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DESIGN
2005年拾月・总第150期
098
内容摘要:优秀动画片《大闹天宫》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张光宇、张正宇兄弟的倾力之作。这部屡获嘉奖的典型中国传统动画片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也充分融合了外来艺术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时代环境的不可抗拒因素、个人的主动接收和作品的表达等方面对张光宇的艺术风格加以剖析,以挖掘出这部传统意味很浓的动画片背后外来艺术的影响。关键词:《大闹天宫》  外来艺术  影响动画片《大闹天宫》是我国动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于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的动画片,自发行以来充分显示了中国动画片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动画爱好者,获得了多项殊荣。
一、时代环境的不可抗拒
本片的创作者虽为张光宇、张正宇兄弟二人,但张正宇的艺术主要受张光宇的影响。因此,本文只对张光宇的艺术加以探究。
张光宇,190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4岁时前往上海学习舞台设计。在那样的时代背景里,张光宇的艺术必然受到上海外来艺术的影响。
1840年战争以前,外来艺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广州,对于上海艺术界几乎没有多大影响。但鸦
片战争以后, 1843年上海开埠,它迅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1852年起,上海的外贸总值便超过广州;到19世纪后期,上海终于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大批广东的外销画家转移到上海,在上海从事绘画活动,把西洋画法也带到了上海。据苏立文的《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中记载:“粤人效西洋画法,以五彩油画山水人物或中截小影。而长六七寸,神采俨然,且可经久,惜少书卷气耳。”“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于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而来,侨居上海。”同时,1849年天主教会在上海地区开办了孤儿院,1867年收养的人数已达342人,这些孤儿13岁时便开始进入孤儿院附属的美术工厂——土山湾美术工艺所学艺。土山湾美术工艺所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西画者,为中国的西画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徐悲鸿在1942年发表的《中国新艺术运动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称其为中国西画的“根据地之一”,对中西文化的沟通“曾有极珍贵之贡献”,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丁悚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上海地方史资料》中发表的《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一文中回忆道:“上海西洋画美术教育,最早是徐家汇土山湾天主堂所办的图画馆。该馆创立于清同治年间,教授科目分水彩、铅笔、擦笔、木炭、油画等,以临摹写影、人物、花卉居多,主要都是以有关天主教的宗教画为题材,用以传播教义。”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印刷出版都直接影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画坛。土山湾培养的学生中就有张光宇的老师张聿光。另外,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兴盛,出现了《点石斋画报》、“月份牌画”等一些适合商业宣传、迎合市民口味的画作。“月份牌画”一方面受到中国民间年画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加强烈地表现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所带来美术形式和题材内容的巨大
变化。它们都以描绘新奇的外来事物来满足观众的需要,艺术形式则更多地承袭了土山湾美术工艺所融合中西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动画电影已经传入中国。据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中记载,月份牌知名画家杭英曾向外国的商业广告和动画电影学习,作品样式新颖、艳丽多姿,从而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接受西方美术的影响表现得更加主动、成熟。写实绘画的盛行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进入,都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在丹纳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
这三大因素出发,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
是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那么,对于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大环境里的艺术家就不可抗拒地要受到外来绘画的影响。因此,身处在大时代环境里的张光宇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来绘画的影响,并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个人的主动接收
如果说时代环境的影响是被动的,那么个人的接收便是主动积极的。张光宇于1913年前往上海求学,后师从著名画家张聿光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上海漫画界的领军人物,作品广为民众熟知,影响巨大。张光宇选择跟随张聿光学习并非偶然,当时张聿光已是卓有成就的西画家,
在月份牌绘画、舞台美术绘画上也颇有名气。因此,张光宇在求学生涯中打下了良好的西画功底。对于一个14岁就只身外出学习西画的少年来说,在其艺术风格成型阶段,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而且此后,张光宇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以西画方式为主。1921年后张光宇先后进入上海生生美术公司、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作绘图员,其绘制的舞台美术或月份牌广告画多数都是以西画技法完成。张光宇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并不满足于从张聿光处学到的西画技法,他还积极地接触其它西方外来艺术。其中,美国的杂志画家珂弗罗皮斯,墨西哥壁画家迭戈・里维拉,以及苏联版画家法服尔斯基对他的风格影响较大,同时他还受到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丰子恺的日本漫画、动画风格的影响。丰子恺于1921年前往日本学习美术、音乐,在留学期间吸收了日本画家竹久梦二、谷虹儿等人的漫画风格。张光宇很快将这些画家的艺术方法吸收并融入自己的风格之中,这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充分说明张光宇对西方外来绘画的喜好和崇尚,而这种外来艺术的影响也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张光宇在吸收外来艺术的同时也十分地关注着中国传统艺术。据他回忆,老板要画一些有中国特的画时,他意识到应该充分向中国传统艺术、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京剧脸谱艺术、皮影艺术等吸取养分,并逐渐形成了其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外来艺术对《大闹天宫》的影响
Influenc e of Foreign A rt to Mon key King
左太元  Zuo Taiyuan
