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原创]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语文有效教学》有感
向阳小学  孙荣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不断积累,乐于表达。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积极欣赏,还要让学生能做到以课文为凭借,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的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训练学生写好作文的根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促进读的能力提高,读中悟写,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这学期,我们四年级进行的“以读促悟,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小专题研究,怎样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一、 理论做指导,准结合点
活动伊始,我们年组的两位教师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力求做到理论上的指导,然后我们在学生中做了学生习作现状调查和分析,发现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生写作困难的主要表现。于是根据年段特点,结合本次教研主题,力争在备课和授课上下功夫,使学生的读写结合。
二、认真扎实教研,到切入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读与写,读与说。”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
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阅读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是主导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努力改变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真正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读精讲,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读、有感情地朗读、表演地读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读,都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写,通过自学批注,小组合作,交流意见等形式努力创建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我们结合本班实际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把读说的重点放在你眼中的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作者是如何了解和描写聋哑青年的,如何做到内容具体生动、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要求,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集体评价,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特别注意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有独特的感受、能够使用已积累的熟语等新鲜语句的同学,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体现读写结合。
三、针对研究专题,教学努力方向
审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其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语文能力,如电脑作文,利用网络阅读、交流等。新型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尤为重要。
(一)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即在阅读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思上的自主学习。这既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点,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思考: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他们带着个人的感情读。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有了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不仅能为教学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二)要加强教师指导下的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吸收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这段话揭示
了读与写的关系,说明读与写是相通的。丁有宽在长期读写结合的探索实践和研究中,明确提出了“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的主张。几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原则,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能力有明显提高。读写结合,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障碍就是“没啥可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不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会观察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学生“有啥可写”,是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坚持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总结了四点要求:明确顺序,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1、观察要明确顺序,使作文言之有序。
学生观察时明确顺序,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从而使作文言之有序。一般来说,观察顺序可归纳为: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从景物到人物或从人物到景物;从背景到主体或从主体到背景;从静到动或从动到静;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等等。
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观察顺序,同时,要使学生懂得依据观察对象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观察顺序。《乡下人家》一课按照房前屋后,从景到人的顺序进行的。一篇文章常常是多种观察方法的结合运用。因此,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观察要抓住重点,使作文中心明确。怎样提高表达能力
观察时抓住重点,作文才能主次分明、点面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如《全神贯注》一课,主要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
3、观察要抓住特点,使作文具体生动。
针对学生观察事物不准确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样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的,怎样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准确、鲜明。如《乡下人家》一课描写瓜藤攀檐图一段:“青、红的瓜,碧绿的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由于作者抓住了抓住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于其中的青、红的瓜,彩明丽,使读者对农家获得了具体、鲜明的感知。
4、观察要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充实。
小学阶段是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能使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又能使作文更加生动感人。比如《乡下人家》中有一段描写;“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都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样写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配乐创设情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如何观察事物和展开想象的。二、读写结合,运用课文写法,进行仿写训练,培养读写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阅读欣赏时,往往情不自禁地产生模仿的愿望。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技能的过程中,常常借助于模仿。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加强仿写训练是逐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本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表达方法多样。学生通过学习能熟悉范文的表达方式,较快地提高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逐步为独立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仿写训练中,既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又要提倡“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防止机械模仿,生搬硬套,使作文呆板无生气。
仿写的形式可分为三种:单项仿写、片段仿写和全文仿写。
1、单项仿写。从文章的结构看,可分为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1)题目仿写,即结合解题教学,模仿自拟标题。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题目,从题学文,了解作者如何从选材、立意到拟定文章标题的构思过程,与在写作中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到拟定作文标题这一过程是对应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从标题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归类,结合解题教学,教给学生自拟标题的方法。
按照标题的语言形式,有的用偏正短语为题而重点词是修饰语的,如《永生的眼睛》,有的用偏正短语为题而重点词是被修饰语的,如《夜莺的歌声》;有的用动宾短语为题的,重点词是动词,如《触摸春天》:有的用句子为题的,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按照标题的思想内容归纳,有的点明和内容有关的时间,如《七月的天山》;有的以事件为标题,如《文成公主进藏》;有的以人物为标题,如《普罗米修斯》;有的以事物为标题,如《麦哨》;还有的以人物语言表现中心思想的,如《鱼游到了纸上》;等等。
培养学生自拟题目,结合阅读教学的解题教学,引导学生从仿拟课文标题起步。如进行了《父亲的菜园》的解题教学,使学生拟出了《我们的校园》、《可爱的家乡》等题目。
(2)开头、仿写。
针对学生常常感到开头难的现状,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开头方法。开头有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