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可能性研究
作者:邹穗晞 袁源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2
        【摘 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张恨水的小说就屡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征服了许多观众。张恨水小说的电视剧改编事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张恨水小说的艺术特使其易于改编成电视剧;二是其小说知名度高;三是电视产业发展对剧本的需求巨大。
        【关键词】张恨水小说;艺术特;电视剧;改编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他一生创作110余部通俗小说,有六部已经改编成了电视剧,其中《啼笑因缘》被改编过七次,《夜深沉》被改编过三次,《金粉世家》和《现代青年》被改编过两次。为什么电视制片人们选择张恨水的作品进行改编?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张恨水小说的艺术特使其易于改编成电视剧
        (一)从结构上讲,张恨水小说的结构比较适合电视剧改编。首先,小说均采用传统的章
回小说的模式。章回小说的每一回都有小高潮,都会发生一到两件关系情节发展的时间,回尾留下悬念。例如《夜深沉》的回末有像就凭她这一句问话,可就引出许多故事来了这样的成句,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而这种形式正好符合电视剧的创作方式,每集都要发生一两件事,并且每集插播广告处和结尾都会留下悬念,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其次,小说中大量的穿插情节很适合电视剧中闪回镜头的使用。穿插技法的使用能使作品不那么单调,为读者解开一些疑团,同时又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啼笑因缘》第二十二回就有两处,其一:关寿峰营救樊家树之后与他的一番对话,道出了整个营救过程的起因和经过;其二:沈凤喜离开医院回到大喜胡同的过程则是用沈三弦的话来解释的。书中这样不着痕迹的穿插还有很多,都很适合使用闪回镜头来表现。
        (二)从情节上讲,张恨水小说的情节较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电视剧是一门叙事艺术,情节是吸引观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很多长篇电视剧,都是越播到后面,收视率越高,这就是电视剧情节的魅力。张恨水的小说大都属于通俗小说的范畴,当时上海《新闻报》连载其小说《啼笑因缘》,销数猛增;广告刊户纷纷要求小说靠近的地位。张恨水成了《新闻报》的财神,读者崇拜的偶像。
        虽然已过去了近百年,但张恨水小说的情节在今天仍为大家津津乐道。《啼笑因缘》中三名女子恋上同一名男子,这种桥段是当今偶像剧所热衷的编剧手法,再加上关氏父女功夫了得,给这部小说增加了大量武侠元素,而言情与武侠的融合一直是荧屏上的大热题材。总理公子金燕西与贫寒少女冷清秋这种灰姑娘嫁入豪门的情节线也是当今众多偶像剧的常用套路。
        (三)在视听造型方面,张恨水小说的直观性很强。首先,人物的视听造型的直观性强。叙事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塑造形象,形象成功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在初次登场时就通过白描或工笔手法,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这样直观的描写为电视剧改编提供了捷径。例如,《满江红》中女主角第一次出场就用了米的斗篷半勾式的烫发瓜子脸儿等十分直观的描写,充满彩感和画面感。其次,环境的视听造型的直观性强。小说中典型人物都是在典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张恨水创作小说时喜欢从环境着手,逐一描绘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连成一幅巨画,让人、事、物直观展现在读者面前。电视剧在进行改编时就更容易入手。如《现代青年》在第一回就对周计春家的豆腐磨坊进行了非常直观的描绘:
        四周除悬着豆腐旗外,其余是豆浆缸,豆干架子,磨子,大缸,以至于烧灶的茅草,把这个很小的屋子,塞得一点空隙地位都没有。
        这种典型环境的描写与电视剧通过环境与人物的对切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有很高的相似度。同时也透露出周世良供养儿子读书的艰难,交代了周计春的成长环境。这样的环境又与周计春去北平后进入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为他后来的堕落奠定了基础。
        当然,张恨水的小说与电视剧在结构、情节、时空处理、视听造型等方面具有某些相通性,并不意味着小说就能照搬成电视剧,只能说他的小说本身在很多方面具有电视改编的特质。
        二、张恨水小说的知名度高,可以增强电视剧的传播效果
        老舍曾称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作品最畅销,足见其影响之大。在今天,这些作品的销量仍然不减。法国的马赛尔曾在书中提到电影制片人曾说一部改编自著名书籍的电影比一部由不知名的作家所创作的原版的电影剧本拍成的电影更能吸引人。广泛的读者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改编经典从一开始就能吸引大众关注,这对收视率和广告
效益都是很好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经济风险,这也是为什么不断有人要顶着巨大压力改编或翻拍经典的重要原因。
        三、电视产业需要大量的剧本支持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产业迅猛发展,大量热钱涌入,电视剧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电视剧产量一定要有优秀的剧本作为支撑,而目前国内编剧的创作能力良莠不齐,仅靠当前编剧的创作已经远远供不应求。于是,从以往的戏剧、小说中,特别是在名著中寻素材自然是上策。
        由此看来,相较于其他的近现代小说,张恨水小说的许多独特之处,使其比较容易改编成影视作品。但是尽管其小说改编势头极旺,但由于改编的质量良莠不齐,电视剧播出效果也各不相同。2014年,强视传媒又准备重拍《金粉世家》,笔者希望创作者能够充分把握小说的改编可能性,再融入当前时代精神,创作出比前几部电视剧艺术生命力更强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99-100.
        [2] 王原全.笔墨与影像的互通——论张恨水小说中蕴含的影视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1.
        [3] 张恨水.现代青年[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1.
        作者简介:邹穗晞(1990- ),湖南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袁源(1989- ),湖南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