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政府公信力因素的几点思考
尚柏仁
信任是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代表着最广大公众利益的政府。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可以说就是政府取得公民信任的能力。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政府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政府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一个政府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没有公信力的政府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鄙弃。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国家就把政府公信力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总理在回答网民的提问时曾说过: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从一定
意义来讲,政府是否以人为本,是否依法从政,是否公开透明,是否言而有信、勇于负责,决定着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因此,政府的公信力不仅是政府的生命力,也是百姓的人心,它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和人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民当家做主和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让更广大的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政府有权威、伸张公平正义,人民众才会信任政府,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政府说了不算、言行不一,人民众就会对政府失去信心,就不想、不敢、不愿参与到政府的活动中来。因此,只有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才能激发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进而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也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也是任何社会变革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问题。但矛盾只有得到有效化解,才能避免激化,进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能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政府赢得公信力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较高的政府公信力又有助于政府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政府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政府做事有人信,说话有人听,遇事有人干,有号召力、凝聚力,百姓就会相信政府,当社会矛盾出现时,民众就会愿意把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托付给政府,并全力配合、帮助政府解决矛盾,从而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以达到和谐。
  (三) 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低迷的挑战,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将更加复杂。这场经济危机持续加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特别是人们对金融体系信心的丧失。重塑民众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信心是尽早摆脱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基础。有效应对这场全球性的经济震荡,保障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向前发展,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进。只有负责的政府才能给民众以信心,才能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危机,从而减少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及原因
(一)改革的不彻底及巩固改革成果政策的不配套导致人民众利益得不到保障,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当前,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一些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成为改革进程上的一座座大山,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改革的顺利进行。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搬张桌子都需要流血。比照今天的改革的艰难,可谓举步维艰、步步艰难。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放不开、不彻底及已经实施的部分改革政策因种种原因而改弦更张,落不到实处,使得改革在一些方面仅仅让少数人受益,更广大的众无法分享到改革的成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总设计师就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不要再去管哪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应该明确政府的职能,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该管。而改革时至今天,仍然是政府既当教练,又当运动员,一切事情政府说了算,且一些决策不透明、不公开、不科学、不法治、不连贯,做出的一些决定,人民不理解、不认可,还有一些官员的行为偏离了公民的基本权益,过度扩张了公权。国进民退,与民争利,使公民对政府冷眼相对,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
(二)价值观念混乱,潜规则盛行,扭曲了公民的基本价值观,政府公信力下降
当前,正值信息保障、知识激荡、宣扬个性的非常时代,各种思潮、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充斥着人们的头脑,特别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演变文化渗透精神金融危机的影响政策,使一些人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模糊了视听,加之由于传统封建主义的残渣余孽,极端个人主
义、拜金主义横行,特别是代表政府形象的官员贪污腐败案件频频高发,且涉案数字越来越大,窝案人数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给党和政府抹了黑、丢了脸,离间了干部与众、党和人民的血肉鱼水关系,造成社会上一些人为了名利物欲不择手段,惟上是从,曲意逢迎,极力迎合,甚至爆出男人提钱进步,女人日后提拔的官场潜规则。政府的很多官员更是理想和信念缺失,灵魂和精神不存,血性和勇气匮乏。浮躁的工作态度,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言行不一的做事效果致使人们对政府的成见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公务人员的不检点行为,钓鱼执法,红顶商人,经济,新官不理旧账,一个领导一张牌,官官相护,权钱经济等行为使很多人当领导并不是为了干事,而纯粹是为了当官、被提拔,再当更大的官。这些人所谓的做事,要么作秀,要么为了政绩,为当更大的官去捞资本,至于做的事是否科学、是否可持续、是否为民,不得而知。 除此以外,一些基层和地方政府为了局部或区域利益,不惜花费纳税人的钱,不惜代价地人为去截访、拦访、堵访,人为地把民众与政府对立起来。如此这般些现象,渐渐地让人民对官员失望,让众对政府质疑,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此起彼伏的公共事件不能妥善处理,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信息不对称,政府及一些官员只对政府形象和领导负责,而轻视人民的利益和损害公众的知情权,在第一时间和新闻发布会上的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或政府信息公布迟滞,严重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度下降。李刚事件也好,官员形象也好,官二代行为也好,各地的拆迁事件也罢,周老虎事件、瓮安事件等都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有不少人偏激地将当前社会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归结到政府的头上,质疑政府的一切行为。如吏制问题,司法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房改问题,企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假酒,假烟,假药,,,假学历,假论文,假新闻,毒大米,毒牛奶,地沟油,毒香蕉,瘦肉精等。政府说什么都加以怀疑,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习惯。最终是很多人宁可相信民间传言和小道消息,也不相信所谓的主流媒体。
(四)公众和政府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谣言四起,降低政府公信力
由于政府的公权力优势,掌握着大量的公权力而成为管理者。个别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本应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常常误导了社会公众,甚至有个别政府官员处于对个体利益的考虑,经常会利用权力寻租而忽视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使公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个别政府决策的不透明、不公平、不科学、不法治,不以人为本,导致政府没能充分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城市建设扩张,物价飞涨,工人失业,农民种地不挣钱等。上海交通大学舆情室在蓝皮书中指出:当某些部门封锁消息的时候,谣言通常会走在真相的前面,迫使当局开口说话。大道不通,小道消息作乱,谣言四起。最可怕的是很多所谓的谣言后来都被证明是事实,人们就怀疑到政府在说谎。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蝴蝶效应也好,雪崩效应也好,一件小事、一个小环节处理不好,事态升级蔓延之快,常常会酿成大乱,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
    三、几点思考
(一)重塑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全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信心。紧紧围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诚信
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建立鼓励诚信、打击失信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干部众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平台。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传播。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舆论的力量,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平台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要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大依法申请公开的力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和公众的有效沟通,拓展信息公开范围。通过电子政务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实事求是地在网上公开公众关心的事务,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范围,为参与政务提供便捷渠道,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有效缓解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和带来的矛盾;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建设,让人民大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构建高效、廉洁、务实、法治政府。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彻底抛弃旧的治民观念或为民做主的观念,确立为民服务和人民做主的理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服务来维护公共利益。同时,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
政府工作效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意识,把崇尚和信仰法治的精神融入血脉之中,教育广大政府公职人员学法、懂法、知法、守法,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进一步健全对权力监督的完善体系,推广问责机制,保证权力规范运行。
(四)加强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风党纪及作风教育,使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作风,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观点,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大对公职人员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一旦发生违法、违规、违纪事件,不论职务多大,级别有多高,都要一视同仁,严加处罚,绝不姑息迁就。
    (五)切实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一元化领导不是一把手说了算,党委集体领导不是党委书记一人说了算。党管干部不是党委书记管干部。当前,党的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权力、权威不到位,党的领导者个人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却过分集中,是党内民主发展和民主集中制贯彻的根本障碍。理顺和规范党内权力关系,要以保障党员权力主体地位和党内权力科学配置、相互制衡和公正有效运作为重点,安排好党内权力的赋予、切割、划
分、行使、监督和终止方面的配套制度和程序。切实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彻底打破党内一把手就是党委的化身,党委书记经营党委,党委一把手说了算的干部体制格局,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