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提倡在教学中,教师的角只是课堂的主导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自我探究,自我思考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新时代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要把创设情境同教学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有很多,而并不是把所有的途径都用上,才能算是好的情境创设。本文将从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心灵的感受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在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
(一)听觉刺激
1.通过诵读创设情境
古诗词教学 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诵读,重点在于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诗词内涵,是学习古诗词有效的途径和重要方法,也是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情境的有效途径。在诵读方面的有效指导,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语感,以读代悟。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
学中,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片段: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音乐美,要我们通过诵读来体味。 (屏幕展示)
体味作品音乐美
活动:课文感受(诵读)在品读中进入诗歌意境
(学生自由诵读)
师:这首诗是苏轼的怀古诗,苏轼是一位有名的豪放派词人。作者在这首词的表达上,语调从开篇到中间为从高到低的趋势,其中有波澜的地方要读得高昂一些。比如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要扬,做好标记画上横线,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扬;下阕第二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要扬,也做好标记画上横线。 后同学们来听老师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理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墙格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尊还爵江月。”现在我们齐读一边,读出情感,读出语调的变化与激昂。
(学生齐读)
2.通过音乐渲染情境
古诗词作品本身具有音律美,不少的篇目在现在被编曲填词为歌曲,在教学中加入音乐,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当代文化的参与,让遥远的古诗词篇目在当代与学生相贴近,缩短时空距离,更接地气,更有利于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古诗词篇目中的优秀内涵,并继承和发扬。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被改编成网络古风歌曲,节奏轻快,旋律上口,深受学生的喜欢。
教学片段:
师:上课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首古风歌曲《琵琶行》,与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有关。
(播放音乐)
通过音乐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自动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
(二)视觉再现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画和绘画创设情境。多媒体是教师在课堂上 容易获得和操作的教具,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画再现、视频再现的方式,模拟情境,在视觉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写景抒情的诗歌往往由景及情,触景生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主要意象,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诗人描绘的意象作画,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创造力创设情境。比如在《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学生把脑海中的景物画下来,把抽象的思维具象在纸上,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片段:
师:春天的江、春天的花、春天的夜,这些景物联系起来,会组成一幅怎样的画卷,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脑海中的画面画出来。
(学生作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唐代诗人张若虚,也作了这样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图画,让我们走进这幅图,看看他眼中的春江花月夜是怎样的画面。
(三)想象描绘
1.通过语言激发想象,创设情境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于语言的启发性,在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要与教师语言相结合,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如果一个情境已经创设在学生的眼前,如何正确理解情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的循循引导,对学生课堂上的认知活动起引导和指向作用,学生在情境中边听边想,边听边看,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再引导学生表达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个教学情境,本身不具有情绪倾向,学生的情感伴随着感觉滋生,具有指向性的教师语言,会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朝着教学内容发散, 终形成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片段:
(多媒体展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师:孤单的思妇面对冷冷清清的屋子,寻寻觅觅,只感到无尽的凄冷和寂寥。将要暖和起来的天气又被寒冷入侵,每到这个时候,感觉 难将息。悲伤的妇人饮酒浇愁,喝下三两杯淡酒,根本抵挡不了傍晚时候更加彻骨的晚风。南飞的大雁已经飞走了,不禁想到当时你我传书时候的美好时刻,这是不是当时为我们传书的雁呢! 后一句是虚写,是词人幻想大雁是旧时传书的大雁,因为词人的幻想,此时的意境从凄惨悲凉变得逐渐美好一点。而下阙感情又发生了变化,请朗读下阙,“满地黄花堆积”,起。
2.通过联系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并不是空着脑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对诗歌的解析不必只停留在文本,经过文化积累和一定的经验积累,学生对于同类型或者具有相同意象的诗歌已经具有感知力,某些情感内涵在不少作者的作品中也有相同之处。
教学片段:
师:我们学习的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他著名的田园诗歌,表达他归隐田园生活的安逸,除了这首诗,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是哪一首?生:归园田居!教师 诗词
师:对,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屏幕展示)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通过联系的方法帮助学生创设系列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古诗词宇宙,在强烈浓厚的氛围里,受到诗词熏染,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心灵感受力。在联系时,不仅可以用同一要素串联同一作者的诗词,还可以串联不同作者,甚至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帮助学生比较学习,举一反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