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
为了方便高二的同学们复习语文月考考试,我们来做份语文月考试题巩固知识吧。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
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确立了史官的权威和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
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节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删改)
1.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从周朝起,吴、越、楚等南方诸国被视为“蛮夷”,直到晋代南方文化仍被称为“蛮夷文化”。
B.中国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
C.早期代表中国南方文学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D.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是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为标志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与对立融合。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北文学走向合流,促成这种合流的是博大卓著的唐代文学。
B.黄河与长江从远古时期就滋润出黄河、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
C.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正是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D.20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向北方传播,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还不时的燃放出一段光彩。
B.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C.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这属于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
D.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一个土一个于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4.对下面句中括号内的词的解说错误的是 (3分) ( )
A. (睢园)绿竹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  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    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B.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6.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