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
87
作者简介:朱敏君,研究生在读,香港城市大学,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和电影。
朱敏君
摘 要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是因为它在直接传输价值观。在一部完整的电影中,男女性别配置往往存在着均衡性。但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尽管自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女性运动拉开序幕后女权运动不断兴起,我国影视界也出现“女性主义”理论,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在众多电影作品中的女性角构建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这种问题我们是无法规避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两性差异”的存在,和男性作为长期的权力主体,在理解男性视野中的“他者”真实处境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男性凝视下的女性形象,许多时候并不是真实的社会反映,而是一种经过理解拆分后的不够精准的表达。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中国男性导演;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4-0087-03
电影是人类艺术文化的重要呈现,同时,在电影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的发展中也与社会现实、环境、主流文化等密切联系起来。电影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超出生活。在我国电影领域发展中,产生许
多优秀的男性导演[1]
。而在这些男性导演刻画女性形象的过程中,也深受社会环境、思潮文化等的影响。在传统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刻画中,大多数女性都被刻画为男人的附属品与工具,没有独立的人权与自由。而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在中国男性导演的电影拍摄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也发生着变化[2]。所以,本文立足于女性主义理论视野,对中国男性导演刻画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1 电影行业中的女性主义发展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我国2000多年君王专制制度被推翻,在过去的2000多年中,我国一直都是君主制状态。在君主制背景下,众多女性面临着黑暗生活,女性地位非常低下。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甚至成为一种可以被用来交易的产品,而男人在封建社会可以做到三妻四妾,并已成为普遍性现象。对于女性体来说,她们除了低声下气和忍气吞声,几乎别无选择。而在社会三从四德思想的影响下,她们也不敢去做什么,国家在这方面没有设身处地的保护女性合法权益[3]
。所以,在女性主义从西方国家逐步传播到中国之后,深受广大中国女性的认同和支持。尤其是在当时各种激进文化的影响下,产生许多女性文
艺家。而在这个阶段,电影界中也开始着手研究女
性形象的刻画,在银屏上给观众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代女性形象。而在最初的很多电影中,对女性影响的刻画往往呈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尊严,而这样的女性形象在同时代提倡妇女运动与维权运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广大男性导演来说,他们也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刻画,给大众呈现出不同类型却又非常统一的女性英雄人物形象,这虽然直接转变了社会上对女性的固有认识,让越来越多女明星开始在荧屏上活跃,并成为追捧的偶像。甚至一度和男性演员地位相同。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可以说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4]
。但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天然差异,在电影发展以来,男性导演刻画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都缺乏立体,趋向标签化。
2 中国男性导演塑造的三种典型女性形象
2.1 无私奉献的女性形象
在早期电影发展中,在许多银屏上会发现,中国导演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大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例如,很多女性角往往贤惠顾家,在电影中扮演母亲角,饰演该角性,大多处处散发出传统东方女性的魅力,她们在生活中耐心处理各种家庭关系,小心翼翼维护婆媳关系,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勤劳质
朴,凸显出温柔善良的性格特征。在中国电影史发展中,最光芒四射的也正是那些命运独特的女性角,观众通过银幕可以看到这些女性形象的各种品质,有的天真、有的纯真善良、有的忠
2021·1(上)《科技传播》
88
贞无暇、有的风情万种。总而言之,就是万般品性,似乎将女性在生活中各种奉献性格充分体现在银幕,将女性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呈现为观众眼前。
