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2.05.17
【字 号】
【施行日期】2022.05.17
【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正文
南京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落实国家和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结合全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什么不建议年轻人做碳14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化思维,先立后破,正确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低碳发展为关键,以强化绿低碳技术供给为支撑,以培育壮大绿低碳产业动能为方向,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工作原则
  ——统筹谋划。坚决服从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系统谋划、科学部署、有序推进,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加快构建绿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鼓励各区、园区和企业主动作为、低碳转型。
  ——节约优先。立足市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开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减污降碳专项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打造更高水平有为政府,营造更高水平有效市场。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等相关领域改革,加快形成市场化碳减排机制,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推动全民参与。
  ——平稳有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科学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民生保障等关系,有效应对绿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等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绿低碳转型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南京建设初显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林木覆盖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绿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美丽南京建设继续深入,力争成为美丽江苏典范城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林木覆盖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到2060年,绿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绿低碳转型发展新体系
  1.注重低碳发展规划引导。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融入全市各级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全面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和空间结构,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确保各区、各领域在落实全市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协调一致。(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各区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区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优化区域低碳发展布局。把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和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南京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在低碳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参与)
  3.加快建设绿低碳社会。加强低碳社会建设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
利用,不断提升产业绿低碳发展水平,扩大绿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全民教育体系,大力开展绿创建行动,以示范创建为载体,倡导全民形成简约适度、绿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形成绿低碳生产方式,推动形成崇尚低碳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发改委牵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妇联、市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房产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参与)
  (二)培育绿低碳现代产业新体系
  4.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工作部署,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监管体系等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国家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新建、扩建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强常态化管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腾出用能空间,深入挖掘存量节能减排潜力,大力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进高耗能行业绿制造和清洁生产,对能源消耗占比高的钢铁、水泥、炼油、乙烯、合成氨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组织实施节能降碳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商务局等部门参与)
  5.推动产业绿低碳转型。对照标杆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推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新材料科技园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推行绿设计,完善绿制造体系,发展壮大绿低碳循环产业。推进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绿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推进农业绿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清洁生产,积极推行产品绿设计。(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参与)
  6.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质量绿低碳发展为导向,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绿环保、新能源和智慧能源、智能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强化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和场景应用,加快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力争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应用,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市科技局等部门参与)
  7.全面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型组合,建设绿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国家绿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完善垃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建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绿化园林局等部门参与)
  (三)构建低碳安全能源利用新体系
  8.强化能耗和碳排放控制。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强化强度刚性约束,严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地方能耗双控考核。落实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政策,根据国家及省统一部署,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统筹衔接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强精细化用能管理,强化节能审查,完善管理监督机制,落实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加强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严格责任落实和评价考核,目标任务不得简单层层分解。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用能权交易,逐步强化碳减排刚性要求。(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建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绿化园林局等部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