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3课易错题整理
一 选择题
1.在幼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迨至隋,一土宇”的句子,请你告诉小朋
友们句中事件发生在( )。
A.581年 B.589年 C.592年 D. 596年
2.小丽同学要收集唐太宗的名言录入博客中,以下她选择的内容不恰当的是( )。
A.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C.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D.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前期
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
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重视农业生产 D. 善于纳谏
5.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增加到开元末年的841万户,这是( )。
C.“开元盛世” 的成效 D. 任用贤能的结果
A.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年间 B.唐玄宗统治前期的 开元年间
C.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时代 D.唐朝末年
8.武则天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对其评价最恰当的是( )。
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 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
(2) 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 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 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为什么?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 虽然隋朝灭亡和隋炀帝有不可磨灭的关系,但是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二,不能片面,他也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你能列举出其中的两项吗?
(3) 在上述两项贡献中,其中一项起到了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作用是什么事件?并对此事件作出客观地评价。
(4) 在上述两项贡献中,其中一项是在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5) 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通过什么事件直接得出了这一观点?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什么?
(6)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终日孜孜”的目的是什么?
(7) 唐太宗采取的哪项措施“忧怜百姓”,使百姓直接受益?
(5)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这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6)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你会怎样评价唐太宗?请简要谈谈。
3.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为1 900万;
唐朝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为4 141万;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时,人口数约为4 531万;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为5 291万。
“安史之乱”后期,肃宗乾元三年(750年)时,人口数约为1 699万。
726事件是什么请回答:
(1) 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原因是什么?
(2) 唐朝前期649年至755年人口数变化的趋势如何?你知道变化的主要原因吗?
(3) 材料中“开元”“天宝”是谁的年号?他统治前期出现的繁荣景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唐朝的繁荣除从人口中体现外,城市的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史实。请你列举出当时一座繁荣的大都市。
(5)755年后,唐朝人口数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8) 从唐朝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