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多元化互动
作者:王芳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9期
    王 芳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新媒体事件中 , 传播者、媒介、受众的多元化符号互动使事件本身的热度保持长时间不减 , 网络时代又对符号互动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虚拟世界和各方的符号互动使符号互动理论出现了全新的意义。文章以江歌日本遇害案(以下简称江歌案)为例 , 分析了整个事件中媒介之间、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多元互动 , 并从自我塑造、心灵抉择、社会化意义共享三部分进行阐述 , 论述了符号互动视角下媒体应如何应对新媒体事件。
    关键词 新媒体事件 ; 自我 ; 心灵 ; 意义共享 ; 多元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9-0019-02
    1 互动 : 新媒体事件中的符号多元化表现
    我们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中会接触到比以往传统媒体环境下更多的、更复杂的符号信息 , 受众通过网络将代表自身角与状态的符号传播出去 , 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 从而实现对自我的认知。
    1.1 媒介的多元共在
    媒介被视为表达民众诉求的介质 , 但现在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对于一般民众而言更具有接近性和可操作性 , 且媒介使用成本更低 ; 另外 , 政府对于传统媒体的控制力度更强 , 在这样的状况下 , 民众显然更倾向于选择新媒体。
    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了人类的符号信息传播、在互动中进行自我定位、认知世界、认知社会的道理。符号必须借助于媒介才可以传递 , 而新媒体时代的符号互动必然得依赖于新媒体。媒体 , 而不仅仅是新媒体或是传统媒体 , 应推动多元话融合 , 多元共在已成为新媒体事件中的最大现实。
    1.2 受众的多元互动
    新媒体既解构又重构了受众 , 受众从传统的接受者演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事件中的受众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多元互动 , 进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 , 新媒体时代受众成为除媒体外被赋予特权的另一主体。
    在新媒体事件爆发前 , 受众往往还只是散布于网络中的零星个体 , 而新媒体环境下 , 更多的不确
定性将会影响人们的自我认知。通过符号互动 , 自我认知被获得的同时 , 人类的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了进去 , 新媒体世界的秩序被扰乱 , 给虚拟世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网络中 , 受众身份无从可查 , 于是惩罚机制在网络中的力度被削弱。新媒体环境中 , 人类面对的想象空间是无止境的 , 所以我们对这个情境下的其他个体的认知是多元且活跃的 , 所有个体之间的互动也必是多元且活跃的。
    2 江歌案中符号互动的多元化分析
    江歌案发生后 , 事件的传播力度、讨论数量在短时间内呈几何式上升 , 其间网络舆论呈现出强烈的道德讨伐 , 几乎将“江歌案”转换成了讨伐刘鑫事件。而此时媒体与江歌妈妈、刘鑫以及受众之间的多元化符号互动则成了焦点。
    2.1 自我表述的多元体现
    “自我概念”也被称为“被类化的他者” , 是人们进行多元互动的参照物 , 帮助个体形成并发展自我意识 , 同时按照他人的态度来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 “意义重大的他者”则是与之亲近的、会对个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从某些方面来说 , 我们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是自我概念的表现。
    江歌是她妈妈“重要的他者” ,江歌的死亡对于深爱女儿的母亲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 媒体曾报道 ,案
发时陈世峰想进入房间 , 被江歌和刘鑫阻止 , 后刘鑫进入房间并关闭房门 , 这一情节让江歌的母亲耿耿于怀 ,认为“女儿是替刘鑫死的” ,随着遇害者江歌妈妈和刘鑫的出镜 , 事件逐步演变为一场针对刘鑫的网络暴力。
