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强;郭东龙;尚强强
【摘 要】2013-2015年,对山西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鸟类202种,隶属于17目52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28种,东洋界14种,广布种60种,区系组成以古北界鸟类为主;该区有留鸟51种,夏候鸟55种,冬候鸟24种,旅鸟72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6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有13种.同以往调查相比,山西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灰鹤(Grus grus)的种数量和越冬区有了明显的变化.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44)003
【总页数】6页(P372-377)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鸟类;湿地;运城
【作 者】赵文强;郭东龙;尚强强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Q958;S862
山西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5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为86 861 hm2,是保护大天鹅(Cygnus cygnus)、灰鹤等珍禽及其越冬栖息地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运城湿地鸟类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1-7],近些年也有针对平陆大天鹅[8-9]和运城盐湖白骨顶重金属含量[10]等的研究,对于运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最近的报道在2002年[11],其中涉及了部分鸟类学的研究内容,但近13 a间未见有关运城湿地鸟类资源的研究报道。鸟类是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能直接反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和演替,而湿地鸟类的组成及数量随生态环境动态而变化。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对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旨在查清保护区鸟类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探讨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组成的影响,为进一步保护鸟类提供科学依据。
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至垣曲县碾盘沟沿黄河河段及永济伍姓湖、运城盐湖,地理坐标为110°17′2″~112°47′23″E;34°36′51″~35°39′30″N,总面积86 861 hm2。该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1.5~13.8℃,无霜期188~238 d,年降水量525.9 mm。
野外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根据运城湿地保护区环境特点和可行走性,共布设了36条调查样线、87个调查样点,采用样线、样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可行走的黄河、湖泊沿岸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样线长2~5 km;不可行走的沼泽湿地、水域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直接计数调查样区鸟类的种类及种数量。
于2013年2—4月、6—8月、9—11月,2014年3—5月、6—8月、10—12月,2015年2—3月、6—8月,对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进行了8次调查。
3.1 鸟类组成
经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02种(表1),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2],202种鸟类隶属于17目52科,其中,雀形目鸟类共23科79种,占本区鸟类总种数的39.11%;鸻形
目8科37种,占总种数的18.32%;雁形目1科22种,占总种数的10.89%;隼形目3科17种,占总种数的8.42%;鹳形目3科12种,占总种数的5.94%;鹤形目3科8种,占总种数的3.96%;其余各目合计为10科27种,占总种数的13.37%。水鸟(目、鹳形目、雁形目、鸻形目、鸥形目、鹤形目及佛法僧目部分鸟类)合计共87种,占调查区鸟类总数的43.7%,体现了湿地鸟类的组成特征。
3.2 鸟类区系分析
依据张荣祖的《中国动物地理》[13]可知,该区202种鸟类中,属于古北界的鸟类共128种,占总数的63.37%;东洋界鸟类共14种,占6.93%;广布种鸟类共60种,占29.70%。由此可见,该区鸟类组成以古北界为主,广布种次之,并有少量东洋界鸟类侵入。
3.3 鸟类居留类型及优势种
在202种鸟类中,有留鸟51种,占该区鸟类总数的25.25%;夏候鸟55种,占27.23%;冬候鸟24种,占11.88%;旅鸟72种,占35.64%。居留类型以候鸟为主,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成分共151种,占该区鸟类总数的74.75%,说明该区是我国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水禽类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驿站。
