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教材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要求
一、独立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
二、根据课后习题朗读古诗。课前收集体现童趣的诗句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昼、耘”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体现童趣的诗句,初步感悟儿童活动的乐趣。
设计想法
引导与童趣相关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打开课题
今天我们又要走进诗歌的花园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强调“园”“公园”的“园”,“杂”字下面是带勾的“木”,最后三笔分别是竖勾、撇、点。
3、介绍作者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其诗语言清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齐名,合称“中兴四大家”
二、初学古诗、整体认知。
1.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教师相机点拨:
《1》“昼”“稚”都是翘舌音。
《2》“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3》“漪”字的三点水是形旁,“漪”指水中的波纹,可结合词语“涟漪”理解“漪”的字义,注意不要读成“qi”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指导
“晓”字不要多点,少撇
“昼”“桑”是上下结构,各部分需要写得紧凑一些。
(3)指导学生多学习多音字“供”
《1》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养、供职;
供给、提提、供应。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指导“供”在这首诗中是“从事”的意思,读第四声。
(4)检查古诗朗读
(5)引导学生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提问:三首诗分别写了哪种儿童的生活?
《2》追问:他们都有一些怎样的活动?
三:通过对比阅读深入学习两首古诗
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的繁忙景象
《1》引导学生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到对应的诗句。
预设:图中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都在田间劳作,两个孩子在靠近树的地方学种瓜对应的诗句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给学生讲授“春耕、夏云、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耕田”是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进而知道这首诗写的季节是夏天
《3》学生在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教师 诗词预设:从“昼出耕田夜绩麻”中,能感受到下级的乡村一片繁忙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古时候一般男子种田,女子纺织,“儿女”指的是村庄中的常年男女。“各当家”就是说他们各自在做着自己的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村晚》描绘的情景
《1》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结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诗中描绘了池塘,草地,远山,落日等景物。让人想到了画面是夕阳西下,青山和夕阳相互映衬,池塘水草丰美,水面泛起金的光芒,牧童正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手中的笛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2》追问:“满、衔、浸”等词语让你有种怎样的感觉?这幅画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两个“满”字。让人感到池塘里的水十分充沛,岸边的草也十分茂盛
“衔”字写出了远山和落日挨着很近,相互映衬的样子。
“浸”让人感觉到好像夕照和水融为一体了,具体有动态的美感,这幅画面让人觉得宁静、悠闲
4、引导学生走进儿童内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1》学生再次朗读两首诗
《2》组织学生交流:诗中写了儿童的哪些活动?诗人笔下的儿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童孙“学种瓜”,感觉十分天真可爱;《村晚》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笛子,感觉他十分悠闲自在
(3)提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童孙”特别天真可爱?引导学生想象童孙“未解”的样子以及“学种瓜”的动作
预设:小孩子看着大人们每天劳作,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笨手笨脚的操持农具,种瓜点豆,可能弄得满身是泥小脸上也都是土……
(4)提问:为什么你从《春晚》中感到了牧童的悠闲?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想象牧童横坐牛背的神情和信口吹笛的样子
5、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并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订正本课预习卡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背诵《稚子弄冰》,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能想象《稚子弄冰》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在儿童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许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一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古诗《稚子弄冰》
(一)解诗题,知诗人
了解作者:杨万里,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齐名,合称“中兴四大家”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读懂古诗,理解诗意
1、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板书“趣”)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磐”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体会儿童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2、对“玉磐、银钲”这些名词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体会情感,改写古诗
1、引导学生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说一说通过这些词,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预设: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分别是“学种瓜,脱晓冰,横牛背”,这些儿童都是非常纯真、可爱、招人喜欢的,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2、组织学生交流: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发挥想象,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小短文
《1》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2》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四、指导背诵默写
1、学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出诗中,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悠闲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稚子弄冰》,并熟读成诵
3、指导学生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完成本课随堂练
教学反思
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理解词句和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写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地“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如《村晚》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无腔、信口”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