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积淀人文底蕴
    [摘要]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借助媒体,欣赏古诗词中的壮丽山河;介绍历史,感受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开展活动,感悟古诗词中的爱民情感;联系生活,体会古诗词中的故土情结;创设情境,领会古诗词中的友人情谊;结合节日,了解古诗词中的民俗风情;吟诵涵咏,领悟古诗词中的志向情操。
  [?P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人文底蕴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借助媒体,欣赏古诗词中的壮丽山河
教师 诗词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草原“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苏轼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白称赞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千古名句,历代吟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究。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作者别出心裁地抓住江水的颜来描绘春天,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因此,在教学这首古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现江南风光,在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时候引出话题:“同学们,江南的春天美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白居易,与他一起体验江南春水的美妙。”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体会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