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
端午节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这一节日有很多种说法,有为伟大诗人屈原的。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二)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载:“端,物初生之
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干支的发明标志着原始的历法出现。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三)
端午祭龙习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天的天象有关。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古老星象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时空观。《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7个星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为“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
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代表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天(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苍龙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的爻辞“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
就是大吉之位。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为大吉大利之象。古越人以龙作为部族保护神,自比是龙的子孙,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在每年仲夏端午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天象“飞龙在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形成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压邪攘灾、祈福纳祥的礼俗,衍化成“端午节”。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四)
每年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人们都以为是纪念屈原,其实纪念屈原只是刚巧屈原在端午节这个特殊日子里投江自尽,后不晓其理的人们就以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其实,端午节有远比这个更深远、重要的意义
法就是通过“立杆测影”观察太阳及太阳光影与立杆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状态来间接了解太阳及天地变化的规律,通过长期的观察、测量与记录,总结出来了基于太阳运行变化并对应天地万物以及气象变化状态的“二十四节气”,而对于农耕文明来说了解掌握天地、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无比至关重要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用语之中,其实有很多反应这个场景的日常用语,比如“上午、中午、下午”、“正午”、“日上三竿”、“午时、午时三刻”等,这就是依据太阳的运行变化的位置来描述日常时间的方法和语言,
一日分三段,
日行位相较于“午、杵、杆”即“立杆测影”的“杆”,
呈现出上午、中午、下午的三种状态
端午,即为太阳一年当中,正午、中午之时,端正于“午、杵、杆”之上的状态,
立杆测影,日影最短,
故名之“端午”,
端午、端午就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气“夏至”前后太阳呈现出来的状态的描述,是古人对夏至这个节气的庆祝!
如果真的是纪念屈原的,那么这个节日的名字就不应该叫作“端午节”,而应该叫作“屈原节、屈公节或屈原祭”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本质上都是敬天地、日月、祖先的,如,“冬至、祭天、吃饺子”“夏至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的日子”“清明节、礼拜祖先的日子”“牛郎织女七夕节、歌颂爱情亲情的”,并没有那一个节日是专门为纪念那一个人而设立的,具有丰功伟绩、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杰出贡献的人,一般都会设置专门的祭日,如“黄帝祭”!
所以,“端午节”,并不是专门为纪念屈原所设置的节日,只是恰巧屈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投江自尽罢了!
在夏至太阳出升的时间最早,落山的时间最晚,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短,太阳出升于东北方向、落山于西北方向。
由于夏至后北半球的太阳日照时间长、日照角度高,所接受、吸收、积累的太阳辐射能量就比较大,所以,夏至之后气温会逐渐升高,并在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进入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三伏天”,所以,夏至即“端午”对天地万物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具有巨大、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才会纪念这个日子!
那为什么,每年端午节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并和夏至这个日子重叠的哪!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年端午节的日子会出现在“夏至”的前后。
夏至前后,五月初五
夏至,为太阳历,
五月初五,月为月亮历,
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就是将以太阳的运行变化状态为参照的“日历”和以月亮运行变化状态为参照的“月亮历”,两者结合起来的产物,
而日月相较有差不齐,故以增加闰月为校正,
而端午节是以“五月初五”“月亮历”来设定的,故每年端午之日,往复出现于夏至前后!
所以,随着时间的久远,有些人渐渐的就不太清楚产生“端午节”的真正原因了!
中华民族远古的先祖们,通过长期对太阳运行变化规律的观察、测量、记录,不但建立形成了对开启农耕文明至关重要的天文历法,更是伟大智慧而巧妙的将在观察太阳运行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动态变化现象和状态作为作为汉字的原形和字形表意参照,开创性的创造出了高度系统化的创造文字的方法,即遗失了两千多年之后,首次重新被破译、发现、整理出来的“汉字太阳光影干支圭表成字表意系统及原理”。
如果你想真正认识汉字“知其源、晓其意、明其理”,想真正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原由,就一定要系统的学习了解“汉字太阳光影干支圭表成字表意系统及原理”,知晓中华民族远古先祖们是如何在探索认知太阳的过程中创造出伟大的中国汉字的!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通过汉字穿越时空回到远古,和古人一起探索太阳运行变化的奥秘,一起创造伟大的文字:“中国汉字”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是什么(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