    米德在“镜中我”的观点中提出“标签”对于自我概念和行为有着强大的影响。对刘鑫而言 , 江歌妈妈认为是她间接害死江歌的 , 网上的言论也多数认为如此 , 再加上媒体的大篇幅报道 , 大家都在指责她、谩骂她 , 这显然也给刘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她无法面对江歌妈妈 , 在与江歌妈妈的对话中 ,甚至用“你们家的眼中钉”来形容自己 ,200 多天里都不敢去见江歌的妈妈 , 还用犀利的言辞来进行回复 , 而且从她的话语中不难看出 , 刘鑫也想极力摆脱这种“标签” ,想停止网友对她的谩骂 ,这些自我意识的矛盾决定了个体塑造自我形象、扮演社会角及应对冲突时的表现。
    2.2 心灵抉择的多元体现
    米德认为个体使用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的其中一个场所就是心灵 , 在心灵中和“自我概念”展开互动 , 根据这种互动结果采取行动。
    人的信仰、价值观以及对自我的评价都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是符号互动论的一个中心概念。江歌妈妈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就明确为受害者的母亲 ,一个执着的母亲 , 一个对刘鑫满含怨恨的母亲 , 故而在网络中曝光刘鑫的信息、联系刘鑫的父母、去刘鑫的老家刘鑫等。江歌妈妈的态度、媒体的报道、民
众的谴责对刘鑫产生了巨大影响 , 刘鑫的内心将接收到的来自外在的符号转化成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 , 在与江歌妈妈面对面的谈话中不断的认错 ,无论是心怀愧疚还是迫于压力 , 她乞求江歌妈妈的原谅 , 从一开始的拒绝交流到后来的道歉悔过都是心灵与“标签”互动的结果。
    2.3 社会化意义共享的多元体现
    互动是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中进行的 ,人无时无刻不处在这种既有的社会环境之中。在社会的影响下 , 为了适应这些紧密联系的行为系统 ,个人只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改变个体行为 , 但个体也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影响社会。可以说 , 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江歌妈妈因为来自社会的影响 ,更加坚定了出事实真相 , 让凶手受到制裁的决心 , 而她的种种作为又产生更大的社会舆论 ; 刘鑫从一开始的避而不见拒绝交流引起了来自社会的道德批判 , 再到后来的悔过道歉 , 都足以看出个人与社会间的相互影响。
    3 多元互动情境下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应对策略
    3.1 增强法律意识 , 自媒体需理性发声
    在江歌案中 , 舆论的焦点几乎都在刘鑫身上 ,各种道德的指责层出不穷 , 这其中反映出很多的问题 , 比如自媒体缺乏公信力、非理性发声 , 通过具有煽动性的文字来引导受众情绪 , 使之产生网络
暴力的趋势。在当时信息并不足够充分的情况下 , 各大自媒体发布的符号信息无异于给了受众网络暴力的证据 , 使得各方之间的符号互动走向了极端。
    因此 , 多元符号互动的情境下 , 需要自媒体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 不可人云亦云 , 为了增加流量而视法律为无物。
    3.2 加强把关 , 勿让民意成为被利用的资源
    当各种信息出现在网上时 , 舆论并未如预期往更客观的方向发展 , 而是被某些自媒体渲染的道德批判所鼓动 , 成为一场对刘鑫不勇敢的集体道德谴责。这些自媒体知道 , 骂刘鑫是一件可以吸引流量又不会引起反感的事情。在有些文章中 , 这种转化是以牺牲事实、煽动暴力为代价的 , 值得注意的是 , “蹭热点” 、为了获取流量扭曲事实 , 已经成为很多自媒体惯用的手段。
    这就需要媒体加强把关 , 不要让民意、注意力成为被利用的资源 , 不要让公共讨论面临着更多的威胁。
    3.3 正确引导舆论 , 拒绝舆论“一边倒”
    新媒体事件中的很多问题如不重视、不能明确地调查事实真相 , 而以某种伦理道德观做裁判 , 这种裁判的结果往往是不公正、不道德的。江歌案中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这种本应聚焦在法律层面的互动被
忽略 , 被道德讨伐扭曲了法律框架。
    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 , 都应该正确的引导舆论的走向 , 多元的符号互动应该是客观的、公正的 , 而不是推波助澜 , 使舆论“一边倒” 。江歌案是怎么发生的
    4 结论
    新媒体已然成为多元符号互动的主要媒介 , 人类也会更加依赖于这种快速、便捷的传播。这就说明了 , 人类自我、心灵以及社会的互动的速度、范围都获得了飞跃的进步。网络也将会面临着更多的筛选、接受和消化更多的符号 , 给我们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增加了难度。这就更需要主流媒体、自媒体坚守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 理性发声 , 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