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大学专业方向?深度好文
“专业的选择其实是职涯规划的第一步,如果要问一些具体的建议,我是给不出,也不敢给的,这篇文章给的只是几点思考的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专业的选择,有些“过来人”会劝你说“不要学医”“不要学化工”之类的,但是你无从猜测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根据是什么,是因为他本身是医学专业毕业没有到理想的就业方向吗?还是因为他本身不太适合读这个专业读得比较困难呢?
有些长辈也会说“读这个牢靠”,他们也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或者说时下的“热门”来给孩子出主意。但是现在高中生的家长们的青春期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状况已经大相径庭了,很多专业设置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当初热门的专业现在可能已经是冷门,现在热门的专业过几年也许也会变成冷门,所以长辈们的意见,也都是从他们有限的人生经验出发,或者是结合他们自身的具体情况给出的。
01 那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呢?
我给出的建议就是三个标准:“你擅长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真正能从事的是什么?”
这三个标准乍一听其实很容易,但是仔细分析,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方向也许是不同的。比如这位题主,他生物成绩比较突出,那应该是“他擅长生物”的一个信息,但是他有弱,所以注定了“他能从事的”和他“擅长”的就不会是同一个方向。
根据研究表明,这三个方向的职业,如果有两个重合,那么你在职业上的幸福指数就比较高。比如说你从事的是你擅长又最终从事的职业,那你幸福指数也会比较高。或者是你从事的是你喜欢的最终又能从事的职业也是同理。比如由老师做的那个测试,给出的参考发展方向是领导者,这可能说明我比较擅长这个,但是我本人很讨厌领导别人,我更喜欢在家里从事园艺,然后我现在又能从事园艺,那就算不是我最擅长的职业,我的幸福指数也比较高(仅仅是打个比方,我连仙人掌都养不活)。
一 直接动力
有些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特别草率,盲从父母意见,或者随波逐流,那之后的生活就会尝尽苦头。这种苦头不是一下子能看出来的,它会以别的方式出现,让你觉得生活不对劲,但是又说不上来。我这里有一位长期在我这里咨询的女士,她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她有很严重的拖延症。她大学的时候读的是商科,但是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大学四年虚度光阴,
毕业之后又不得不从事专业相关行业,整个人就觉得生活特别无力。她缺乏目标,不愿意交友,和周围也格格不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有抑郁症。
我问她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没有?她说她喜欢设计,非常喜欢设计。她缺乏管理时间的能力,并且那种重复性的朝九晚五的工作让她喘不过气来,挣扎了一年多,终于决定换工作。虽然目前她依旧还是在探索阶段,但是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之后,状态明显是比之前要好很多。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不管你选择的专业或者职业是什么,不管赚不赚钱,不管是不是社会上认可度比较高的职业,只要你不喜欢,你就缺乏动力。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而社会性评价是间接动力。我经常有个比喻,说直接动力就像是你自己装上了引擎,你自己会有向前奔跑的欲望,而间接动力就像是加了马匹拉你走动,被人拉着走和自己主动要走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小时候努力的动力可能是来自家长的赞许,或者是老师的夸奖,但是越往上走,我们就会渐渐发现自己内心的动力,就像是一个孩子小时候要人扶着走,长大了得自己学着走,甚至跌倒了就爬起来。
越往上走,社会给予你的关注和支持会越少,你看这几天高考,似乎全社会都在为你开道,道路有警示牌叫人不要鸣笛,走错考场了有警察叔叔和热心司机给考生带路,但到了研究生考试根本没人管你这些,到了博士生考试社会的关注就更淡漠了。
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得到的支持会越来越少,那靠什么?只能靠你内心的直接动力。
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最好选择哪种“能让自己奔跑”的专业,不要有那种“先混一个文凭出来,爱好可以慢慢培养”或者是“工作了再换”的心态。
你会发现你没机会换,你爱好是比不上人家大学四年的专业培训,你工作之后专业才是你的敲门砖,专业不对口你也许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你和人家的差距会比四年更大。
不要混,专业选择永远比学校选择重要,要选择自己内心真正会迸发动力的专业,长大了不会再有人拉着你走,你得自己跑起来。
二 对专业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专业的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我就举个例子,这位同学来信说他生物成绩不错,所以想到适合读生物。我告诉你我以前还在化学的奥赛拿过奖,但实际上我对化学毫无兴趣,我身上也毫无从事化学行业的特点你信吗?
中学阶段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的,你对它的想象和实际职业的状况相差也许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就拿这位同学说的“写小说”是不是要学中文来说,大多数人说“应该要去学”,但是也许也有人说“那些小说写得好的人大部分都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啊”,那写小说是不是需要去读“中文”呢?
这就是他们对“小说创作”这个职业不了解导致的。
写小说需不需要文笔好,需要。但是文笔好就一定能写小说吗?不。
真正的架构小说的其实是你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因为这个世界是虚幻的,但是你得写得跟真实的一样,不同专业的人写小说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偏重于故事结构,有些人偏重于人物设定,有些人的小说充满了诗意的幻想,有些人的小说则是冷酷的社会思考,但是不
管是什么专业的人写小说,他最后必定要从事大量的阅读,这个恰恰就是中文系的同学最初学习需要的步骤。
法学专业就业方向回到之前那个问题,你说写作需不需要读中文系呢?
中文系读出来不一定能当小说家,但是文学修养肯定是比其他专业的同学要强,这就是一种积累。
再举个例子,心理学。
一说到心理学大家都觉得好牛逼啊,我读书时候,我的老师经常讲一个笑话:“人家经常说读心理学就能猜到你在想什么。”
听到这种话,心理系的学生都忍不住翻白眼。
心理系在学什么呢?第一年学解剖,大一生的基础实验为了省钱,用到的实验动物是青蛙学统计学,学测量学,学实验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课程,心理学的实验是什么样的呢?你可以去高年级的实验室看看,他们估计严肃认真的打点,或者给人展示各种意味不明的,看起来特别枯燥的卡片。
医学院的学生会特别困惑:“我明明是一个理科生,为什么我要不停的背书?为什么我的高数只需要学个数C就够了?”
然后隔壁的经济系的学生会哀嚎:“经济明明是文理兼收的,为什么我一个文科生要学高数A?”
大学的高等数学根据难度分ABC三个等级,如果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去一下考研的要求,那里会对不同专业的数学要求做出明确的标示。A是最难的,学经济的同学看到高数A不要哭,因为学到研究生你们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