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业界探讨
表情包是一种以图片、Gif等形式在网络社交中进行情感交流,并且拥有强大的网络亚文化特征的新的语言形式。”[1]表情包在贴吧、微博等都得到广泛使用,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表情包在中也活跃起来。面对面交流过程中,语言、表情、语音语调等都可以促使交流双方更加准确地进行意义表达,减少解码过程的偏差或者歧义,比较而言,中的文字交流和面对面交流相比,表达无力、苍白,而表情包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其中的不足。
一、表情包的特点
表情包具有方便性、易读性、形象性、趣味性、调节性、虚拟参与性等特点,可以增强交流场景和情景的还原度,更加接近面对面交流的现场感。虽然表情包在使用中还存在侵权、低俗化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弥补了非语言信息的缺失,拓展了非语言携带、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媒介。
方便性。我们只需在的表情商店下载即可使用,并且很多表情包都可以免费下载,在使用过程中,点开表情选择相应的表情或者输入相应的文字,比如“哈哈”“哦”“好的”“好”“加油”“委屈”等等,与之匹配的表情就会跳出来,供用户挑选使用。表情包都是系列的,比如“小哈皮”就有很多系列不断更新演变,而且在每个“小哈皮”系列中又有很多“子小哈皮”,比如“扮鬼脸”“吃惊”“流泪”“好害羞”等等,如果想使用“小哈皮”
的表情包,点开相应的表情,直接选择想用的表情即可。
易读性。“emoji”和“大黄脸”的表情包渐渐地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其本身的可识别性相对较弱,没有文字并且相对简洁,读取时容易产生歧义,而表情包目前呈现出图文结合的形式,这就克服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论是动图还是静图,具体的形象配上极其简洁的文字译码,过程相对简单,比如“哈哈”表情对简笔画、真人图片、动物图片等的加工,配上“哈”“哈哈”具体的文字,其中的意义更容易得到体现。
形象性。抽象的东西往往不易被表现或者表述,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让抽象的情感等变得更加模糊,表情包把抽象的非语言元素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比如“长草颜团子日常7”中有一个“难过”的表情,团子蹲在地上,低着头,一滴眼泪流了出来,一只手轻轻拭去眼泪,并且还伴随着一个轻轻抽搐的动作,每次自己难过的时候,都觉得它会把自己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感觉活脱脱的团子在独自伤心难过,内心的委屈和无助都跃然纸上,表情包通过对人喜怒哀乐的情感、神态、动作的描摹和一定程度的夸张、放大,把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充分演绎了出来。
趣味性。表情包在制作上,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解构和再造,对相关内容进行拼接、恶搞,使其注入新的意义,在使用上,其聊天中的斗图、插科打诨,丰富了聊天的表达形式。真人表情包当下盛行,大家会利用好朋友或者家人的照片,运用表情包制作软件进行制作,如抓取各种怪异的表情,配上相关
或者不相关的文字,达到让人啼笑皆非的效果。表情包还有对经典的重新组合再造,比如《还珠格格》系列表情包中,通过对图片的截取、不配文字,或者配上与图片内容几乎不相关的文字,或者对图片进一步转化,通过夸张、戏仿、模仿等手法,赋予新的情感和意义,大家在聊天时,一言不合就展开表情攻势,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表情裹挟着有意义或无意义
从用户角度探究表情包的特点
姚文华
(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00)
【摘要】表情包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之一,是图片、文字的集合,其形式介于图文和短视频之间,具有便捷、生动、易读,以及极强的虚拟参与性等特点,备受大家的喜欢。表情包的使用增加了用户表达情感的方式,丰富了语言交流的样式,弥补了非面对面交往的不足,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解码过程中的偏差。
【关键词】表情包;特点;问题;用户;
【作者简介】姚文华,吉林大学文学院2017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27
2019.3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的情感,沉浸在表情包狂欢之中。
调节性。软化聊天、调节气氛是表情包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社交中,大家不知道如何接着交流下去或者想尽快结束聊天,表情包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尴尬;聊天不知道如何结束,一个“一会聊”的表情会使聊天的结束更加温和,对于使用者来说,真正能起到救自己于社交水火的作用。