但是,这类型看似崇高,被褒奖的女性角其实都在传达着一种奉献自己的思想观念,她们不断奉献自我,但自身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将中国传统在家从父与出嫁从夫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5]。这种女性角的构建,其实是父系社会下传统观念的余波,她们是男性的正义同盟者,她们严格遵守着父系社会的规则,但同时也弱化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如母亲角的构建永恒都是被歌颂的,她们任劳任怨带有了一种肩负起家庭命运的悲壮感,而这种形象的代价是抹去她们身上的女性特质留下了母亲形象的固定记号。2.2 “花瓶型”女性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许多由中国男性导演塑造的女性角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也为了符合大众的口
味,所以创造出了一批以情感为中心,弱化性格深度设置的“花瓶”形象。而“花瓶”女性形象的讨论,我们又可以细分两类讨论。
在大男主电影中,“花瓶”女性形象通常是没有自己的姓名的,她们有固定的标签,或天真或慈爱,她们大多作为主要男性角的生态铺排中的一环,她们的骄纵可爱,对物质的追求,甚至在精神生活上对男朋友、丈夫的各种管控和依赖。这种角的设立可以轻松用于展现和刻画男性角在生活上承担的压力和职场上的情绪铺排。
而随着女性观众的增加,迎合受众口味,编剧导演们设置了一灰姑娘式女性角。她们大多是普通的,没有过人之处的身份低微的女性,但是因为偶然的机会结识到跨越阶层的高质量男性角,从而获得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而这类型的影片的叙事重点是女主角通过外界帮助,从而实现的自身的改变。而这类型影片中的男性角设置也完全符合当代女性的完美伴侣形象。这样的角设置,故事情节铺排自然非常能迎合还未形成清晰的世界认识论的少女的想象。但是,这揭示了即使整个社会风气都在号召男女平等、女性独立,但是大众心目中仍然存在着一种晦暗不明的期待,也就是说女性的成功仍旧脱离不开男性的“施舍”,亦或者女性仍旧应该是丰满的男性角背后的支撑者。2.3 意识觉醒并回自我的女性形象
在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下,女性角也开始被正面化。在职业女性数量的不断增加中,越来越多女性为了
生活而努力奋斗和工作,她们身上魅力无限,大多拥有熠熠生辉的事业,思维比较灵活、人际关系比较广泛。这些新时代女性不用依赖于男性,她
们完全可以做到独立生活。她们追求解放个性,憧
憬婚姻自由,思想意识已经开始觉悟,已完全从传统父权以及夫权社会中解放和挣脱出来,自身的生活方式非常潮流。在电影中,这些女性成为主角,男性地位没有女性的高,而女性在自己事业中风生水起,追求独立和高质量的婚姻。但如果在生活中与丈夫相遇时,她们总是会做出一些改变,会从以往的“冷美人”转变得更加清纯可人,用霹雳娇娃转变为安分守己的女性形象。在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过程中相对扁平化,缺乏立体特征。在女性与男性同时出现时,为满足男性人物形象刻画需求,而不得不改变女性形象,让其变得温顺、原本特质也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这些女性形象在电影中已经开始觉醒,其思想意识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7]。但从根本上来说,在对这部分新时代女性形象进行刻画的过程中,中国男性导演仍然存在刻板印象,她们虽然被贴上了“精致美丽”“富裕努力”的标签,但是却并没有深挖她们丰富的人格,而是直接展示了这种毫不费力的靓丽形象。
3 中国男性导演塑造女性形象的不足之处
3.1 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相对刻板
学者米莲姆·汉森在《堕落女性,冉升新性,新的视野:试论作为白话现代主义的上海无声电影》中分析了上海都市的现代性和电影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最早期的中国电影中,中国男性导演创造的荧幕女性心想都是以乡村女性装扮出现,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重心转移城市发展,女性主义的崛起,电影中荧幕女性形象也随之发展,她们知性、时髦、新潮,这一现象在近10年尤为显著。
但是造型精致的都市女性的背后并没有体现出导演对新女性的解释,反而陷入了一种缺乏深入挖掘和想象的嫌疑。如,《超时空同居》(2018)中的女主角,她已经贫困到交不起房租了,但仍然可以打扮靓丽出入在各种高档饭馆,而最经典的就是《小时代》系列,主角团女性无论家境如何性格怎样,都无一不在身上挂满各种名牌。而同样的情况能在许多电影作品中到,由此可见,在中国的影视市场中,都市的这个概念下的女性似乎必须要通过精致的造型打扮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电影中,导演要如何刻画她们生活的无助和拮据,但是在荧幕前,她们都必须展现出和真实情况不相符的生活。反之,中国男性导演镜头下的乡村女性则是和都市女性形成强烈对比的笨拙土气形象。3.2 对女性形象塑造存在着遮蔽压抑现象
在中国导演刻画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对许多女性形象的描绘相对压抑,缺乏客观性,没有正确审
《科技传播》
89
