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
文本分析
《寒食》是一首寓意委婉的讽刺诗,诗人的笔法巧妙而含蓄。前两句诗写寒食节京城的景,由全城而入皇城,后两句诗写了寒食节里的特殊情形——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全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京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饱含着作者强烈的不满,将皇帝厚待权贵豪门以及权贵们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迢迢牵牛星》是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亲人不得团聚的悲哀。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寄托人间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写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诗写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月夜的所见所想,借助典型的景物将中秋之夜的景致生动地展现出来,意境悠远,耐人寻味。后两句诗忽然宕开,从诗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古诗的教学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的含义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三首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体会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寒食》《迢迢牵牛星》
1.会写“侯、章、泣、盈、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这两首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说说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导语:同学们,在前两课中我们主要了解了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一些习俗,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能从中了解古代人们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形式之一的古诗词中也有许多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佳作。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元日》(教师出示诗歌《元日》及配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元日热闹、欢乐以及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学们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吧,大家来说一说,分享给同学吧!(学生自主发言。)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学习《寒食》一诗。
1.学生齐读《寒食》,教师简介寒食节。
(1)学生明确“寒食”即“寒食节”。
(2)教师简介“寒食节”。
寒食 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2.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他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3.初读古诗,读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预设:学习这首诗需要学会“侯”这个生字。“侯”要和“候”区别开,这两个字相似度高,仅有一竖之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形似字组词的方法来识记。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易读错的字。
◆易读错的字:
“翃”读作“hónɡ”,不要读一半,读成“yǔ”;“御”读“yù”,不要读成“xiè”。
◆多音字:
“传”在这里读“chuán”,另一个读音是“zhuàn”,组词“传记”;“散”在这里读第四声“sàn”,另一个读音是“sǎn”,组词“散文”。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尝试划分节奏。
朗读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朗读指导:朗读时,前两句语调轻松、活泼;后两句语调略低沉,“汉宫”“五侯”读出轻蔑的语气。
(4)学生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理解诗句。
诗歌大意:暮春时节,京城里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春风轻拂,宫中的柳树随风舞动。夜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5.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刚刚同学们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等方法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诗句,这为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打下了基础。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诗句抒发的情感。
(1)春城无处不飞花
①这句诗中哪些字词点明了时令?(“春城”“飞花”点明了是暮春时节。)
②这句诗中的“飞”字好在哪里?(“飞”字意蕴深远。一方面,“飞”字具有强烈的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飞花”即落花随风飞舞,是典型的暮春景,巧妙地点明了时间。)
③“无处不飞花”即“处处飞花”,诗人为什么不用后者?(“无处不飞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强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2)寒食东风御斜柳
①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春风、柳树。)
②这两种景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春风轻拂,柳树随风舞动。写柳树是为了写春风,风是无
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柳枝斜来间接感知。)
③第一句诗写的是整个京城的景,这一句写的是哪里的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一句写的是皇城里的景,从“御”字可以看出来。)
(3)日暮汉宫传蜡烛
①这句诗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分别是什么?(“日暮”点明时间,“汉宫”点明地点,“传蜡烛”点明事件。)
②诗人为什么写“传蜡烛”这件事?
预设:这个问题是理解本诗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个问题时要结合前面介绍的有关寒食节禁烟火这一习俗来体会此时“汉宫传蜡烛”的特殊情形。
明确:“汉宫传蜡烛”是寒食节里的一个特殊情形:寒食节本应该家家禁火,然而皇家却享有特权。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③诗人明明看到的是唐朝的京城,为什么说“汉宫”?(这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借汉
喻唐,讽刺寒食节时许多权贵豪门享有特权的黑暗社会的本质,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教师 诗词(4)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结合注释并查资料理解“五侯”的意思。(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
宠幸宦官,以致宦官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这里的“五侯”指的就是天子宠幸的这些宦官,泛指权贵豪门。)
②说说你从“轻烟”一词读出的意味。(“轻烟”在这里含有讽刺的意味。)
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诗人通过对京城寒食节风光一般性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暮春时节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后两句诗以“日暮”转折,主要写夜晚景象,用“汉宫传蜡烛”这一寒食节里的特殊情形讽刺黑暗的社会现实。这是诗人写作意图的体现,抒情含蓄而意蕴深刻。
6.朗读全诗,背诵积累。
(1)整首诗赛读,背诵积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指名背诵。注意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味。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迢迢牵牛星》。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吧!他们的感人故事在我国流传久远,历代文人借助这个传说创作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请同学们采用学习《寒食》这首诗的方法自学《迢迢牵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