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04T15:39:53.18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作者:吕洋
[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师 诗词吕洋
海城市析木高级中学 114208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课程目标中也指出要“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在此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文化浸润是必要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将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深入考察“诗意语文”的见解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浸润”教学理念的具体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文化浸润
引言
“诗可窥人,词可明心。”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我们不仅能够读到作者家国天下的情怀,也能读到
作者儿女情长细腻。无论是“心忧天下”的大志向还是象征团圆的小美好,都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字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学习古诗词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善读古诗词,日常交流只会在不经意间说上几句,写作时只能很自然地引用几句。所以,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学好古诗词。
一、当前高中阶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少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的用字少而精,有别于其他文章,只需寥寥数字就可以描述一幅壮丽的山河之景,又或是诉说作者的情肠。因此,对于古诗词的阅读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他们经历一些人生阅历,而这于高中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现有教材中很多古诗词是要求背诵记忆的,这样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一定压力,很多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与效果更是无法提升。
(二)、忽略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忽略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文本和作者思想情感以及态度的深度解读。虽然新课改强调古诗词教学要重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独立鉴赏一篇
古诗词真正好的地方,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即便可以从古诗词中领悟一些道理,但是缺乏深刻性,难以实现知识内化和素养提升,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授课形式过于单一
根据笔者的实际调研后发现,高中文言诗词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许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往往会采用自己所熟知的授课方式,以黑板与课本作为主要授课工具,以教师自身讲解为主要授课形式,这种单一的授课形式不但导致课堂内容讲解变得十分枯燥,课堂氛围也会因此而显得有些死气沉沉,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同时这种以教师讲述知识为主的授课形式也会致使学生只得被动地接收知识,授课效率大大降低的同时,更是加大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接收与理解难度,从而导致课程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大幅度下滑。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文化浸润”教学策略
(一)、探究汉字源流,领略雄赡意蕴
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这样写道:“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语文教师作为做一名“语文人”,要挖掘出汉字内后的文化,带给学生有温度的汉字。基于学段的不同,高中阶段更适合字源教学法。字源教
学就是根据字的发展源流来进行教学。比如“北”:“古文字的北字,像两个人相背而立的样子,其本意为相背、违背。军队打了败仗,士兵相背四散而逃,所以北字又有败、败逃之义。此外,北又多借用为方位名词,指北方,与南方相对。[北面]旧时君接见臣,尊长接见卑幼,皆南面而坐,臣子或卑幼者则北向而立,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拜人为师也称北面。”汉字的表意性,让它变得鲜活灵动,每个汉字都散发文化的芬芳,采取字源教学,抓住汉字本身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了解汉字的字形特点和系统性规律,进一步了解汉民族语言和中华文化。
(二)、抓诗眼巧引导,让古诗教学更灵动
话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词眼是古诗词最凝练、最生动、最能体现情感主旨的关键词语。抓住诗眼或词眼恰当地引导,能有效地构建课堂框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诗词内容、品悟诗情。《一剪梅》选自高二语文教材,是李清照早期的诗作。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出最能体现情感的词眼——“愁”。接下来的教学中紧扣词眼“愁”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愁?”学生可以很快到相关的景物或者意象,如“红藕、玉簟、兰舟、鸿雁、明月、流水”,然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这种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主赏析全词中的传神美妙之处,如“此情无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指导,把握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愁方法。此外,还可以补充其他诗词中有关“愁”的句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全词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词眼“愁”来展开,层层推进,能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有效地简化教学步骤,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品意境,体会古典诗词的情韵
古典诗歌的美是多方面的,但意境之美是其最有魅力的地方。优秀的古典诗歌有这样的共性:在反映“境”的同时,表达出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助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意境。品读古典诗词,不关注意境是极为可惜的。学生要学会从古诗词中的各种形象入手,把握形象特征,整体观照诗词情境,揣摩诗人心境,将心境与形象结合起来,从而品悟到诗词的意境,体会其美好情韵,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感受到中华古典诗词的曼妙多姿。
(四)、引导诗词鉴赏,品味诗词韵味
古诗词鉴赏是指对诗词的风格、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和欣赏,有效的鉴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诗词内容,准确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的重要考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引导,带领学生捕捉诗眼、分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以及剖析诗词的中心思想和诗人的意图,从而让学生在精彩的诗词
情境中领悟诗词魅力,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笔者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山林、池鱼、田地、茅舍、炊烟等诗中出现的景物,借此呈现一派田园风光。然后,笔者通过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鉴赏诗句。比如,针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笔者先让学生解释其含义,之后提问道:“这两句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哪个字用得最妙?为什么?”学生经过一番
探讨,先是说明这两句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点出其中的“恋”和“思”二字,说明这两个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的情绪。由此可见,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鉴赏,可以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浸润,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具备高层次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其次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的目标,最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参考文献
[1]陈胡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17-19.
[2]席嘉语.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文学教育(下),2019(09):146-147.
[3]常凤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4]廖娟.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
[5]滑英洁.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