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烧包袱习俗写法有哪些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
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中元节烧包袱的习俗和写法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有特定的民间风俗,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习俗不多的人,中元节烧包袱的习俗和写法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元节烧包袱的习俗和写法,欢迎查阅!
  中元节烧包袱的习俗和写法
  “袱包”是古时祭奠逝者,将冥币以信袱的方式化给幽冥界的亡魂,以寄托哀思。相当于现在人邮寄钱财。由于地域不同,写法也不尽一致,但大致相仿,其写法大有讲究,随着老一辈的逝去,正逐步失传。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烧包袱,是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灵时,都要烧包袱。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将打好的纸钱,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父称 新逝显考,母称 新逝显妣。孝男:__、__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母称故显妣。孝男:__、__
  其格式如下:
  故显考(姓)公 讳(名字) 老大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故显妣(父姓)母 (母姓)老孺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孝男: __ 孙:__ 时间:年号(六十花甲)七月十四(或中元)
  其他亡亲称呼:
  九代:故鼻祖考(妣) 孝耳孙
  八代:故远祖考(妣) 孝云孙
  七代:故太祖考(妣) 孝乃孙
  六代:故烈祖考(妣) 孝弟孙
  五代:故天祖考(妣) 孝来孙
  四代:故高祖考(妣) 孝玄孙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模板  三代:故曾祖考(妣) 孝曾孙
  二代:故祖考(妣) 孝孙
  一代:故显考(妣) 孝男
  中元节习俗烧包袱
  在大陆,目前中元节最流行的恐怕要数烧包袱了。
  烧包袱是一种敬祖的习俗,是活着的人趁鬼门大开的日子给先亡宗亲送冥资,以备阴间过活。送的方式,就像阳间给亲朋好友寄信一样,先将冥资(即钱纸)折叠好,再用白纸包上(白纸包起着信封作用)。接着便是写“信封”(各地写法亦有不同)。
  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尊称都是男右女左。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随意拆看。除此之外,还得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
  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写起来就简单多了。焚化地点各地不一,有的在家宅附近,有的在寺庙,还有的在坟前。日期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十三两日。如果家中有新亡不满一年的,则在七月十四日。时间一般选在下午四点以后。
  中元节的节日传说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道教的说法。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三神。根据《唐六典》的说法,正月十五是天官生日,称为上元;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称为中元;十月十五是水官生日,称为下元。相传地官即阎王要过生日,于是在七月初至七月十五日打开地府鬼门,大赦孤魂野鬼;人间为了免遭游荡的鬼魂骚扰,便于七月半供奉食品及焚烧冥币、法船,燃放河灯祭奠亡灵,希望孤魂游野鬼收到礼物后跟着引路的河灯,漂流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所谓的中元普度。
  二是佛教的说法。中元节在佛教中称盂兰盆节,“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指盛装供品的器皿,是说这个器皿可以解亡灵的倒悬之苦。盂兰盆会系从目莲救母的传说演变而来的。目莲是什么人呢,相传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早年丧母。他历经千辛万苦,
赶赴阴间,到母亲刘氏,目莲用钵盆装饭菜给母亲吃,饭菜却被饿鬼夺走。目莲悲愤无奈,向佛祖求救,乞得《盂兰盆经》,遂依佛祖所示,在农历七月半做盂兰盆斋,置备美味佳肴以及五种水果——桃、李、杏、栗、枣,以供养十方僧众,解饿鬼倒悬之苦。相传这就是每年七月半,各大佛寺进行盂兰盆会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