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管理制度
粉尘作业岗位员工安全生产责任书
为确保公司的安全控制指标得以实现,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将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为此,我们签订本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员工在粉尘作业岗位上的安全生产职责,以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保护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
具体职责包括:
1.积极参加粉尘防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熟悉公司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本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
2.对本岗位的生产设备、设施和除尘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3.负责本岗位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报告并消除事故隐患。
4.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
5.规范作业现场货物的堆放,确保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6.做好上班前安全准备工作和负责下班后粉尘清理工作。
7.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参与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公司将对员工在本年度内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以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在每年度的安全生产考核中,对考核优秀的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处罚。
本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至年月止。公司保留一份存档,责任人保留一份。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对粉尘爆炸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危险发生,我们制定了粉尘爆炸危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了粉尘爆炸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主要负责人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策划、实施、检查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
价;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的范围包括公司常规粮食粉尘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生产活动,以及所有进入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人员和设施。我们将持续改进该制度,以确保粉尘爆炸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2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的时机和频次
安全管理人员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控制风险。每年至少对风险控制结果进行一次监测和评审,以确认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风险评估一般在每年1月至2月份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一次。当出现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作业现场或生产经营活动非正常进行、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产生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4.3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方法
首先要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而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
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风险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危险源。公司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4.4 粉尘爆炸危险评估
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生产部门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评估:直接判定法和分级评估法。直接判定法是借助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力和有关标准、法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如果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不符合本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可能导致危险,或相关方(含员工)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或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的重大危险和行为性危险因素,可直接评价为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估法是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别者应被列为重大危险源。
删除评价4.5 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不可容许风险为1级,其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重大风险为2级,其事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会造成多人伤亡。中度风险为3级,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