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近代壁画经过百年的发展步入当代,过去的辉煌以成往事,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跨步向前,作为公共艺术的中国当代壁画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在艺术语言艺术形式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壁画创作者们是不能无动于衷的,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吸收新的艺术思潮、艺术形式的营养,努力创作形式新颖的、符合时代精神和大众审美需求的壁画作品,这样壁画艺术才能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获得一席之地,取得新的发展与壮大。本文旨在通过对个性化与通俗化的艺术语言的表述,探索一条中国当代壁画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公共艺术;个性化;通俗化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70-02
一、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的概念及功能阐述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公共艺术的概念,公共艺术主要发生在近现代城市公众自由进出的公共开放领域,是由公共资金支付的为公众服务具公共精神的实用艺术,大众性是其显著特征。壁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近代以前壁画主要是为政治宗教服务的,
是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它与当时的人民大众是分离开的。壁画作为大众性的艺术形式,也是在近代才形成的。
从史前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到今天公共环境中的艺术壁画,壁画艺术的功能历经从原始社会的认知作用,到奴隶、封建社会中的为宗教服务及作为宗教的主要宣扬手段,直至进入现代公共环境中以满足人类的视觉与心理需要的价值目的三个阶段。作为公共艺术的当代壁画的特点也必然是大众性,是要为最广大的人民众服务的。
其次,壁画与纯绘画之间的区别。壁画属于绘画的一个门类,它与同时代纯绘画创作例如国画、油画创作有着内在一致的样式特征,具有与其他纯绘画创作相同的创作规律,及以壁画的手段外在地体现公共艺术创作者的个人主观意志。这是壁画艺术创作的个性核心。但是壁画艺术有别于纯绘画艺术的一大特征是它一定要依附于特定的建筑和空间环境。这一属性决定了壁画的艺术特征与形式。壁画与建筑有机的结合,成为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壁画艺术存在于空间环境中,显示其独立的形态与美感的特性,对于恰当准确把握壁画设计的尺度尤为重要。壁画对建筑的依附性使得壁画艺术设计中多了一种限定因素,而不能象绘画那样漫无边际地进行自我的情感表达。
二、在个性化语言中寻求壁画艺术形式新的突破
(一)对现代科学技术、当代艺术思潮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艺术的表现手段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扩展,产生了一些新的艺术门类例如数码艺术、网络艺术、信息艺术等。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对这些新兴的技术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的。在近现代城市,社会需求的变化更多地要求公共艺术与近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相结合,公共艺术因其大众性特征而与时俱进,对时代进步技术的同运用时使公共艺术中出现了新的技术因素,表现材料增多,从声光电到近现代工程构筑用材等,这些新兴的材料技术都使壁画艺术表现形式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技术对壁画创作是重要的,但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评价一幅壁画作品的好坏最终还是要回到它的艺术格调上来,艺术因素是壁画内部因素中的主导因素,“艺术作为独特的意识形态,重要性恰恰是审美规律”。①
没错,壁画是为公众服务的,但是这并不是我们降低壁画的艺术质量的理由,创作者不能单纯地为了赚钱和市场竞争而放弃个人创作,降低艺术水准和艺术质量。纵观中国当代壁画作品,充斥着大量风格相近模式雷同的作品,以及对传统图式的滥用和生搬硬套。
里维拉
后现代思潮的兴起,艺术重新回到了公众的怀抱,在现代主义时期以艺术家为中心的精英文化不得不自我放逐,艺术家坦然利用大众文化资源,融入城市消费文化之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审视当代审视生活,寻求与公众的互动和共鸣。凭心而论,在当代中国一些比壁画艺术晚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如先锋艺术前卫艺术或者实验艺术,在人民大众中正在迅速地扩大影响,例如各类有影响的影视作品的热播,网络媒体艺术通过与经济文化人民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的结合而导致的兴盛,相比之下壁画倒显得孤立和缺乏活力了。事情倒不致于发展到太坏,最近从深圳传来了一个好消息,2006年5月18日文博会开幕当天,三幅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壁画安放在了深圳地铁华侨城东、华侨城和世界之窗三个站点,壁画的创作者分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及具代表性的人物王广义、张晓刚、方力均,三幅壁画的主题分别是“和睦”、“欢乐”和“大同”。王广义的《世界,你好》以祈求世界大同和和平为主题,运用波普艺术的风格手法,展现了当代中国人开放、自信和宽容的精神面貌;张晓刚的《大家庭—地铁》以艺术家典型的创作手法塑造了一组中国当代家庭的像,画面充满着和睦、安宁和自足的意境;方力均的《欢乐颂》,塑造了在花丛中奔向大海的一组儿童像,象征新生的人类对未来崇高世纪的向往。艺术家运用独具特的个性化语言,创作了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壁画,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吻合了公众心理与社会现实,而壁画本身也显
得更具说服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我们壁画创作者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开拓,理念当随时代。
(二)立足本土创作有民族特和民族个性的壁画作品
任何壁画都是为某一特定的空间环境服务的,它所表达的寓意与精神内涵要与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与当时当地的人民在精神及审美层面上产生共鸣,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所需要的壁画是不同的。那么何谓当时当地?对我们来说,不是大兴石窟的若干世纪前,也不是未知的几十年后,更不是信奉耶酥、吃饭用刀叉的国境线外,而是正生活在的中国当代。我们的背后有悠久的五千年华夏文明,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我们的国家正以开放的姿态经历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壁画创作是无法回避它们的。
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潮,公众艺术出现了大量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作品。粗制滥造、急功近利,早已为一种公害。19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西方现代艺术,的确是人类文明的高峰。但吸取其成果,应立足于本土,通过个人创造,促使中国文化基因、母语传统和历史经验在当代现实生活中转型、生长、发育。中国当代壁画创作相对于其他艺术
来说,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挪用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生搬硬套却是非常严重的,这是民族个性、民族特吗?不是。这是坟墓里的民族特,而不是当时当地当代中国的民族特,这样的壁画与中国当代的文化思潮、社会环境与现实是脱节的,是很苍白无力、矫揉造作的。所谓民族特就仅仅是古董文物、轻歌曼舞、湖光山、花鸟鱼虫、神话传说,所谓大众的容易理解与喜闻乐见就仅仅是甜美的变形、柔美的姿态、工细的制作……也不只是西方的写实、现代的抽象……传统与西方现代只是我们创作的附属和作料,而真正的核心在与立足于本土、立足于当代、立足于当时当地。著名壁画家袁运甫曾经提到“墨西哥壁画运动的领导者里维拉、奥罗斯珂、西盖罗斯,以及30年代初曾经来过我国并与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大师张光宇等人在艺术上有深入交流的科瓦鲁维比斯,他们青年时期都受过现代派绘画的强烈影响,到巴黎、纽约研究后期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绘画,然而他们吸取了营养,却是扎根在本土民族的艺术土壤里,他们认真研究墨西哥民族的祖先—-玛雅人与阿兹蒂人在神庙和金字塔中创造的古老壁画与雕刻,研究民间美术和在洋铁片上画的民间绘画。他们宣布“无论是就造型艺术而言,还是就其他的一切艺术品种而言,势所必然地要由民族特点来够成一切杰出作品的基础。”同时,他们又把现代生活所面临的新形式、新技法,如蒙太奇手法、分解立体式和层层叠叠式等多元统一的构图手法,与既往的传统结合起来,
创造了许多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壁画作品”。②如果我们以沉着的心态,锐利的目光去悉心发掘,就会看到当代中国壁画的素材主题和表现形态其实是可以非常宽泛多样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