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用水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摘要: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将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性、全局性、综合性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深入实地调研,增强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引导居民养成科学的用水习惯,对逐步树立和谐共享的新型用水观念,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居民;用水量;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城市居民用水量也在不断增长。为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倡导科学的用水方式,更好地架起政府和居民之间沟通和互动的有效平台,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一、城市居民用水量的影响因素
1、短期因素分析
1.1 天气因素
水量随着温度变化较为明显,温度越高,水量相对越高。气温的升高,往往导致家庭洗澡用水、洗衣用水、园林绿化用水等居民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根据某市用水量数据统计发现,某市夏季用水量约为冬季用水量的1.2倍,高温时期的用水量同样随温度变化而波动,从而反映出温度对水量的巨大影响。
1.2 节假日因素
与很多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类似,某市外来人口众多,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比例已达到1:1,因节假日而导致的流动人口回乡,用水人口减少,用水量降低等现象明显。统计分析其他黄金假日均出现类似的用水量变化规律,因此假期日均用水量会明显低于前后的日均用水量。
2、长期因素
2.1 地区生产总值
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常常要消耗大量的水,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某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一
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年经济放缓。用水统计资料表明,城市用水量随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而变化: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0%,用水量呈上升趋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10%,用水量则相应下降。
2.2 人均年收入
居民用水量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当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有能力购买更多的家庭耗水器具及设备,比如淋浴器、抽水马桶、热水器、洗碗机、洗衣机等,耗水器具的大量使用必然造成耗水量的上升。又如收入水平提高会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如洗澡、洗衣次数增加等,往往导致家庭洗澡水、洗衣机用水的大幅度增加。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居民用水收入弹性为正,即居民收入越高,用水量则越大。某市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2010年,职工平均工资呈逐年上涨趋势,上涨幅度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对应,同样,2009受金融危机影响,职工平均工资涨幅与GDP增长同步放缓,受此影响,2009年用水量呈略降趋势。
2.3 水价因素
水价对居民用水量的影响比较复杂。水价的制定方法、计收制度、水价结构以及价格水平都会对用水量产生影响。
阶梯式递增的水价计收制度往往能够促使人们节水。某市2007年9月起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方案,按户均用水量标准,每月用水标准为25立方米;2009年12月调整计量基数,按户均用水量标准,每月用水标准下降为20立方米。基数调整后,节水效果明显,超额用水户及应缴超额水费大幅下降。居民对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家庭经济收入有关。建设部《城乡缺水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指出,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不同,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不同:水费占家庭收入的1%时,对心理影响不大;水费占家庭收入的2%时,有一定影响,并开始关心用水量;水费占家庭收入的2.5%时,重视并注意节水;水费占家庭收入的5%时,对心理影响较大,并认真节水;当水费占家庭收入的10%时,影响很大,并考虑水的重复利用。水价价格水平对居民用水量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现有水价条件下,居民用水需求的自价格弹性是负的,然而价格弹性很小,即居民用水量对水价的变动反应较小;只有当水价提高到一定水平,水费支出占人均收入的一定比例时,居民用水需求才会对水价表现出较大的反应。
2.4 人口数量及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显然,城市用水量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大。而人口构成对用水量的影响,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05年以河南、河北2省的部分城市为例建立的城市居民用水量需求的计量模型,可以推断,城市居民家庭用水存在规模效应。家庭人均人口数的影响是负的,而且在未进行收入分组和进行收入分组的最小二乘估计法分析中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城市居民用水存在规模效应,即:家庭人口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显著减少人均用水量。城市用水人口素质越高,人均年用水量越多。用水人口中受教育水平越高,则会明显增加水的使用量。在固定效应估计中,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受教育水平上升10%,期望增加的城市家庭人均年用水量约为7%。
2.5 节水技术和器具的普及
我国水资源缺乏,节约用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实施水的重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对工业用水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重视生活及公用事业等方面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也有很大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全民节约用水意识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节水型的居民用水器具,包括低耗水的马桶、节水水龙头、节水洗衣机、节水淋浴器等,这些节水器具的使用使得居民的用水行为客观上起到了节水的作用,不管居民在使用这些节水器具前是否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可以说,居民用水量随着水的重复利用率的增大而减少。
金融危机的影响二、降低城市居民用水量的评价措施
1、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
非传统水源主要指雨、雪水。尽量利用自然生态措施加大雨雪水的下渗,减少径流量。完全分流制下的雨雪水作为地表水资源可以直接排河利用,成为河道补充水源之一,也可经过简单处理后甚至能成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雨雪水或处理后的雨雪水经过处理后还可作为冷却水、冲洗水、灌溉用水,使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
2、加强节水宣传
水资源短缺亟待解决,但水资源浪费现象也不容忽视。如一些杂用水统统在用自来水供给,给短缺的水资源造成了更巨大的压力。政府可以借助媒体、当地高校、志愿者等方式积极通报水资源的短缺情况、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及科学用水方式等,力求从思想意识上、行为活动上提高居民的节水、用水意识,普及推广科学用水、节水方式,引导居民养成科学的用水习惯,对缓解水资源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以积极开展“节水能手”、“用水金点子”等评选活动,使居民对逐步树立和谐共享的新型用水观念,从而实现全民科学节水。
3、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城镇基础用水设施的不断完善,最突出的就是建成后的管理问题。加大对管网渗水、漏水管道节点和阀门滴漏现象的排查工作,建议建立专业养护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加强给水管理体制,注重维护和管理工作,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加大监管机制建设,奖惩分明,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4、充分利用当地科研院所及高校,积极推广新型节水技术及产品
政府可以加强与当地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资源,科学的解决本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科研院所及高校还可以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献计献策,积极研发推广适合本地区的新型节水技术及产品。
结束语
总之,居民用水是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部分,就城市用水管理而言,分析研究居民用水量的影响因素,预测城市生活用水量的增长,对于控制居民用水有这深远的意义,提高城市管网模型精度,科学调度与分配各个水厂水量供给具有巨大的贡献作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鑫,赵晴,史成波.居民可承受能力与居民用水定价.交通科技与经济 [J],2011.
[2]徐纬芳,刘成忠.解析城市居民用水户表计量工程技术规程.沈阳农业大学学报[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