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借款应当按期归还贷款的本⾦和利息。
  借款⼈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商业银⾏依法享有要求保证⼈归还贷款本⾦和利息或者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商业银⾏因⾏使抵押权、质权⽽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取得之⽇起⼆年内予以处分。
  借款⼈到期不归还信⽤贷款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借款⼈偿还到期贷款以及对借款⼈不偿还到期贷款如何处置的规定。
  这次修改商业银⾏法,将原商业银⾏法的这条内容作了如下修改:1.将商业银⾏处置抵押、质押资产的期限由过去的1年改为2年。2.将商业银⾏因⾏使抵押权、质权⽽取得的股票修改为股权。即本条第⼆款中原规定的“商业银⾏因⾏使抵押权、质权⽽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票,应当⾃取得之⽇起1年内予以处分”,修改为:“商业银⾏因⾏使抵押权、质权⽽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取得之⽇起2年内予以处分”。
  贷款是商业银⾏最主要的⼀种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利润的主要来源。商业银⾏法对商业银⾏的贷款业务作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如贷款业务应当遵循的原则、对借款⼈的审查、贷款的担保、贷款合同、贷款利率等,本条则是对借款⼈应当偿还到期贷款本⾦和利息以及对借款⼈不偿还到期贷款应当如何处置的规定。
  商业银⾏向借款⼈发放贷款后,借款⼈应当按期归还贷款的本⾦和利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商业银⾏与借款⼈订⽴借款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归还贷款本⾦和利息的期限。借款合同期满,借款⼈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向商业银⾏归还贷款本⾦和利息。借款⼈向商业银⾏偿还的款项包括本⾦和利息两部分。本⾦,俗称“母⾦”,是指存⼊银⾏或者贷给别⼈以滋⽣利息的原本⾦额。利息,也称“利⾦”,“⼦⾦”,是本⾦(母⾦)的对称。它是借款⼈为取得货币使⽤权向贷款⼈⽀付的超过本⾦(母⾦)的部分。
银行贷款业务
  借款⼈到期不归还贷款本⾦和利息,按照贷款的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对于担保贷款,本条第⼆款规定,借款⼈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商业银⾏依法享有要求保证⼈归还贷款本⾦和利息或者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担保法规定了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五种担保⽅式。⽬前商业银⾏贷款主要采⽤保证、抵押、质押的⽅式。保证贷款是指商业银⾏与借款⼈以外的第三⼈约定,当借款⼈在贷款期限届满不能偿还贷款时,由该第三⼈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代替借款⼈偿还贷款。因此,对以保证⽅式贷出的贷款,借款⼈到期不归还的,商业银⾏依法享有要求保证⼈归还贷款本⾦和利息的权利。抵押贷款是指借款⼈或者第三⼈不转移对其有权处分的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向商业银⾏借款的担保,当借款⼈或者第三⼈在贷款期限届满后不归还贷款时,商业银⾏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从处分担保财产的价款中优先受偿贷款。质押贷款包括动产质押贷款和权利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是指借款⼈或者第三⼈将其动产移交商业银⾏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向商业银⾏贷款的担保,当贷款期限届满借款⼈或者第三⼈不偿还贷款时,商业银⾏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
优先受偿贷款。权利质押贷款是指借款⼈或者第三⼈以所有权以外的可让与的财产权作为向商业银⾏贷款的担保,当贷款期限届满借款⼈或者第三⼈不偿还贷款时,商业银⾏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处分借款⼈或者第三⼈让与的财产权的价款优先受偿贷款。故本条规定,对抵押、质押贷款,借款⼈到期不归还的,商业银⾏依法享有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这次修改商业银⾏法,有的部门和同志提出,实践中商业银⾏往往难以在⼀年内完成对抵债资产的处置,处分的期限应当更长⼀点或者不规定具体的处分期限。有的部门和同志提出,商业银⾏是以经营客户存、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信⽤机构,如果长期拥有抵押财产、质权财产,会影响商业银⾏的业务与信誉,处分抵债资产的期限还是应当规定的,但可以适当延长。有的部门和专家还提出,1995年商业银⾏法对商业银⾏取得抵债资产“股票”的规定,有些过窄,建议修改为“股权”为好。故本条规定,商业银⾏因⾏使抵押权、质权⽽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取得之⽇起2年内予以处分。
  贷款的另⼀种⽅式是信⽤贷款,是指商业银⾏贷款时,借款⼈⽆须提供⽤于担保的抵押物或者质物,银⾏仅凭借款⼈的信⽤对其进⾏贷款。对于信⽤贷款,借款⼈到期不归还贷款本⾦和利息的,依据本条第三款的规定,借款⼈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责任。如借款⼈在合同中约定,到期不归还贷款,承担⽀付违约⾦和赔偿损失责任的,则依据合同的约定承担⽀付违约⾦和赔偿损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