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课堂中的教学做合一探究
作者:严梦丹
来源:《成才之路》2016年第05
        要:从两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实现的核心观。教师要从教出发,提高自身古诗词素养;从学出发,把握学生学习心理;以师生共同的为核心,实现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74-02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才能使古诗词教学焕发时代的活力,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领会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给古诗词教学以很大的启示。教、学、做合一有两方面内涵: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上,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会学非所
用、用非所学。在另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则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可见,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从教师对学生的角度做便是教,从学生对教师的角度做便是学。因此,在古诗词课堂上只有实现的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果。
        一、从教出发,提高自身古诗词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引路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古诗词素养,积累大量的古诗词知识,能够准确地解读古诗词,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领会古诗词的美。第一,负责任的态度。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向文本,教师都应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去解读和体悟古诗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最近的古诗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又由于近代白话文的大量使用,文言写作方式几乎成为过去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想要准确地把握、诠释作品的感情,就必须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读文本,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多加吟诵,努力做到准确传达诗歌的主旨,而不会出现误读。第二,广泛的阅读与积累。如果教师自
身古诗词的积累薄弱不堪,又谈何教导学生。教师不仅着重在教,也要重视自身的学习。要多多阅读相关书籍,如《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三百首》《说文解字》《唐诗鉴赏辞典》等。并应加强诗词的积累,熟记背诵。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与解读能力,才能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把握课堂,用自己正确的理解引导学生的学习。第三,诗化的语言诠释诗歌。诗词的教学重在美的领会过程,如果教师语言单一、生硬,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如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应避开生硬的直译,而是以大雪漫天纷飞,北风呼啸,天地间一片白茫茫……”这样诗化的美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有助于学生更好、更轻松地理解诗词内容,领会诗词的意境。
        二、从学出发,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回归课堂,古诗词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性相较成年人弱,易被生动有趣、丰富立体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接受心理的特点进行教学,制订好古诗词教学的计划及方案。第一,引导探索学习方法。读懂古诗词中的语句是学生品味古诗词语言美、意境美的基石。语文课本中选用的古诗词语句简练,但其寓意却时有繁杂,并且涉及比较多的古今词义和语法知识。要想解决这
一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品评、赏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内心变动。在进行诗词鉴赏时,首先要抓住每个词眼,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王维思念故乡而做的一首诗,一个简单的异乡及异客,人们就能解析其中的含义,原来是游子在思念故土。只要抓住准确的字眼,就能把握住整首词的情感。除了抓住准确的字眼外,还要透过字眼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深入诗词,了解字面下诗人描写的意境及意境中作者的内心变化。第二,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古诗讲求语言精练、想象丰富、营造意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多凝练而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但小学生由于年幼,生活经历少,情感体验相对较少,如何深入语境成为古诗词教学的难点。教师从指导的角度,可以采用补充材料、反复诵读、情景再现、联想对比、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多个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文,领会意境,使学生通过多读、多想、多听、多看,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从而由表及里,品味特有的意境,领会诗歌蕴含的道理,促进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升华。第三,在诵读中感受美。古诗词语言往往精练含蓄,意蕴丰富且富有节奏感,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要加强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领悟,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诵读古诗词,
首先,应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尽情投入;其次,教师要讲解适时的关于节奏划分的知识,让学生读准诗词的节奏,体会韵律的美;最后,学生在诵读时要融入自身的感情,试图感受作者的感情,从而通过诵读体会和演绎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同时,课堂上的诵读形式应多样化,可以交替使用齐读、自读、指名读、分角读、表演诵读等方式,将诵读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诵读的时间,带入自己的感觉去品读赏析。
        三、以师生共同的为核心,实现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为中心。我们都确定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那么,怎样将教师的与学生的落实到师生共同的呢?第一,激疑以学生为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也不能调动其求知、创新的欲望。打破古诗词教学中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接触诗词前就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的激疑导入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自己对于新学诗词的疑问,以需解决的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讨论的方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讨论,充分研
究。因此,激疑导入,建立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兴趣,使其爱学、想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合一的根本在于实践,而诗词的学习特点就要求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生活中的美。如教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庐山的壮观,可以让学生站在教学楼的近处,抬头仰望教学楼,视野只能看见教学楼一角,以此来体会诗人身处庐山深处的心境。学生是充满活力的个体与集体,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也应当充满活力,让课堂内的理论联系课堂外的实践,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带着理论去实践。第三,培养创新能力。陶行知在其理论中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面对每天都有新奇想法的学生,在培养他们领会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艺术美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置身在意境之中,用手、眼、耳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感官去感受,去发挥想象力,学习诗人将自己的所看所想用笔表达出来。启发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生活中的知识,去创作。
        四、结束语
        可见,教师的与学生的在古诗词学习中充分结合,最终落实在这一核心上。而且,不仅是古诗词的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其他方面,也需要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激发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参考文献:
        [1]曾筝.小学一年级古诗教学如何使学生入境[J].教育导刊,201105.
        [2]钱少洪.古诗词教学:要让文字活起来[J].教学与管理,201135.
        [3]尹刘梅.试谈小学古诗词的教育价值[J].小学语文教学,2013教师 诗词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