《大闹天宫》造型设计    张光宇
ART&DESIGN
2005年拾月・总第
150期
099
三、作品的表达
张光宇在艺术生涯中不仅接收了外来艺术的影响,也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如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京剧脸谱艺术、皮影艺术的吸收,形成了自己的“张氏风格”。在《大闹天宫》的创作中,他的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在线的运用上,张光宇把线作为造型的主要组织元素,并以线构成的面作为画面构成的基本成分。面在这里甚至可以说是夸张了的更粗的线。这种粗壮的线与美国的杂志画家、墨西哥人珂弗罗皮斯的插图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线的粗细变化也正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皮影艺术的表现。这种中西融合的线条把孙悟空机灵、勇敢、果断、逗人喜欢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对面的运用在于装饰性之下的图案化,突出面在构成意义上的形式美
感,这种装饰性图案化的表现与墨西哥壁画家
迭戈・里维拉的装饰风格也有很多渊源。同时,
这种面的平涂处理一方面是于动画技术因素的
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
京剧脸谱艺术和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在
彩的运用上也充分受到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和西
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在空间的处理上,背景
中的山石等都采用的是中国画的平面处理手法,而且在线条、彩的处理上充分保持与人物形
象装饰性相吻合,同时较多采用粗线平涂的手法以营造装饰风格,桌椅、房屋等则采用三维
透视的方法来营造一种特定的空间深度。这些
里维拉都充分反映出作者有意在作品中借助中国传统
艺术和外来艺术的共同影响来创作出既有中国味又有现代感的艺术形式。
可见,在《大闹天宫》这部由张光宇、张正宇绘制的动画片中,无论从作品本身还是从时代的影响和画家个人的主动接收等方面来看都是一部充分受到外来绘画影响的作品,是一部既有中国传统意味又有现代感的杰出作品。参考文献:①张仃:
《张仃谈艺录》,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1995。/②上海书画出版社:《海派绘画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
社,2001。/③(英)苏立文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 陈
瑞林译,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1998。/④(法)丹纳:
《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3。左太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内容摘要:文
章通过比较以中国、印度、美国为代表的三种生活方式,揭示其差异性及其对建筑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对中国建筑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文化  生活方式  设计比较一、关于建筑文化
文化人类学的先驱们曾经从不同角度诠释过文化的概念,例如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志意义而言,是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人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习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瓦索:“文化过程是在一个特定的体中通过有秩序的社会关系进行的信息的建构与分享。”列维・施特劳斯:“人类头脑中的‘结构’,决定了社会和文化。”波普诺:“社会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指这种交流的产物。文化是人们在交流中创造的,但人类互动的形式又来自于对文化的共享。”这些无疑从多维度拓宽了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更方便我们总结出以下有关建筑文化的五个基本特征。
建筑文化是一种学习。从社会成员的角度看,人类天生并不完善,建筑文化不仅提供了一个人居环境,而且提供了一个思想与行为的习得之所。建筑反映出人类的文化系统——宗教、神话、科学、艺术、哲学、经济、伦理等
综合的观念和认识,通过世世代代的学习,人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体特质。
建筑文化赋予现实多种意义。传统的建筑文化不仅影响到我们的居住方式,而且深入到我们的思维方法,生活中我们学会理解身边的建筑存在以及人居行为中特殊意义。由于这些意义受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又有差异,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对同一建筑与居住事实赋予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建筑文化是经整合后的关系。在映射人居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理想、信仰及象征体系而被再创造,在稳定与变动、秩序与差异、自然与超自然以及人类生存现实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
建筑文化是有差异的共享。整个人类社会由无数大小不同的社会体所组成,在每一个社会体间,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而产生林林总总的生活方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表现为文化主题上的差异受到所属子体全体成员的影响,在体文化共享的同时,表现为子体中有差异的共享。
建筑文化是一种适应方式。在生存现实中,人们不间断地寻着有关居住问题的解决办法,恰恰表现出的不仅是设计,更重要的是适合,当其合理性被认同,并获得道德价值,有了足够的追随者,人们便主动创造了文化。这个适应方式和认同过程也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二、建筑文化的比较
对于任何建筑文化理论而言,弄清各种文化类型的差异,比弄清其相似性更为关键,文化模式的差异是
理解文化类型差异的核心。尽管存在着许多普遍性的东西,但人类对各自的环境——人、自然和超自然——做出的反应却不存在任何统一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比较是理解的最佳途径之一。文化是人们世世代代相传的整体生活方式的积淀与外显,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演进。生活方式的差异性是各种文化模式差异性的重要原因,这也为建筑这一文化载体的差异性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人是生存在一定社会中、遵循着既定文化模式的社会存在物,要解释一种建筑行为模式,就必须比较不同文化集团的人所独有的文化需要,它反映出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因此,建筑的比较实质是一种文化的比较,生活方式的比较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文化人类学家Francis L. K. Hsu在《宗族、种姓、俱乐部》中指出:宗族、种姓和俱乐部对中国人、印度教徒和美国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人类集团的几种形式,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历史上,相当于种姓的印度词汇是“瓦尔纳”(Varna)。根据瓦尔纳体系,存在四种众所周知的瓦尔纳,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
关于建筑文化与三种生活方式的比较
Abo ut Ar chitec ture and Comparison o f Thr ee Lif e Sty les
李永春  Li Yong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