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有如海啸般迅速波及全球。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欧洲联盟国家,还是英国或是日本,还是经济尚未开放的非洲,以及是坐享石油美元的中东,或者说是新兴崛起的金砖四国等国家,都在感受着这场金融巨风带来的狂扫与震撼。在我看来,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
经济方面:
1.世界经济步入衰退,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加拿大《环球邮报》
近日文章援引美国前财长约翰·斯诺的话说,美国目前的金融危机已使过去几年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增长期处于危险之中。2008年IMF的秋季预测已将当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下调到了3.9%;11月的预测更将它下调到3.7% %,认为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略高于2%; 而2009年1月28日公布的数字更将2009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全球增长变为负值。
2.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快, 单边主义进一步受挫。美国既是一个硬国力,又是一个软国力的大国。金融危机首先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冲击和削弱了美国
的硬国力。美林证券和雷曼兄弟是美国两家著名的大投资银行。2008年9月,这两大银行相继被收购和申请破产无异给金融界投下了一颗重镑,引发了强烈的美国金融地震。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据IMF估算,它将从2007年的25.4%下降到2008年的23.1%。发展中国家的相应比重则从2007年的28.2%上升到2008年的31.2%,预计2013年将进一步上升到37.7%。其中“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比重则从2007年的11.92%上升到2008年的14.3 %。
1989年冷战结束时,在世界GDP总量中,七国集团(美、日、德、英、法、意、加)占62%左右,中、俄、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6国的比重不到8%。2007年七国集团的比重下降到55.8%,2008年则进一步下降到52.7%,而6个新兴大国的比重却从2007年的15.2%上升到了2008年的16.7%。
3.国际金融合作从弱到强,达到新的高度。在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发展情况下,国际金融合作主要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信心问题。而国家间加强合作是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公众增强信心的必经之路,是国际金融合作的第一要务。国际金融合作的另一项任务是:通过合作与交流尽力把本国的事情办好,这可以说是各国应对危机的第二要务。美国发生金融
危机后,各国很快就对应当采取措施缓解危机达成了共识,根据各自情况,纷纷采取救市措施。在各种国际性和地区性会议上,领导人通过发表声明等办法,强烈地表现了这一意向。这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开始后,各国互相封锁,以邻为壑的状况非常不同。
4.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欧盟在协调金融政策、建立内部金融危机协调机制方面采取大国带动,由核心国逐步向其他成员国扩展的做法目前已经取得成效。金融危机也推动了亚太区域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2008年12月10日,中日韩三国央行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建立中日韩央行行长会议机制,以加强三国行长间多年来保持的对话机制。
5.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没有改变发达国家投资保护主义的总体发展趋势,但为了缓解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短缺和国内失业等问题,奥巴马执政后,在吸引新兴国家资金准入方面有可能不采取更为严厉的限制措施。
6.国际油价和矿产品等原料价格暴跌。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对原油和矿产品等的需求下降,国际油价从2008年7月中旬的147美元/桶猛跌到2009年1月中旬的37美元/桶,铁矿石价格也将“告别暴利时代”,从而缓解了高油价和高原料价格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
政治影响:
金融危机将加快地缘政治变迁,并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大国力量此消彼长使各自的地缘政治地位产生变化,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或者按照《2025年全球趋势》的说法,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崛起,一个全球范围的多极体系正在出现。非国家行为主体——企业、部落、宗教组织,甚至还有犯罪网络——的相对实力也会加强。
另外,金融危机一方面带来各大力量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因而影响着相互间的政治行为,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加剧,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