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常民强 吕国君 常璟丹
来源:《新闻世界》2019年第09期
        【关键词】新媒体;表情包;网络人际传播;媒介符号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交流不可避免地由线下转移至线上,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层出不穷。在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交流与沟通仅依赖文字来维持已远远不够,因此早期的表情符号应运而生,由表情符号逐步演变为千奇百怪的表情包,这一过程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分析新媒介环境下,表情包作为媒介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法尔曼教授提议用“:-)”来表示“笑脸”。同年,法尔曼教授在梅隆大学的电子留言板上首次使用了电子形式的表情符号“:-)”及“:-(”。之后这张笑脸符号迅速在大学中传播开来,大家在开玩笑时用“:-)”,在讨论正经问题时用“:-(”,而表情符号也从一个变为多个,比如“:-p”(吐舌头)和“;-)”(眨眼微笑)。这种以图形作为沟通媒介的表情
符号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后,这些表情符号传入日本,日本民众将这些表情符号稍加修改,发明了另一种横式的表情符号,并称其为“颜文字”。做出「^_^」、「*_*」、「^o^」、「^_~」之类的笑脸,也有在笑脸旁加上别的符号作为修饰,表现更为丰富的表情。如@_@表示疑惑,晕头转向,「-_-|||」表示类似日本漫画中尴尬的面部,「-_-b」表示人物脸上滴下汗水等。简易美观的“颜文字”丰富了网络交流的想象空间,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喜爱,并在当时的短信文本中传播开来。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互联网有了初步发展,如BBS、Web论坛、QQ等社交媒体的诞生,表情包开始被网友在各大社交网站高频率使用。而现实世界的丰富情绪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并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热衷于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的网民不再满足于社交网站所提供的系统表情包。以QQ为首的社交软件,随即推出了“自定义表情”保存的功能。由此,种类繁多的“原创表情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友原创的“自定义表情”分为静态表情和动态表情两种,其选材多来自于卡通形象、影视剧角、网络流行语和萌宠等。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表情包属于符号的一种,是‘携带意义的感知’,表情符号的诞生过
程也是新符号文本的创造过程,与其他符号不同的是,表情符号依托于新新媒介,以新新媒介为土壤,在使用上,表情符号的解释上更加自由,由使用者的需求决定其意义,内涵不受内容局限。”[1]如以《都挺好》这部电视剧的主角“苏大强”为蓝本创作的表情包曾火爆网络,如图1所示。然而该表情包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却不再局限于剧情人物,其内涵也变得丰富,网友用该表情包来表达对类似“苏大强”无理取闹而又令人无可奈何者的影射或调侃。
        由此可见,新媒介环境下的表情包不但保留了前期表情包的简易和搞笑等特点,也具备如自嘲、戏谑、调侃等新特,表情包的使用被赋予了人际交流表达之外的更多功能。
        表情包究其本质而言属于媒介符号,媒介符号又属于符号的一种形式。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符号,正如当下社交媒体的使用者的沟通离不开表情包一样。理解表情包作为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表情包作为一般符号,作为象征符号,作为非语言符号等方向进行把握。
        (一)作为一般符号的表情包
        “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2]这是学者郭庆光对符号所做出的定义。现实生活中,符号的形式实际上是五花八门的,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声音、气味、动作等,只要能够指代特定的事物,都属于符号范畴。表情包作为网民在网络空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也具备符号的特点。朋友圈发表情
        一是表情包产生于指代和表述关系中。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除了使用文字外,会大量使用表情包,例如一些平台的使用者会约定俗成地用特定表情包指代或表述一种情绪。在新浪微博留言区域,部分网友会在自己留言结尾处添加一个“卡通狗头”的表情,用以表示“正话反说”或者“反讽”等含义。
        二是表情包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相对于早期的表情符号,近年的表情包的生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初始表情符号,而是自带文化内涵和背景。多数情况下,弄明白这些表情包的含义,需要联系大量的背景信息。比如前段时间流行于网络的一组名为“眉有办法”的表情包,如图2所示。该表情包的主人公小吴,他曾在杭州的一家美发店被诱导消费了一万元修眉,此事被记者曝光后,小吴以其奇葩的经历和别致的眉毛迅速走红网络。网友将小吴接受采访时愁眉苦脸的照片制作成为表情包,用以表达对某事无可奈何或难受心酸。
        三是表情包作为信息传播的介质,目的是达到意义的交流和互动。从这一角度分析,表
情包的使用和理解需要传受双方存在“共通的意义空间”,这既包括对于传播过程中所使用表情包含意义的共同理解,也包括传者和受者之间存在相似的社会经验和文化背景,二者共通的部分是意义交互的前提,网民借助这种意义交流互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就目前来看,网络空间中有效扩大传受双方共通意义空间的途径之一,就是能够积极恰当地使用具有体认同感的表情包。
        (二)作为象征符号的表情包
        根据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的分类方法,符号可大致分为象征符和信号。表情包作为象征符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并非自然所形成,它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如表情符号中的“柠檬”,除了表示“水果柠檬”之外,还被网友用来表达“酸葡萄心理”。