该区重要的繁殖鸟类主要有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繁殖地主要为运城盐湖。冬候鸟主要为大天鹅、灰鹤、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其中,大天鹅集中越冬地主要为平陆三湾天鹅湖、芮城圣天湖;灰鹤越冬地主要为万荣县西滩;红头潜鸭越冬地主要为运城鸭子池、平陆三湾天鹅湖、垣曲县古城湿地公园。
3.4 保护鸟类
调查期间,实地查到运城湿地保护区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Ciconia nigra、白尾海鵰Haliaeetus albicilla、大鸨Otis tarda共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大天鹅Gygnus cyg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鸢Milyus korschun、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雀鹰Accipiter nis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大鵟Buteo hemilasius、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秃鹫Aegypius monachus、白尾鹞Circusc cyaneus、鶚Pandion haliaetus、猎隼Falco cherrug、游隼Falco peregrinus、燕隼Falco subbuteo、阿穆尔隼Falco amurebsis、黄爪隼Falco naumanni、红隼Falco tinnunculus、灰鹤Grus grus、领角鸮Otus bakkamoena、鵰鸮Bubo
bubo、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长耳鸮Asio otus、短耳鸮Asio flammeus共26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有苍鹭Ardea cinerea、池鹭Ardeola bacchus、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蓝翡翠Halcyon pileata、牛头伯劳Lanius bucephalus等13种。被列入CITES附录Ⅰ的有白尾海鵰和游隼2种,附录II的有黑鹳、秃鹫、大鸨、鵰鸮、短耳鸮等23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议的鸟类共105种,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议的鸟类共32种。
4.1 重点保护鸟类现状、种动态及环境影响因素
运城湿地保护区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中,黑鹳为该区留鸟,种数量较多,保护区湿地范围内广泛分布,但主要分布于临猗黄河段、芮城黄河段及垣曲古城湿地公园。大鸨为该区旅鸟,种数量60~80只,主要分布于平陆黄河段。白尾海鵰十分罕见,仅在芮城黄河段记录到一次,2只。
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中,以大天鹅、灰鹤、白琵鹭、阿穆尔隼、燕隼、红隼较为常见,其余数量较少。大天鹅为本区冬候鸟,集中越冬地为平陆黄河段、永济圣天湖;灰鹤为该区冬候鸟,集中越冬地为万荣西滩;白琵鹭为该区旅鸟,主要分布于临猗黄河段;阿穆尔隼、燕隼为该区夏候鸟,红隼为该区旅鸟,保护区境内广泛分布。
2015年2月24日在黄河芮城段16#样区记录到1个黑鹳自然,数量为14只;2015年2月25日在临猗黄河段4#样区记录到2个黑鹳自然,数量分别为18,29只;黄河临猗段5#样区记录到2个自然,数量分别为22,25只;2015年5月16日在垣曲古城湿地记录到1个自然,种数量为16只。通过走访当地百姓可知,黑鹳种数量有着明显增多的趋势,居留类型也由夏候鸟变为留鸟。据访问调查,20世纪80年代大天鹅首次在平陆三湾越冬,种数量约80只,目前,运城湿地保护区大天鹅越冬高峰期种数量已达到近万只。据此认为,黑鹳、大天鹅种数量的增多与全球气候变暖、栖息地改造(运城河津黄河段、垣曲古城黄河段沿黄湿地多改造成荷塘,荷塘水深较浅,鱼虾等食物丰富,黑鹳多在此觅食、栖息)以及平陆县政府、林业局对大天鹅的保护,特别是冬季食物短缺季节在平陆三湾大量投食玉米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次调查发现,运城湿地保护区越冬灰鹤种数量及分布范围呈现出急剧减少的趋势。1983年在河津黄河滩越冬的灰鹤多达2 000多只[1],1996年只有约740只[6],本次调查只记录到141只。其分布区也由河津黄河段迁移至万荣西滩,向东迁移了约20 km。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首先黄河滩涂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大面积沼泽湿地变为农田、人工林,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以防风固沙为目的在黄河滩涂大面积种植以刺槐为主
的经济林[14],使得灰鹤栖息的生境发生改变;黄河河水改道,使以前供给灰鹤栖息的孤岛已经与河岸相连,野狗、狐狸等可以自由出入,破坏了灰鹤夜宿环境;20世纪80年代,河津黄河滩以种植花生为主,越冬灰鹤主要以此为食,而近年来该区改种玉米,造成灰鹤的食物短缺;随着交通业的发展,河津黄河段新建了多条跨黄河公路、铁路,人为活动的增加对灰鹤的栖息觅食造成了强烈的干扰,灰鹤生性机敏,人为干扰的增多也是灰鹤数量减少、分布区东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