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抢分练三 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一、(2022·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又是遍野槐花
李培禹
近几年,有几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是和李迪在永和黄河湾度过的。山西永和——掩藏在晋陕大峡谷深处的一片热土,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的是咱永和的乾坤湾。几年前第一次到访恰是五月。霏霏细雨中,顾不上放下行李,我们便沿山路蜿蜒而上,当站在半山腰的观光平台上俯瞰乾坤湾第一眼时,一下被她的神奇、美丽、壮观震撼了。四月一过,黄土高原吹过来的硬风便软了下来,不经意间便形成了缕缕春风;不急不缓、不大不小的春雨,也适时撒落,而这一切都是在春的氤氲中迎接着五月的到来。五月,湾里水涨,遍野槐香,白、紫的槐花儿,相间相连,开得热烈,一眼望不到边。
李迪一下爱上了这里,我们回京后,他只身一人留了下来。这是山西省最小的一个县,全县只有六万多人口,不大的县城,一个陌生人,一口京腔的红衣老头,见天个出现在街头村口,慢慢地人们称他李老师,县里的干部则尊称他迪老
迪老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他和街上的修车师傅成了朋友,小马扎上一坐,一聊就是一天。第二天,他又来了,聊,俩人都当过兵,李迪觉得成了(采访素材足够了),他便起身告辞。70岁的迪老,向这个名叫李永宁的修车师傅立正举手,啪!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修车老兵也赶紧起身,立正举手,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庄严一幕的后面,是一个老兵靠一手修车的绝活实现脱贫的动人故事——老李修车,已收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一书中。
记得也是五月槐花开的时节,一大早儿,我就接到他从永和打来的电话:培禹兄,打扰了。你听啊,我给你学两句……”听筒那边传来他学着永和人的叫卖声:热馍馍,花卷儿,糖角角!热馍馍,花卷儿,糖角角……”关于疫情的诗我笑了,问:迪老是不是又抓到好故事了?是不是又成了!’”他兴奋地说,糖角角就是糖三角,卖热馍馍花卷儿糖三角的老汉,跟咱俩一个姓,也姓李,叫李发呆,他卖这三样面食卖了十七年!自己做,自己卖,风里雨里天天喊,天天卖。
十七年前做的馍多大,现在还是多大。培禹兄啊……”李迪声音有点哽咽,李老汉靠卖馍供三个女儿都上了大学啊……”
快递冯琴、卖粉条的大个儿、点豆腐的刘三、养驴的海云、唱道情的刘老汉……李迪五下永和,在这里深扎68天,一个个永和普通人在脱贫路上的故事,在他的笔下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
最难忘和李迪在永和度过的最后一个五月,那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袭来的一个遍野槐花香的烂漫春天。
走出高铁霍州站,来接我的竟是迪老。他身边跟着两员干将——永和县文联主席马毅杰和红军长征永和纪念馆馆长张步军。两人笑眯眯地迎接我,我知道,迪老的根已深深地扎在这里了。
2020年的五月来了,山西永和黄河湾的槐花依旧盛开。我先是接到县委宣传部的电话,问迪老哪天到永和?不日,县长、县委书记的电话也来了,问迪老哪天来永和?永和的父老乡亲啊,你们怎会想到,此时,远在北京的三〇一医院的病床上,迪老正在被病魔折磨着,而他
也像战士一样做最后的冲刺!他从湘西十八洞村采访归来便病倒了。此时,近30万字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作为作家出版社脱贫攻坚的重点图书,即将付梓。身体已十分虚弱的迪老,通过嘱咐责任编辑宋辰辰,封面一定要用农家妇女刘林翠的剪纸,她是永和剪纸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辰辰含泪连声答应:迪老放心,一定用这幅剪纸作封面,一定署上作者的名字刘林翠!迪老一连回了六个抱拳拜托的表情图。他轻声哼道:春天槐花儿开,秋天枣儿红,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我累了,睡一会儿,准备完成十八洞村的书稿……”
6月29日9时38分,一团火燃尽了,迪老永远地睡着了……
又是一年相思雨,又是五月槐花开。
2021年5月23日,李迪塑像安放暨李迪事迹陈列室落成揭牌仪式在山西省永和县举行,这天,恰是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的日子。
黄河涌波浪,遍野槐花香。
(有删改)
文本二:
那天下午,天落着小雨,本来安排他到一个较远的地方采访,考虑到山高路滑,临时改为就近采访民间剪纸艺人刘林翠。
刘林翠,一位中年农家妇女,不善言辞。
迪老走进她家的剪纸展览馆,被那满屋子的剪纸作品震撼了。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迪老坐下来,想好好听听她的剪纸人生。
一开始,刘林翠似乎真没啥可说的,问一句,说一句,不问,不说。不到十分钟便冷场了,这是迪老万万没想到的。
迪老毕竟是迪老。这下,他不问剪纸艺术了,剑走偏锋,问起了她家建造这座漂亮小楼房的经过。这样一来,刘林翠的话匣子打开了。
此时的迪老,大脑中思索的已不是这次采访,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将刘林翠的剪纸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从而走上大雅之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迪老忙乎开了。
他举起手机,不停地拍摄墙壁上那一幅幅或憨态可掬,或精巧灵动的剪纸作品。回到住处,他连外衣也顾不得脱,便和《中国艺术报》联系,力推刘林翠的作品。因手机拍摄效果不佳,他又请当地的摄影师到她家重新拍摄一遍,第一时间发往北京,真是不厌其烦。拿迪老的话说,我能帮上的就一定要帮。后来,刘林翠的剪纸作品在《中国艺术报》上发表了。
