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百科之正镶白旗
一、正镶白旗概况
正镶白旗位于内蒙古中部,全旗辖3个苏木、2个镇,即乌兰察布苏木、伊克淖尔苏木、宝力根陶海苏木、明安图镇、星耀镇,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旗政府所在地明安图镇。全旗总人口72827人,其中:汉族50728人、蒙古族21312人、其他少数民族787人。
二、历史沿革
中国最大的草原居住在正镶白旗的蒙古族属于察哈尔部。公元1635年清朝将察哈尔八部鄂托克改编为察哈尔扎萨克旗,后又把扎萨克旗改编为察哈尔八旗,便产生了历史上的正白旗、镶白旗等。之后历史300多年的变迁,原来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合并后,形成了现在的正镶白旗。
“察哈尔”一词在最早出现于17世纪蒙古史书。据学者研究,“察哈尔”一词由波斯语进入突厥语和蒙古语,最初指皇帝的宫殿,后指保护皇帝的侍卫,即守护在大汗身边执行护卫军职责的人们。近些年来,也有些学者考证指出:“察哈尔”一词是在蒙古语词干上接加蒙古语和突厥语共有复数缀而成的,表示“汗帐的孩子(侍卫)”、“贴身的护卫军”等。
1949年2月正白旗、镶白旗合并,在布日都庙成立正白镶白联合旗。195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旗名更改
为正镶白旗。现在的正镶白旗是由原来的正白旗、镶白旗和明安旗的一部分组成。1958年锡林郭勒盟与察哈尔盟合并,正镶白旗成为锡林郭勒盟南部五旗县之一。
三、行政区位自然气候
正镶白旗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浑善达克沙地与阴山丘陵的交汇处。地理坐标在北纬42°05'—43°02'间,东经114°18'—115°37'间。东邻正蓝旗,南接太仆寺旗和河北省康保县,西连镶黄旗和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北靠苏尼特左旗。南北长约112公里,东西宽约88公里,总土地面积是6228.54平方公里。其中草牧场面积5857.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4.04%;耕地面积285.9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9%;林地面积是13.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22%;其他用地71.6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5%。
正镶白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寒冷,干旱,风大,无霜期短,降水少而集中。全旗年平均气候1.9℃,高温年可达2.9℃,低温年0.9℃;最热月份为七月,平均气温是19.1℃;最冷月份是一月,平均气温是-17.7℃。年均无霜期是112天;年均风速是4.0米/秒(相
当于3级风)。4级以上的大风日,年均74天;年均降水量是362.2mm;年均日照时数是2888.9小时。
四、地形地貌
正镶白旗属于阴山山地的东延部分,中间高,四周低。总的地形是南高北低,呈一倒置梯形。正镶白旗海拔高度在1200~1400米之间,最高海拔1776米,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中南部为低山丘陵草原。由于地貌不同,地理环境多姿多彩。全旗南北长112公里,东西宽88公里,总土地面积6229平方公里。南邻京津冀发达地区,背靠大草原,东西连接蒙东蒙西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环渤海经济圈最近的地区之一。
五、交通运输
集赤公路308省道、省际呼海大通道、集通铁路、满沽线贯穿境内,形成便利的公铁交通网络。集通铁路横贯旗境南部87公里,在旗人民政府明安图镇设立了二级站,为集通铁路五大站之一,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市、赤峰市、锡林浩特市,西部的集宁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直接贯通,北疆省际呼海大通道一级公路,途经正镶白旗境内南部73公里,距明安图镇9公里。集赤304省道途经正镶白旗南部77公里,途经旗政府所在地明安图镇。公路东至赤峰417
公里,西达呼和浩特360公里,南通张家口190公里,北到锡淋浩特市235公里,距首都北京380公里。
六、历史文化
(一)古建筑
布日都庙:布日都庙位于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浩雅尔呼都嘎嘎查,距政府所在地明安图镇北40公里。该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寺庙建成后,乾隆皇帝赐名“演教寺”当地民众俗称“布日都庙”。2002年,正镶白旗人民政府将该庙列为正镶白旗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仅存的大雄宝殿进行了修缮。2006年,该庙被列入自治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日陶勒盖庙:宝日陶勒盖庙位于正镶白旗伊和淖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所在地。该庙始建于1721年,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宝日陶勒盖庙建成后康熙赐名“修德寺”是原察哈尔盟镶白旗旗庙。“”时期部分建筑被损坏,现仅存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文化名人
正镶白旗历史悠久,是察哈尔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孕育了多位历史文化名人。
明安图:明安图(1692——1765)清代蒙古族杰出数学
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测绘学家。蒙古正白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人,是历史上少有的多学科科学家之一。
洛桑楚臣:洛桑楚臣,镶白旗人。精通藏文,是十八世纪初杰出的藏学家,也是藏译蒙文编译家,蒙古文学、宗教、医学、历史、历法等多学科著名学者,著名大量的名著流传于多内外。他是蒙古文木刻版
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正镶白旗察汗乌拉庙创作的蒙古文木刻版享有盛名,察汗乌拉庙因此被称为蒙古文木刻发源地之一。其部分木刻版画、经卷作为珍品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伊希丹金旺吉拉,镶白旗人。通蒙藏两文经卷,造诣极高。他游历察哈尔、锡林郭勒及乌兰察布各地,施药济贫。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流传广,影响大。伊希丹金旺吉拉不仅是位诗人、药学家,同时又是有影响的艺术家、建筑家,他善于绘画、雕镌以及用金银铜等铸造各种器皿,公尼召就是他绘图重建的,他的《训渝诗》等198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乌宁巴图,蒙古族,生于土默特左旗。1945年在伪蒙疆军官学校上学时,串联十几名同学逃出了国民党统治的归化成,即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投奔解放区,途经丰镇时被国民党王英部捕去,送到国民党大同监狱。1947年春,在察盟哈巴嘎(今正蓝旗哈毕日嘎镇)到解放军,参加了内蒙古骑兵16师。不久,被任命为2团1连连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