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25100  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金融学专业是从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设置如下:
二、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金融实务,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
通过培养学习,要求学生达到:(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2)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与技能,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应用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见附件3毕业生能力要求);(3)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4)身心健康。
三、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鼓励交叉学科或跨专业报考。
(二)入学考试:实行全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统一考试方式。
(三)入学考试科目
1.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2. 外语(100分)
3. 金融学基础(150分)
4. 数学三(150分)。
(四)录取方式: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
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1. 采用学分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者即可进入
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2. 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
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3. 考评方式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
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4. 加强实践环节。
5. 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6. 设置论文导师制度。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非全日制学习,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金融学专业全国排名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总学分不少于40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6学分,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类。具体课程及学分如附表1和附表2所示。
六、科学研究与实践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到金融机
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金融工作岗位实习不少于3个月。
七、学位论文
论文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产品设计与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报告等。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实践问题,提倡多种答辩形式。论文写作要规范,原则上不少于3万字。
(一)论文的选题
学位论文要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提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
(二)论文进度
1.开题报告
◆二年级上学期确定论文选题,查阅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人的研究内容和思路框架、研究计划等;
◆作开题报告时,应有本专业3-5位专职和兼职老师参加;
◆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才能正式开始撰写论文。
2.中期论文进展报告
◆二年级下学期期初写出论文初稿;
◆向研究生指导小组就论文的进展情况作一次中期报告。
3.论文答辩
◆二年级下学期论文定稿后进行答辩;
◆未经导师审阅通过的论文,不得提交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与本领域相关的
专家组成。
八、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院(系)审核意见: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意见:
签字:签字:
日期:日期:
附1:本科非金融学跨学科录取补修课程(不计入学分)
附2: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注:(1)每学期的研究生课程学分不超过20学分;若有补修课程,每学期的修课总学分不超过23学分;
(2)前沿讲座:参加前沿专题讲座不少于6次,论文中期汇报1次;
(3)本培养方案是根据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适当修改制定。
附3:金融硕士(MF)毕业生能力要求
1.专业知识
1.1 掌握金融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2掌握解决复杂金融问题所需的方法与工具, 能够从事金融机构管理、金融产品
开发与设计、金融市场分析、企业投融资的相关工作。
2.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
2.1 能够运用经济与金融的原理与方法,针对特定的金融问题,运用实证、案例、
演绎、实验等方法开展研究/设计,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到合理结论、制定
解决方案,并在方案设计中能够体现创新性意识;
2.2能够在设计制定金融解决方案和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综合考虑政治、经
济、技术、社会及环境因素。
3.职业规范
3.1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
3.2在经济管理实践中理解并自觉遵守职业规范,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具有社会责
任感。
4.团队与沟通
4.1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或跨文化背景中,起到团队
协作的作用;
4.2能够就复杂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有效的书面和口头表述,能与业界同行或跨文化
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
5.终身学习
5.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5.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前沿动态,适应经济
管理及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