(摘自马毅杰《听迪老讲永和人家的故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段咱永和的乾坤湾”“她的神奇、美丽、壮观等语句中,作者借人称代词的巧用,表露了对永和的热爱与赞美,言简情深。
B文中写迪老与修车师傅互致军礼,具有场面感和仪式感,既表现他们的相互尊重,也写出了他们作为退伍老兵对军营生活的怀念。
C.作者用“‘一团火燃尽了写迪老去世,与前文写迪老深入街头村口”“五下永和等内容呼应,礼赞了迪老的奉献精神。
D.文章选取迪老的几个生活片段连缀成文,读来并无跳脱之感,这与作者紧扣迪老永和之行选材及褒扬、缅怀迪老的写作立场有关。
【解析】 B项,也写出了他们作为退伍老兵对军营生活的怀念于文无据。两人互致军礼,表现了两人对军人身份的珍视。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本一9时38分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下午两点三刻一样,都以具体时间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离世的不舍。
B.文本一交代永和举行纪念迪老仪式的日子,恰是重要讲话发表纪念日,暗示迪老之文将像伟人讲话一样流传后世。
C.文本一重在表现李迪的创作追求和人格精神,故叙议结合;文本二是李迪永和采访经历的实录,因此以客观叙事为主。
D.从两个文本的相关记述可以看出,《永和人家的故事》在文体上属于长篇人物通讯,具有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
【解析】 B项,暗示迪老之文将像伟人讲话一样流传后世分析错误。作者着重提到这一巧合,是为了强调迪老践行了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C项,文本二是李迪永和采访经历的实录表述错误。这是文章作者通过李迪对自己的转述而写成的文章,所以并非实录。D项,《永和人家的故事》在文体上属于长篇人物通讯分析错误。从文本一中可知,本书中描写众多人物脱贫的故事,应是一部短篇人物通讯集。
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迪老推介刘林翠剪纸作品的事,二者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各有何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示例)文本一侧重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迪老临终前嘱托编辑宋辰辰推介刘林翠剪纸作品的情形。文本二侧重通过作者马毅杰的叙述,较完整地呈现迪老向《中国艺术报》推介刘林翠剪纸作品的过程。
4.文本一叙写迪老事迹时,多次写到永和的槐花,这样处理对文章叙事抒情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示例)多次写永和槐花,提示了文中叙事时间的推移,使文章叙事层次更分明,行文
脉络更清晰。借槐花之香喻指迪老精神之美,烘托了迪老人民作家的形象,使作者赞颂、敬佩迪老的情怀更形象可感。写五月槐花热烈盛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使作者赞颂、怀念迪老和赞美脱贫攻坚精神的情感更具感染力。
二、(2022·江苏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春日二首
晁冲之
其一
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
欲问桃花借颜,未甘著笑向春风。
其二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注】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绍圣初,党争剧烈,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其一短鬓何嫌似断蓬句具体刻画自己鬓毛衰落、首如飞蓬的老态龙钟形象,突出自怨自艾的伤感。
B.其二小雨翻萍上浅沙句,运用比喻修辞,将浮萍表面附着的细密水珠比作一层细细的沙粒,形象而生动。
C其二选取了草木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多组镜头,描写精细而独具柔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D.这两首诗描写生动有趣,语言清新隽永,极具生活情趣,表现出诗人人老而心未老的人生态度,意蕴无穷。
【解析】 A项,突出自怨自艾的伤感说法错误。结合首句男儿更老气如虹可知,是一位老人向世界发出的宣言,也体现诗人不服老的豪迈之气,作者是说虽然他的鬓毛现在又短又松,龙钟老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应该更加奋发。所以不是怨自艾的伤感
6两首诗都写到了桃花,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答:(示例)其一写欲向春日粉艳的桃花借颜,但是又不肯向春风展露笑颜,直抒胸臆,以戏谑、自嘲的口吻,表达诗人老当益壮、气吞长虹的英雄之气(或:不愿奔走权门、强颜为笑的生活态度)。其二描绘鹅鸭不知春之将尽,还在水中争着追逐落水桃花的情景,借景抒情,隐隐流露出诗人惜春的情绪。
【解析】 其一,欲问桃花借颜,未甘著笑向春风,意思是我打算从桃花中借用一种红,但我太羞愧了,不甘心向东风赔笑脸。要向桃花借点颜,本来大气磅礴,直冲云霄,现在却要违心向着春风赔上笑脸,实属不甘心。这一波三折,来来回回,将老人复杂矛盾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现了他不愿奔走权门、强颜为笑的生活态度。全诗意境开阔,乐观向上,风格豪迈,格调清新。通过问桃花借颜的戏谑、自嘲的口吻,表现出一种不服老的精神。其二,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意思是水中嬉戏的鹅鸭还不了解春天
就要过去,争先恐后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追逐着桃花。借鹅鸭不懂春天将尽,还在追逐桃花表现诗人惜春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