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出版业现状\成因及出路
音像业是出版业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它曾被看作是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重要标志。然而,新兴的音像出版业在进入新世纪的几年之后就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音像市场严重失范,行业产值迅速下滑,音像出版单位惨淡经营。新兴的音像出版业何以发展至此?音像出版业前景如何,出路何在?音像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能否带动音像出版业的重生?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从事音像出版的人。下面笔者将通过对行业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透视音像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对于促进音像出版业重生的意义。
首先不妨通过一组数据看看音像出版业的现状。表中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从1999年到2005年,音像制品的出版品种和发行总金额都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音像制品发行总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4961种、36.15亿元,分别是1999年18667种和12.37亿元的近2倍和3倍。然而,好景不长,2005年以后,音像出版业走上了负增长的轨道。可以说,2005年是音像出版业发展的一个拐点,音像制品的出版品种、出版数量、发行数量和发行总金额等四项指标全部呈连年下滑态势,进入了延续至今的下降通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录像制品发行总金额比上一年度下降了63.74%,音像制品发行总金额仅有历史高峰年份2005年的一半。可见,从行业大势看,我国音像出版业正日趋式微。
毛宁杨钰莹什么关系
不仅大势如此,音像出版单位的经营更是步履维艰。2009年2月,中国企业投资网刊发的《音像业渐渐走向衰落》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音像行业赔得一塌糊涂的公司多着呢,不少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年初,曾捧红毛宁、杨钰莹的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破产就是“音像行业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调查发现,在全行业不断萎缩的背景下,能够独善其身的音像出版单位寥寥无几。正如福建东宇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锋所指出的,许多音像出版单位“已经到了依靠买卖版号以图生存的‘寄生经济’状态”,“中国音像产业已面临全行业的危机”。
成因分析:技术、法制与体制的多重压力
音像出版业的上述现状是技术、法制与体制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技术原因。导致音像出版业步入困局的技术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网络直接相关的技术进步分化了原有的音像市场;二是技术的滥用。前者是技术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而后者则是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一种“异化”。其中,网络下载和点播(如VOP视频点播)以及音像压缩技术(如“HD-VD”压缩碟)的滥用严重打压了音像出版业的发展。
其次,是法制环境。与传统出版业相比,复制成本低的特点使音像出版业对法制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制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法制意识淡薄,网络经营者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免费下载,消费者大量购买或大量非法下载音像制品;二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尚
不完备,对音像制品侵权盗版打击力度不够,处罚太轻,音像制品侵权盗版的违法成本低。正是这种不利的法制环境成就了一个正版经营单位市场占有率低于5%的畸形音像市场。
最后,是体制原因。音像出版业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开放的经营理念与多元的市场主体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我国对音像出版业采取的是与传统出版业相同的管理体制,封闭的经营理念与单一的市场主体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分析以上三个因素的现实作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虽然技术和法制环境都不完美,但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关键的因素制约着音像出版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个因素就是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