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气候与地貌。
自然要素 | 地域差异 | 形成原因 | |
地貌 |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复杂的地质作用 | |
气候 | 气温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 ||
降水 |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夏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 |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 东部季风区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青藏高寒区 | |
范围 |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 青藏高原 | |
自然因素 | 地貌 |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 海拔高,第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
气候 | 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 |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 |
植被 |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 |
土壤 |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 土层薄,发育差 | |
水文 |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 |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 |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 |
人类影响 |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 | ||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农业自然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 |
东部季风区 | (3)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 (1)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严重;丘陵山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2)冬半年冬季风势力强大,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3)广泛分布着各种薄、瘦、砂、粘、酸、盐、涝、板、冷、烂等性状不良的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1)光、热条件较好;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积累,作物产量高,瓜果、甜菜糖分含量高 (2)土地广阔,开阔的高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只要有水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 (3)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农业利用 | (1)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2)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3)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普遍 (4)多种经营受到限制 |
青藏高寒区 | (1)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草甸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 (2)有大面积的高山、亚高山草原,是良好的牧场 (3)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 (1)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 (2)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
二、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 中部经济地带 | 西部经济地带 | ||
沿海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 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个省级行政区 | 甘、青、宁、陕、新、川、渝、贵、滇、藏10个省级行政区 | ||
经济差异 | 发展速度 | 最快 | 较快 | 较慢 |
发展水平 | 最发达 | 较发达 | 较落后 | |
2.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和发展
地带 | 特征和优势 | 主要问题 | 发展方向 |
东部经济地带 | (1)主要的农业基地 (2)最主要的工业区 (3)交通便利,海运独具优势 (4中国有几个省级行政区)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5)科技文化水平最高 (6)城市分布最密集 | (1)能源、原材料不足 (2)北方各省区淡水短缺 (3)环境污染严重 (4)江河下游的涝年汛期防洪问题突出 | (1)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建设人才、信息、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拓展新兴产业 |
中、西部经济地带 | (1)面积广阔 (2)能源和矿产丰富 (3)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食、棉花、油、糖的重要产区 (4)中部地带有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 (5)中西部边境贸易有较大优势 |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基础设施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 (1)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 (2)改善生态环境 (3)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4)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
三大经济区练习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
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 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
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
A.陕西、河南、重庆 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 D.湖北、吉林、江西
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
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 )
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 )
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地是________(全称),虚线内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3)目前本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三类产业(按我国最新产业划分)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8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 )
A.90% B.85% C.50% D.40%
(2)1980年第二产业的产值比1995年第二产业的产值________(大或小)。
(3)该地区经济要跻身发达前列,近期发展规划应努力调整增大第________产业的比重。
(4)在第二产业的采掘业、电力、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部门中,使当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加就业人口,对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其他部门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哪一个部门( )
A.采掘业 B.电力 C.制造业 D.建筑业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疆,其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可以促进种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1)为加快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新疆提出重点发展“一白一黑”的战略。其中“白”是____________,“黑”是____________。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分析,该战略实施的地区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区铁路建设的经济意义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严重;农业生产应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发展“________农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