虚拟参与性。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用者情感的转移,用户活跃在虚拟的网络社交情境中。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语言有时会表现出词不达意或者被曲解的无力感,“研究非语言学者艾伯特·梅热比提出了这样一个关于非语言的传播公式: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2],由此可见非语言表情和语调在表达信息时的重要作用。在编码和译码过程中,由于噪音的存在,信息会存在部分失真,还原信息本意就必须减小噪音,提高参与度就是减小噪音的方法之一,用户使用表情包就相当于了一个替身间接参与其中,或者说虚拟参与,即使是简单的文字,加上相应的表情包,也会减少歧义和理解上的偏差。
温和性。表情包的温和性可以消解严肃的聊天氛围,萌化的形象、花样式撒娇、夸张的模仿、搞笑的配图等,都可以让聊天变得更加随和,比如表情包中“打你”的表情,只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并非双方真的要兵戎相见,表现更多的是温柔的反抗。
夸张性。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大笑到倒地、手舞足蹈或者双手拍桌子的程度非常少见,表情包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放大,让使用者获得满足感,比如调皮、捣蛋的事儿作为一个成年人很难亲身做到,而表情包对相应的动作进行夸张处理,虽然夸张却备受推崇。
情感转移性。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表情包可以算得上是人的表情的延伸,如“小哈皮3”中有一个“人呢?”的表情,小哈皮左右晃动脑袋寻对方,淡定中有疑惑还有不到人的可爱,很容易引发用户的共鸣,此时“小哈皮”已经成为使用者形象、情感的替身。
复杂性。有的表情包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比如“开心”并非表现真的开心,“长草颜团子日常5”中的“开心”配图是团子在雨中艰难行走,呈现的是落汤鸡的形象,配字是“真的……好开心”这种伪开心,类似我们的说反话。
二、存在的问题
“虚拟的网络世界有如一场狂欢晚会,网民卸下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角枷锁,戴上各种怪诞的表情包面
具,一方面遮掩理性的自我,一方面又消弭理性的隔阂。”[3]部分表情包内容存在低俗化现象,并且狂欢失当,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都是值得关注、反思以及克服的,每一位网民都有责任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
低俗化。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恶意搞怪、制图逗乐中的“黑与被黑”甚至“高级黑”中裹挟着的低俗内容也随之传播开来,如“勾引”“我醉了你的机会来了”“抠鼻”“等你红包”等表情包,其情的图片、大尺度的动作,加上令人尴尬的文字,正在无形之中侵蚀着主流文化的精神内涵,钝化着人们的精神。
狂欢失当。“在表情包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解构剧情、颠覆传统、嬉笑怒骂、娱乐至上,这类文化与主导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成对抗。”[4]狂欢应该有一定限度,在发泄情绪、缓解压力、排遣内心的苦闷、对抗严肃主流文化获得心理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目前,青年体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力,他们是表情包的创造者、消费者与追随者”,[5]而狂欢失当会让他们陷入一种精神险境。
制作和使用中涉及到法律问题。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制作表情包,但是真人类表情包涉及到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一系列法律问题,这些都是必须注意的,一旦触犯法律,被表情者可以随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艺龙公司直接使用“葛优躺”这一名称配以文字制作表情包被葛优起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结语
表情包是网络文化的产物,是在网络时育的介于图文和短视频之间的表达形态,也是巴赫金狂欢理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表情包具有的特点以及给用户社交带来的便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狂欢应该适度,在运用表情包进行狂欢的同时应该多融入正能量的元素。身和心互为表里,萎靡的状态、不健康的价值取向会解构我们的主流文化体系,消解我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不可取的。■
朋友圈发表情
参考文献:
[1]程可.表情包呈现的网络亚文化话语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8:9.
[2]李黎明.传播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2:33.
[3]王焱.表情包的身体狂欢[N].社会科学报, 2018-08-30(006):2.
[4]梅珂欣.表情包里的年度现象级电视剧传播分析——以《人民的名义》表情包为例[J].新闻传播,2018(05): 30.
[5]杨建华.表情包文化的引导与规范[J].人民论坛,2018 (14):140.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