        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习得的,表情包作为象征符同样如此。例如,表情符號中的“微笑”表情,在其原始含义中,是表示“开心、礼貌和善意”的意思,如今多被年轻人用于表达“嘲讽”“不屑”或者“冷漠”等情绪。
        表情包与指代的事物之间不需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例如流行于网络的“唐老鸭”表情包,是取自“鸭”与“呀”的谐音,创造出“今天也要加油鸭”,“很棒棒鸭”等表情。此类表情包的使用者大多数为女性网民,用以体现可爱、幽默等。
        (三)作为非语言符号的表情包
        表情符号“斜眼笑”又名“滑稽”,是百度贴吧著名的泡泡表情,网友在贴吧留言过程中,将这一表情放在一段话之后,往往能够表达多重含义。一番严肃的言论结尾处加上“滑稽”表情,表示留言者很有可能是在反讽。诙谐的言论后加上“滑稽”表情,大部分情况是在强调一种幽默情感。一些表意模糊的留言后面加上“滑稽”表情,则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从这种层面来理解,“滑稽”表情充当的是一种网络社交“暗号”。这表明表情包的使用同时具有思考功能,个人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表情包所传达的具体意思。事实上,表情包可以从动作、表情、姿态等方面形成语境,这些是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功能。
        表情包在传播中蕴含多种意义,因此使用者对表情包的理解也具有多样性。同一表情包传递出的意义可能是多重的,包括表情包的明示性含义和暗示性含义等。网民在接收到表情
包之后,需结合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表情包进行解读,进而领会传播者借此表达的情感,这个过程也是意义传达的过程。
        (一)表情包的明示性含义和暗示性含义
        就表情包的意义而言,暗示性含义多于明示性含义。表情包的明示性含义是大多数网民的共识和使用的意义,可理解为直观含义。而暗示性含义则是基于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意义,既有多数网民共同使用,又有特定人在小范围使用,因此暗示性含义可理解为隐藏含义。同时具备明示性含义和暗示性含义的表情包相较只具有一种含义的表情包而言,更有研究价值。
        表情包“葛优躺”,如图3所示。取材于演员葛优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剧照,就其明示性含义而言,仅是简单的瘫躺姿态由网友截取并加以命名。但这不足以解释一张20多年前的剧照,在没有任何炒作的情况下,为何能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成为“网络爆款”。细究之后可以发现,表情包“葛优躺”火爆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舒坦就好的“佛系”心态。网友借此表情包表达一种“什么都不想干”,“漫无目的颓废”的情绪。
        (二)表情包的对比组合意义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表情包的意义构建并不是单一过程,将表情包单一列出考察,多数情况下无法体现其丰富内涵,将其以套图形式发出,意义传达或许会大有不同。原因是单一表情包传递内容有限,组合表情包呈现出的对比反差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表情包“刘备浇水”,素材取自于94版《三国演义》剧情内容,刘备投靠曹操后暂居许昌,为避免曹操看出其胸怀天下之志,每日里浇花种菜不问世事。网友将此剧照截取两张并配以字幕制成表情包,而后该表情包在各大贴吧、论坛风靡一时。其中原因,一是对比反差。刘备作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表情包中将其种菜浇水加上“经验+15”等字幕,让看似一本正经的内容出现了“急转弯”。不少表情包体现这种“反差萌”并已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意形式。二是代入感。表情包的主要使用体是年轻网友,他们的成长多与网络电子游戏相伴,“打怪,升级,加经验金币”这些内容使其倍感亲切,“刘备浇水”表情包给网友带来刘备在玩“开心农场”游戏的感觉。这种虚拟与现实、严肃与搞笑之间的碰撞,是这类组合表情包表意的重要方式。
        (三)表情包使用过程中的能指和所指
        表情包在具体使用中需要考虑的不只是表情包本身的意义,还包括表情包传播者和收受
者各自的意义,以及传播情境所形成的意义。
        以“黑人问号”表情包为例,表情包是唇红齿白的黑人小哥一脸疑惑,在其脑门上方悬浮着四个黑大问号。因该表情包到位的表现力,被网友广泛用于表示疑惑的情绪状态。线上交流的隐匿性使信息传受双方缺乏对情绪态度的感知,当一方对接收到的信息产生疑惑或不解时,单用标点符号“问号”并不能充分表现传播者的情绪,还可能会使受传者产生误会,因为目前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连续发送多个问号表示“责问”情绪。这时使用“黑人问号”表情包则能充分表现疑惑情绪,而且这一表情包还能传达“惊讶”等情绪,模糊地表达负面情绪,使得信息更易于传达和接受。
        表情包的使用属于一种象征行为,表情包作为象征符具有双层含义,一层是字面意义,另一层是联想意义,此处类似前文提到的明示性含义和暗示性含义。象征行为的特点就是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表情包的使用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智慧性的象征行为,需要使用者在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
        (一)表情包的象征性行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如今的表情包制作多以新闻热点或互联网流行物为核心,借助联想、想象和修图工具制成,随后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使用,从这种意义上理解,表情包的制作使用正是一种象征行为。
        持有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体会使用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表情包,如一些宠物爱好者会收藏和使用大量以宠物图片为素材制成的表情包。有关萌娃的表情包,常常被女孩子和家庭主妇使用,除此之外,还有中老年表情包,它的使用者多是社交平台中年龄较大的用户,此类表情包不一定是使用体自身所设计,甚至可能是与使用体关联性不强的一些其他体成员制成。这种创造性的过程,需要制作者根据自身经验联想出特定表情包使用体所具有的特点,并以此完成表情包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