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第一篇:包粽子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家每年的今天都包粽子。以前,都是我看着大人包,这一次,我要自己动手。
早晨起床,我就很期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开始包粽子啊?我已经做好了大展身手的准备了!”妈妈回答道:“好!看你这么有干劲,我也精神起来啦!咱们这就准备材料吧。”我和妈妈就动起手来。我们洗了粽叶,摆好了白糖,把糯米和红枣泡到水里,煮了红豆,还准备了些咸肉和咸蛋黄。妈妈说今年要南北结合,多做几种口味的呢!好期待啊。
糯米泡了两个小时后,我们开始包啦。奶奶和妈妈还有我围坐在桌子旁边,边包边唠家常。我开始包第一个粽子的挑战了。我按照奶奶的教导,先把粽叶的硬角减掉,再把两片粽叶平铺,然后对折再打开,放入两勺子糯米铺平,再放上几颗红枣和白糖,然后放糯米封顶,最后就是把粽叶包起来。呀,这真是个技术活呢,粽子在我的手里转来转去,好像一个活的小动物,不是这边漏了米,就是那边跑出来枣。好不容易用绳子把它捆住,结果包出来个“怪物”——一个
不长不圆、怪模怪样的四不像。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气红了脸!奶奶说:“慢慢来,我教你。”我仔细看着奶奶的手法,又包了一个咸肉粽。啊!我终于成功包成了一个标准的三角形粽子!看来真是应了妈妈的话“看花容易,绣花难啊”,不亲自参与,我还以为包粽子是一个很简单的小事情呢。
我们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人们为什么今天包粽子吗?”我立刻来了精神说:“当然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了。我给你们讲讲屈原的故事吧!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忧国忧民,眼看国家危难,却无能为力,在悲痛中,投江自杀。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等动物去吃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扔饭团,由此才衍生了吃粽子的习俗。”故事讲完了,粽子也出锅了,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思考着屈原的爱国之心,一家人由衷地敬佩和感叹!
端午节,一个期盼安康的日子,他因为伟大诗人屈原的传说又添了一抹不同凡响的彩!
第二篇:川剧
四川人酷爱听戏,便有了自己的剧种——川剧,俗称川戏。按照老规矩,每逢节日的时候,
人们都是要听戏的。无论是初学走路的小孩子,会自己生活了的大孩子,或是一头白发了的老孩子,谁不会摆弄一两个戏里的动作,唱上一两句不成调的词?
春节一到,初一初二的晚上正是听戏的时候。往往二十九就开始准备。戏班子里的人搭好戏台子,备好戏服。看戏的大人也会去赶场,会唱戏的还给自己买身不那么正式的戏服。小孩子们也不闲着,纷纷去街上买个中意的脸谱。我也不例外,也到铺子里挑了个脸谱——黄的,眼睛下带着黑白相间的花纹连着上额,看起来好不威风。
唱戏的服装最有讲究,比如皇生的衣服大多是黄。净、丑、红生、武生、正生又分别对应着黑、红、绿、白、蓝几种彩。什么角穿什么衣服,戏装的分类也十分细致:大官常穿蟒袍,而八九品的小官则穿蓝衫。剧中的将军、兵卒会穿铠甲、袍子。这些都是听戏前就该知道的,好叫自己明辨剧里的“是非”。
到听戏的日子,家家都穿上了提前备好的“隆装”。我也换上了戏服上的靠子和长靴,披上黑的披风,欢欢喜喜地前往。
祝端午节安康的句子这儿的戏台子没有顶棚,晚上还能瞧见一轮明月。戏曲开始了,一位戴着黑面谱,披着黑披
风,迈着四方步的元帅走上前来,他一双似睁非睁的丹凤眼正气凛然。他翻滚跟头,背上印着花纹的绣旗轻晃着,等他停下,便抬起腿定格住,大喊一声,怒目圆睁。与一旁的丑角截然不同,使得台下连连叫好。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旦角衣袖翩翩,却也英姿飒爽,叫我们眼前一亮。再到后来,节目多了些家常,台上台下一唱一和,笑场不断。每位演员都好似使出了看家本领。这不仅是一段段戏曲,更是视觉、听觉上的盛宴,精彩至极。到了深夜,观众才肯离去。
四川的人们,在忙碌之中,静下心来听戏、品戏,是多么难能可贵!
第三篇:闰月的花馍
我的老家在山东,作为礼仪之邦,那里完整留存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闰月送花馍就是其中之一。所谓花馍,就是用面粉和植物汁液做成的彩面塑,有蟠龙、猛虎、鲤鱼、鲜花等图案造型,彩缤纷,口感香糯。闰月送花馍的习俗从明清时期流传到现在,今年恰逢闰二月(又称双春),也就是一年中有两次“立春”节气,儿女要给父母送花馍,祈求幸福吉祥。
农历二月刚到,大姨就给姥姥家送来了花馍。打开礼盒,我立刻惊叹一声:这花馍太精致了!白面加红枣做成了云纹底座,上面盘着两条鲤鱼,一条是金闪闪的黄鲤鱼,一条是红彤彤的红鲤鱼,鳞片细腻、栩栩如生。两条鱼头尾相连,盘成了一个圆,中心则是一个圆馒头,馒头下部有两条绿的麦穗,中间则是一个凸出的大红福字。这个造型的寓意是福气临门、年年有余。
姥姥说金黄、红、绿都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让我来猜猜是什么。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带福字的大馒头,先揪下一小块绿花纹塞进口中,一口咬下去,一股青菜的清香立刻涌了上来,又一口下去,清香中似乎略带着一丝甜味,原来绿是菠菜汁啊!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绿花纹。接下来,又对馍中央的大红福字动了手,刚吃了一口,一股熟悉的味道就浮现了出来,啊,这不是番茄酱嘛!酸酸甜甜的味道加上松绵的馒头,简直是妙不可言。我发现福字的下面还有一朵造型精美的黄小花,我禁不住诱惑,一口吞了下去,果然是南瓜味的。左尝一口,右啃一口,不知不觉我就吃完了比脸还大的花馍,连底座上的大枣也没放过。
花馍不仅香甜可口,它的制作过程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山东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些模具,
逢年过节大家便一起动手,春节时做元宝、清明节做盘蛇、闰月则要做鲤鱼,多彩的面团满载着祝福,变成了艺术品一般精致的花馍。对我来说,花馍不仅是外观精致、味道诱人的节日美食,更是祈求安康、表达祝福的吉祥物,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我许久没能回去的老家,都会想念家乡心灵手巧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