢它等)。
        2、国内学者对于声誉定义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声誉定义,我们用表格的方式对其进行比较(如表2)。
        国内学者对于声誉的定义,多从利益相关者及企业行为的视角进行论述。从企业间合作视角来看,声誉与信任间最大区别就在于如果交易双方没有交易记录,但是存在一个声誉市场,参与双方就有可能开展交易活动。声誉的基础在于第三方信任,声誉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一个有效激励。Desgupta认为,所有的信任都基于声誉。Kreps也认为,合作行为受声誉效应的控制:行动者不愿意欺骗另一个成员。正如20006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哈佛大学演讲所说,如果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引擎,那么声誉就是使之运行的燃料
        综上,本文作者从企业间合作的视角给出声誉的定义:声誉是企业合作者对该企业形象的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此评价以企业过去行为和结果为导向,代表了企业为合作方所提供有价值产出的能力。是企业合作者基于企业过去行为相关的一系列特征集合基础上所形成的合作信任。
       
        参考文献:
        [1]余津津.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3(10):60-63.
        [2]宝贡敏,徐碧祥.国外企业声誉理论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28(3):98-107.
        [3]皮天雷.国外声誉理论:文献综述、研究展望及对中国的启示[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11(3):95-101.
        [4]李延喜,吴笛,肖峰雷,姚宏.声誉理论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10):6.
        [5]徐涛,张昭华.高技术产业集的信任与声誉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2085);国家软科学项目计划(2009GXS5D108);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博士生论文资助(200906018)。
       
        作者简介:曹文红(1975-),女,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