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教育部一再改革的素质教育正是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溶入了各行各业,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那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势在必行,例如在教学中制作教学课件、仿真实验模拟、动画演示、课题研究等。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单一模式的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引起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引起了教学媒体和学习媒体的创新,形成了基于视听媒体(幻灯片、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CAI、语音实验室等视听设备)的
多媒体教学形式;基本internet及其它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基本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初步实现了从“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向多媒体投影教学方式和交互式网络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工具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的教学模式。教师为此花费的时间和所需的新技能相对较少,所需硬件较少,对软件的个性化要求不高,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快速全方面地展示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通过板书展示只有抽象文字和简单图片挂图等,取而代之以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声音多媒体的结合体,通过鲜明形象生动的展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借助CAI把实验重现于大屏幕上,则可使全体同学都能看见,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比如,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描述对初中学生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你要把实验的铁粉盒竖起来展示,它由于重力作用下会掉下来,根本
就描述不出磁场的情况,你要是平放铁粉盒那么同学们根本就看不到,这个时候CAI教学设备中的实物投影仪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磁感线颁布的情况了。再加上计算机的FLASH动画模拟就更好地展示在所有同学们的面前把抽象变为具体了,因而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二、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帮助。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学科,同时它也肩负着辅助的作用,帮助各个学科把问题简化、明了化、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化肥,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金钥匙,信息技术教师获取学科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在体育学科教学里的三级跳远,可能教师示范很多次学生也未能掌握要点,但利用计算机的动画进行模拟并把其要点融于动画里,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改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喜欢听和学,知识要点也易于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虞美人》,课前可以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来播放一段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歌曲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启发
想像,静中思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开拓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把所写的教案改编成多媒体学课件,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
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科教师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积极意义的理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媒体刺激,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有益于实现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和信息成果的反馈。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既能看的见,又能听得到,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学生获得的信息量肯定会提高。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如书写例题、画图例等。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的是较多时间去练习和总结大大地帮助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和熟悉,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三、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上学校能上网,使中小学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授者,在现代教学中,提高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素养,是顺应信息社会民展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随着课程的深入改革,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在变革。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准备教学的工具,有助于制定教学方案;可以成为实施教学的工具,有益于创设教学情境,实现预期目标;也可以成为教学评估的工具,有利于总结教学经验。利用互联网可以交流教学成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操作,才能如鱼得水地应用到学科教学。因此,学校必须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这样不仅可以给教师提供掌握信息技术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使各学科的教师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改进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自主学习、自我创造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不过多干涉学生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以及思维的点拨者。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帮助、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教师如何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育和教学的要求,通过相应的操作,将有关是教育教学信息以特定的形式或方位展示给学生。起到信息传输和诱发学生进行感知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信息技术方面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信息化教学理论,文字处理能力,基础的信息技术工具,基本的网络技术应用等。为此,在现代教育中,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职业素质、理论素质、信息素养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教师更需要不断地提高其教育技术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将成指数增长,对于网络运行的速度,教学资源的内容,获取资源的途径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能否正确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教育技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