视真正的女性体特征。在中国电影的人物形象刻画中,中国男性导演对于女性的定位存在着缺陷,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数都存在着遮蔽压抑特征。例如,有不少男性导演对女性形象的定位为青楼女子、家庭生活中的全职太太、皇帝后宫中各种勾心斗角的女性。不管是哪一种女性形象,我们都可以明显看出,她们的共同点就是没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话语权丧失,没有独立的价值,大多都是为刻画男性形象服务。所以,有不少男性导演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步于传统观念,在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句子很多,但大多存在着压抑特点,例如,“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状”,在这些众多语句中,都体现出封建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无奈。简而言之,通过对中国导演诸多作品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到,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存在着压抑与遮蔽现象,有许多中国导演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缺乏公正、客观态度,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仍然故步自封,没有充分融入现代化女性理念与新元素。
4 中国男性导演塑造女性形象的思考
在今后中国男性导演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过程中,应当在女性形象刻画过程中融入更多新时代思想。
1991年,美国社会发起了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女性主义者捍卫“女权也是一种人权,而非男性夺权”这一主旨。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女性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有更多的舞台展示女性超过性别
的人格魅力。一方面,她们经济独立、事业有成;另一方面,她们刚柔并济,可以很好的处理家庭关系[8]。在社会上,她们是不折不扣的精英,在家庭生活中,她们是贤妻良母。因此,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刻画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依赖于男性形象刻画的困境,要多赋予女性更多独立自主的机会和思想,不要让女性形象刻画变成赋予于男性形象刻画。在故事情节设计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要多考虑到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与时代特征,给女性更多的尊重,从男性幻想中解脱出来,探索女性真正的意义,而这样形象饱满的角可以为电影增添更多的输出价值。
其次,在电影拍摄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应当融入新思想和新理念,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特征。女性形象应该更大程度上被考虑成为诉说的主题,如先锋女性主义电影《钢琴课》,影片改变了传统“男性主体-女性客体”,女性在影片中获得了“凝视”的主导权力,而这样的视角转变可以更容易传
递给观众这么一种信息,男性并非永恒的强者,女性也能承担起给予家庭、关系安全感的那一方。
最后,在女性形象刻画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将视线聚焦在大众视野默认的完美女性形象中,也应该多将事业放在多元差异的个体之上,生理性别的区别,社会处境的区别,成长环境的区别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角,这样深度思考的女性角自然会比标签化的女性角更为丰满。
5 结束语
电影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艺术呈现,在本文研究中立足于女性理论研究视野,从中国男性导演角度出发,分析这些导演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来说,随着电影的发展,也能呈现出中国的女性发展进程,这些女性角在中国电影历史的长河中,会被永远的铭记。她们为了争夺自己应该有的权利,追求自由,做着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形成的传统观念已经烙印在我们的身上,而这种烙印是无法被一朝一夕改变的,而这种传统观念不仅仅在本文讨论的男性导演身上体现,而在女性受众体中也能到它弥留的痕迹。中国现代的女性形象很难真正的全面发展,现代语境也很难允许存在刻画充斥了“离叛性”和“先锋性”的女性角,我们只能寻到一种中庸之道。因此,中国电影未来的女性形象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姣姣.桑弧电影中的上海城市空间与女性形象[J].视听,美国男演员大全图姓名
2020(10):81-83.
[2]陈伊宁.外柔内刚——张婉婷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戏
剧之家,2020(29):136-137.
[3]殷天容.反封建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电影《卓文君与司马
相如》为例[J].戏剧之家,2020(27):176-177.
[4]何雪平.范俭纪录片的女性叙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9.
[5]何然然.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男性导演电影中的女性
形象[J].北方文学,2017(9):237.
[6]张卫军.“去政治化”时代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政治—对90
年代以来电影批评思潮的一次考察[D].上海:上海大学,2016.
[7]李文英.新中国60年女性导演叙事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
大学,2009.
[8]温立红.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男性导演电影中的女性
形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