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互联网+,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
小将
“互联网+”理念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易观国际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互联网+企业”(企业互联网化);(2)“互联网+产业”(产业互联网化);(3)“互联网+智慧”(智慧互联网化)。第一阶段是要求企业在实践运营中实现互联网战略;第二阶段针对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互联网化改造,在产品生产(工业4.0),产品供应到产品销售实现互联网化;第三个阶段是实现各行各业所有内容数字化并融会贯通。
在10月29日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 7月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教育”的重点行动是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教育服务模式的变革。9月1日,教育部向各省市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高度重视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
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互联网+”这一理念从2012提出来到现在一直被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指一种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而“+”是代表互联网对其他各样各业的催化作用,通过新形态的互联网来引爆传统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比如,“互联网+零售”造就了像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互联网+通讯”造就了腾讯QQ、这样广为人知的即时通讯服务商,“互联网+旅游”成了去哪儿网、途牛网等在线旅游供应商,“互联网+金融”造就了蚂蚁金服,这些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发展得异常迅速。互联网用它强大的渗透力不断倒逼各行各业的发展变革,通过互联网来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抢占有利竞争位置,显然“互联网+”已经成为传统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最近几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互联网+”和“大数据”已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
连接不上网络
  “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新技术、新理念扑面而来,教师们应接不暇。
“互联网+”时代,教师又将如何面对教育的改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互联网+”遇到教育的时候,互联网对教育变革作用也体现得很明显。传统的教育模式基本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面对一个班学生授课。而现在的在线教育,只要有一个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你可以在任何地点在网上选择各自喜欢的课程学习。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对原有教学结构创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师则成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互联网+教育”模式向“互联网×教育”模式发展 。根据我国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历史经验,未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目前各地已经建成的“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教育信息化基础上,要重点解决学生进入“互联网+”的入口:逐步实现让每一位学生BYOD,核心是解决移动互联时代的德育和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同步配套学校的宽带无线网络覆盖、教学方式
变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等。第一步,要从校长和教师的“互联网+”培训开始。也就是说,“互联网+教育”的整体设计,要从主要考虑“物”的层面,深入到考虑“人”的发展主线上来。
学校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战略,简要的路线及其排序是:首先,是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互联网+”教育培训,重点抓好教师的互联网+教育培训;其次,配套学校互联网+的环境建设,主要保障宽带无线WiFi的课堂覆盖率;同步改进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等。
 未来开展“准备迎接互联网+的教师”培训,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落地的重中之重,在过去已经开展的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础上,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和质量的新路径、新内容、新策略、新模式。
    “互联网+”行动计划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新形态下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必将与日俱增。“互联网+教育”模式中,互联网也仅仅是当作提高教育水平的一种外在工具,并没有真正与教育融为一体。未来“互联网×教育”模式中,传统教育模式将重构,并与互联网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到时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就是“人与手脚”的关系,二者密切融合,真正合为一体。“互联网×教育”模式将更加关
注“人物互动、虚拟教学社区”等互动性的教学体验,是教学过程智能化、舒适化。
 在2015年4月1日中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举行了第十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会议强调要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向前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乡村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有对应的信息技术支撑,特别是在落实教育公平中,“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发挥其积极作用。
有人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比作西方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掀起了西方社会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思想上的变革要远远超过技术上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革命性的。
互联网时代对于教育的影响首先是技术层面,但给教育带来更大影响的是思想上的变革。教育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信息化,离不开技术的变革,但学校发展要处理好技术发展与观念变革之间的关系,如果只强调技术抢跑,那很有可能有人以“现代化”“高科技”为名,把学校变成烧钱的“炉灶”。只有教育观念抢跑,我们的学校才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标杆。
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互联网+”教育正在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机会和新
希望。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环境的优化,学习空间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互联网+”时代的生物课堂正发生着颠覆性变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老师和同伴保持连接,加强交流,更可以获得来自全世界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终身学习。传统的生物教学不可重复,形式单一。“互联网+生物学习”为每位学习者配备了唯一、终身学号,随时记录学习情况,跟踪学习进展。这样的学习可重复、可回顾,学习衍生品还可以成为新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课堂翻转。“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使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后练习巩固”转变为“课前自学,课内合作探究、内化巩固”。教师课前制作的微课成为“翻转”的关键,只有针对学生疑惑,准确解析、归纳生物知识要点,才能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它不仅是教学流程的变革,更深刻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