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优秀7篇】
《长城》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片断】
    1、教师导学第三自然段,质疑:
    作者看到长城的雄伟,站在长城上,扶着长城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微闭眼睛,播放音乐,范读第二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3、师读毕,问学生就文字的诵读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见学生回答得很好了,师就音乐内涵引导。
    “音乐中有丁当击石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呼啸的风声……”学生答得很踊跃。
    师引导:
    把这些和建筑长城联系起来,修筑长城会采集石头,会用哪些工具会出现哪些劳动情景。可以结合现在的采石场来谈。可那时没有炮药,没有现在用的冲击钻,全靠人力和铁锤铁钻开采的。而每一块石头有上吨重。所有这些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想想,每一块石头的采集和搬运,以及如何在崎岖的山脊上砌成城墙,这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师再放音乐:
    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纷纷说出自己奇特的想象。
    教师巡视,进一步引导:
    长城不是一天一月完工的,一年四季,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季,同学们由此拓展思维,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有关长城的诗句
    6、学生汇报:
    生一:我想到很多古人在八达岭上修造长城,有的抬石头,有的搬石头。
    生二:我看到很多人围了一块大石头撬得撬,推得推,发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声。
    生三:我想到嘉峪关前很多古人在商量如何在山谷中修筑城堡和关卡,怎样把地基打牢。
    生三:我看到山海关前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在开采石头,有的抡大锤,有的用钻子,有的用敲子。他们累得全身是汗。
    生四:我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着,全身都晒黑了,很多人肩头还起了泡;寒冷的冬季,他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风冒雪,象一个个动态的冰雕。
    生五:很多抬石头人后面有人举了鞭子。我看到不少抬石头的人累死了。还看到这些累死的人被官吏残忍地扔到山崖下去了。
    生六:我看到长城修好后从城堡上升起了冲天的浓烟。……
    7、师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想得和作者一样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是被逼迫着去干苦力活的,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中活活累死。所以课文中说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但长城的作用却不可否认,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请同学们从刚才想象的是世界走出用饱满的热情齐声诵读这最后一句。
    师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受钟晓霞老师示范课的影响,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引导学生读文说文中引入想象环节,起先学生并没有出现像钟老师课堂上那么踊跃抢答。于是我及时引导揭示音乐的内涵并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自由发言中终于打开了那扇奇思妙想的门。教学相长,我也借助他们的话题加深引导,对长城建造的场面给以适当点拨。一石能牵千层浪,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他们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
    教学不是模仿,语文教学应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发课程,应用新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反思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讲解点拨都应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服务。本课教学,我采取“我能读”“我会读”尊重学习主题、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切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发展感悟,同时在思想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见
识和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要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经验。本次教学在活动化的合作交流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在阅读作者的抒情想象中注入自己鲜灵活见的联想,给师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是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想象是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孩子们从作者的想象出发,进入长城修筑时宏大悲壮的场景,在想象中体验当时劳工的艰辛,使孩子们自由创造,尽兴文采,也为理解“血汗”和“智慧”打下了切实的体验基础。这就像刘从华老师在《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诗外》一文中提出的,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长城谣教案 篇二
    《长城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旧时人民的苦难生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让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学习用声音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感变化,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与歌曲《长城放鸽》、《长城长》进行比较,感受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歌曲所展示的生活面貌。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背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注意情感的处理,唱出不同情感;处理好“苦难当”的“当”字的延长记号和连音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长城”图片,学生谈一谈对长城的了解。
    2、师小结。(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城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可见万里长城万里长啊!但是,在解放前的抗战时期,生活在长城内外的百姓过得怎么样呢?我想用一首歌告诉大家答案。)
    三、感受歌曲。
    1、师有感情范唱歌曲《长城谣》,生说感受:人们生活的怎么样?
    2、师小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简单介绍作者:词作者潘孑农、曲作者刘雪庵。
    四、学唱歌曲。
    1、学生轻声跟唱,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2、再唱,体会歌曲的速度。
    3、师弹琴,学生小声跟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学唱。)
    4、处理重难点。(延音记号和连音的处理。)
    5、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
    6、力度记号“渐强”加在哪一句能更好地表现歌曲?
    7、师弹琴,学生分组接唱。
    8、小结。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振奋!回顾这一段惨痛屈辱的历史,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一定有许多感受,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五、欣赏拓展,情感升华。
    1、新时期,新风貌,长城也展示出新的风采。想一想,新时期歌唱长城的歌曲有哪些?
(《长城随想》《长城长》)
    2、听一听、比一比、说一说。(感受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歌曲所展示的生活面貌。)
    3、小结。
长城谣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思想。
    2: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3:感受诗歌意象,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 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
    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 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课时、1
    教程
    简介作者:席慕蓉:1943年出生,蒙古族女诗人,原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的大江河。“慕蓉”是“穆伦”音译席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清新易懂,使其拥有大量的读者。
    正音正字 yān 焉支
    学习第一节
    思考:
    1、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要点 历次战争与“长城” 恩怨荣辱与“长城” 历史与“长城”
    2、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无情 冷眼)
    3、追问:为什么“无情”?为什么“冷眼”?
    提示:数千年来,诸侯、军阀等统治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长城下点燃了多少次烽火啊。杀伐纷争,血流成河。长城,像个至高无上的尊者,像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着这人世的朝代更替,沧桑变迁。青山依旧,长城依旧,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统治者哪里去了呢?塞北的风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过客,也泯灭了人世的恩怨情仇。长城的无情,只不过是对那些挑起争斗的贪婪的人的蔑视和憎恶,这恰恰反映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深切的同
情。
    (全班齐读第一节,要用深沉、舒缓、凝重的语调突现历史的沧桑。)
    读第二节思考
    1、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