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启蒙今天
基于幼儿兴趣生成课程的尝试
———以小班班本化主题活动《小毛孩的糖果恋》为例
朱亚云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 江苏 如皋 226500)
摘要:《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文主要以班本化主题活动《小毛孩的糖果恋》为例,基于幼儿兴趣生成课程的相关探讨,以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幼儿兴趣;生成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8-0273-01
  虞永平老师说: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程的特质之源在于儿童。儿童是课程的具体学习者,如果课程不关注到每一个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那就要审视课程离儿童有多远、离常识有多远、离规律有多远。
基于上述理念,以《小毛孩的糖果恋》活动为例展开叙述。
1.关注幼儿兴趣和内在需要
儿童是怎样学习的?儿童的“奔跑”“挖掘”“争吵”,甚至“你推我搡”,都充满着学习的意味。早晨谢老师送来三包喜糖。小宇走过来问:“这是糖吗?是什么糖呀?”其他孩子听了,也靠过来,眼里充满期待。小宇打开包装.....“哇,是巧克力!”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我喜欢吃什么糖。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一直聊着糖果事情。于是我们把这个话题抛开来,小毛孩们的糖果恋开启了一段与本我、与自我、与超我的邂逅。
当儿童全身心沉浸在某个事物中时,便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我们对儿童了解得越多,就越能看到儿童学习方式的独特性。日常生活中专注听孩子们讲话,关注孩子们近期的热点话题,及时跟进,并与孩子们讨论、深入活动的开展。若同时有几个话题,可由幼儿选择其中1-2个,或分组平行开展,深度学习。
2.基于幼儿兴趣共构主题活动
调查。谈话中,幼儿以家里有糖果引以为豪。于是大家展开了糖果大调查,利用周末时间亲子寻糖果并记录。孩子与家长一起,到各式糖果并记录寻过程。通过寻、观察,幼儿对糖果的形状、颜等有了一定的认知。毛孩
分享。各式各样的糖果和炫彩的包装引得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糖果小故事(糖果是哪里来的、什么颜、什么口味等)。也有几个孩子紧紧握住自己的糖果,就像护着不可侵犯的宝贝似的。幼儿经验源于生活,他们通过糖果这个媒介用简单的言语讲起自己的小故事,糖果成为幼儿相互交流的桥梁。
尝一尝。活动生长出几个“枝丫”:糖衣怎么剥、糖果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每个“枝丫”都是孩子构建自己新经验的自发途径。
以活动中其中“糖衣怎么剥”环节为例。讨论:想要吃糖果,先要把糖果的“衣服”脱掉,怎么办呢?果儿手拿蓝的巧克力糖,抢着说:“用手撕呀,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尝试(1):果儿抓着糖开始从中间用力拉扯,尝试几次未果。尝试(2):开始妙妙帮忙,妙妙接过糖果,两手配合从两头撕,把糖衣揉皱了,再试了试。试图放弃:最后,果儿拿着糖果,蔫蔫地说:“我不会了。”此时教师介入给予启发。支持:(1)引导孩子用小手摸、用脸颊感受糖衣的材质。(2)观察糖衣的封口。通过与幼儿共同讨论,寻答案。小结:1.糖衣有薄,有厚;有硬,有软。2.封口有一个小裂口。3.手指捏住裂口的两边一拉就打开了。还有什么办法呢?———用牙齿咬、用盖子拍、用剪刀剪。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思考。跟孩子一起观察、发现、寻问题的答案,是师幼双赢的经验习得。每个儿童建经验习得的方式不一样,要求所有儿童在同一学习过程中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儿童在前,教师在后,才能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适时介入助力幼儿累积经验
跟随幼儿好奇的声音:糖果不见了、变小了、它去哪里了。我们又走进了糖果溶解的小世界中。从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出发,到各种问题的自然发生,他们感兴趣的是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糖去哪里了?“糖消失了。”“不见了。”“没有了。”接着,孩子们尝了尝溶解后的水,有了新的说法:“糖在水里。”“和水宝宝做好朋友了。”还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不见了”呢?“饼干。”“雪花。”......进一步地推进家园合作。跟爸爸妈妈一起探索在水里“不见了”的东西,并记录。
幼儿观察糖、盐等物体在水中的变化,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在活动中,我们允许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这样有益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教师是儿童学习的陪伴者。教师会不断地和儿童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游戏中教师须适时介入以助推幼儿能力发展。
4.追溯活动源头催生学习内驱力
幼儿觉得糖果没了,有些小失望,提出自己做糖果。画糖果:幼儿用螺旋线表示棒棒糖,通过练习调整自己的情绪,感受涂画的乐趣。用黏土做糖果:小班幼儿观察力直观,往往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他们联系自己的经验脑洞大开,通过搓、卷、捏、压等动作,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糖果,愉悦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亲子做折纸糖果: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叠、捏、排等动作锻炼手的灵活性,开发智力,活跃思维,体会亲子活动乐趣。
随幼儿兴趣点延伸,我们又回到了生活中,———糖果能不能随便吃?教师适时在阅读区提供绘本《蛀牙别我》,介于小班幼儿阅读水平,开办了绘本阅读分享会,一场孩子的思想碰撞展开了,由糖果说到早起刷牙、餐后漱口、睡前刷牙等环节。课程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点出发,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幼儿从好奇心到创造惊喜的过程中,幼儿从外在力转变成内驱力学习,将游戏所得内化更利于经验螺旋攀升。
结束语
卢梭认为“教育要归于自然”,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促使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让幼儿成为他自己。班本课程的开展是在观察和了解儿童基础上的活动共构、进程共商、经验共享及心灵共润的过程,是儿童、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此次班本化主题活动的实践,为后续园本课程的开展
提供经验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
[2] 吴燕.把幼儿兴趣之舵,扬班本课程建设之帆.知网知识文库,2018.1.
[3] 沈沛雯.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性研究[J].成长,2018,5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