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柳絮代表情感柳絮纷飞的唯美句子
不觉间,又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晚春时节,在日日上下班的人行道上,到处是似有若无,如丝如纱又如云的柳絮飘飞。
周末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在沿坡而上的潺潺小溪边,一抬眼便又看到,洁白的荼靡花正在丛丛灌木之上,攀援而上,闹嚷嚷开成一片。
忽然感伤的忆起宋代王淇的那一句古诗“开到荼靡花事了”,连苏轼也说“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这荼靡花一开,空气中,艳阳下,又到了轻盈柳絮,游丝羽绒般,南北东西,到处飘飞的季节。
这一切都在预告着,这一年的春天,又这么悄悄过去。
古人每至柳絮飘飞的春末夏初,便分外伤感,惜春又过,年华虚度,因此便要饮酒赋诗,感慨系之。
最著名的当然是才女谢道韫的那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原是写雪,我们读后,留下更深印象的,却是漫天柳絮飘飞的轻盈、活泼、灵动。
读高中时最喜欢苏轼的咏絮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初初读到这一阙词,便被词句里摄人心魄的文字之美给震慑住了,再离不开眼,后来便忍不住一遍又一遍读诵、吟哦、书写。
全词用拟人手法,写花(柳絮,在我国古代,杨柳特指柳树)也写人,写柳絮飘飞,也写离人愁思。今生是柳絮,到处漂泊;来生化而为萍,亦是逐水而流,无处是家。
你远在万里之外,我对你的思念,亦如这漫天柳絮,相伴春风流水,在池塘沟渠处,起起落落,无人怜惜,更到不了你的天涯。
离人愁此词当之无愧为咏絮词的巅峰之作,是词中的王嫱、西施,正如古人所言: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
谩说同时代与之唱和的章质夫,就是明清后来许多名家大家,亦难望其项背。
同题材的古人咏絮词,后来也陆续读过不少,但是除了《红楼梦》里黛玉、宝钗所作的两首外,其余的,我都没能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首词:
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初读黛玉的词,亦是喜欢的不得了,也是一遍遍吟诵抄写,但是更多还是被她词句里浓浓的感伤之情深深感染,让人不禁想到她小小年纪便寄人篱下的漂泊、凄楚、无奈。
词作由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的孤苦无依,又预感到最终不幸薄命的人生结局,黛玉于是把这一
腔幽怨缠绵悉数写到她的眉间心上。
曾欢游百花洲,终至沉湖而亡的西施;寂寞独居燕子楼十年,最终殉情而死的关盼盼,都是命如柳絮般的女子,黛玉写她们,亦何尝不是在悼自己?
原来这世间,四处漂泊,无枝无根无处可依的,又何止柳絮,何止浮萍,还有这如花女子、薄命红颜。
宝钗的咏絮词,初读时,便因之雀跃欢呼振奋,胸中的感伤抑郁之情,亦为之一扫而光,不禁和书中人物一道,顿感此词果然翻得好手法、好气力、好境界。
后来读红楼诗词解析文章说,作者之所以安排宝钗作此词,故作乐观豁达语,实际是借此讥讽她是“野心家”,想要爬上“宝二奶奶”的宝座云云,震惊之余,觉得太过穿凿附会。
此种分析,其实是对这首立意用词甚新的咏絮词最庸俗化解读,真是没得玷辱了这等第一流好词好句。
其实曹雪芹的这首词是化用自侯蒙的《临江仙·风筝》,全词如下: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这侯蒙是宋密州高密人,字元功,他在31岁时才得中进士,后来官至宰相。他曾谏言招安宋江,让宋江去征讨方腊: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据说这侯蒙长相丑陋,当他年岁渐长(31岁前)而一事无成,无貌又无才时,被时人讥笑,还有人把他的相貌画到了准备放飞的风筝之上,他却并不生气,还乐呵呵特地创作了一首上面的风筝词。
年少时读黛玉的咏絮词,无限伤感;读宝钗的词,乐观旷达,志在青云,又觉无限欢喜;如今人到中年,再重温宝钗的柳絮词,细读之下,竟觉无限悲凉,这借得一阵好风之力,要直上青云的无根柳絮,它又何曾到得了云霄?
不过是在一人数人高的半空中,借着一缕半缕春风,东游西荡,漫无目的或志存高远的乱飞一通,以为可以直上无垠星河去九天揽月,再入广袤高原去开疆拓土,却怎知,最终的结局不过是灰溜溜重回故地,和万千柳絮一般无二,一样的“随流水“、”“委芳尘”,泯然众人。
原来我们奋斗的人生,从来都是四处漂泊的柳絮,而不是翱翔蓝天的雄鹰。
由柳絮纷飞到春天逝去,古人便常由咏絮而至惜春、伤春、怀春,于是又涌现出许多伤春词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三春过后,我才知晓,原来我不仅留不住春天,也留不住你。
眉似远山,眼如秋水,你去到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江南水乡,而我独自在这里,送走了春天,也送走了你,送走了生命里所有过往的美好,从此我徒留孤单回忆寂寞忧伤。
民国女作家萧红在她的小说《小城三月》结尾处,写美丽善良的翠姨早夭后,那一个短暂美好的春天,也随着飘落满地的杨花、榆钱,匆匆逝去。简洁朴实的文字,读来最是伤感: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春天就像跑的那么快。好像人能够看见似的,春天从老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个地方只向人的耳朵吹一句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呵”,而后很快的就跑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