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范晓曦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摘要]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引发美元的全面信用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分析,总结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全球金融危机时间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条件对策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单一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结算及国际储备的缺陷越来越大。在反思危机产生根源的同时,扩大国际货币种类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尤其是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最高,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可谓危中见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1.货币互换潮流涌现。
经济危机情况下,在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都遭受危机时,人民币因为自身的稳定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着手实施与人民币互换计划。2008年12月12日,中韩两国达成18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的协议,人民币首次以官方姿态走出国门;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香港、白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虽然通常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须经历贸易结算、金融交易计价、成为储备货币三个阶段,而货币互换不过是人民币走出的第一步,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人民币国际化走出的良好机遇。货币互换之后,所兑换国家不仅可以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投资,使人民币进入贸易支付领域,而且可以将人民币作为该国
储备货币。货币兑换体现出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紧密联系、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对于人民币的进一步走出去至关重要。而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可以成为人民币“出海”的中转站。
2.国家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金融市场开放进程加快。
在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四大国有银行已基本实现商业化改革的目标,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商业银行,其经营能力不断强化,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创新能力增强,效益不断提高,不良资产大幅度下降。2009年英国《The Banker》杂志推出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中国的银行在榜单中占据五个席位,并且有三家名列前五名。中国工商银行
ICBC以212亿美元的利润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也都位列前25名。在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建设方面,银行间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外汇市场建设速度加快。
2009年3月,国家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7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公布实施,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开始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的贸易伙伴为东盟国家和港澳地区。这些政策的变化也体现出中国已经着力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健全金融体系。
3.我国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这一速度超过年初8%的预期目标,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首屈一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下降0.8%,其中美国下降2.5%,欧元区下降3.9%,日本下降5.3%。按照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7%估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8.7%,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大约0.6个百分点,直接减缓了世界经济衰退的幅度。
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的货币价值必须有强大的实物商品支撑,即强势货币是以强势经济为基础的。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特别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本身就有推动本币国际化的能力,并且本币国际化也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4.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观意愿加强。国际货币影响因素理论和实践显示,政府意愿对一国货币国际化作用不可小觑。美国政府对美元国际化一贯采取积极态度,是成就美元主导地位的重要力量。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不仅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而且高度关注和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取得可喜进展。2009年G20国峰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指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货币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
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而主席在峰会上的讲话则明确指出了中国对于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诸多建议。可以说,中国完整地勾勒出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的明确目标,表明了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的意愿,并努力争取更大的发言权。这体现了在危机关头中国发挥
大国责任、维护地区货币稳定的决心和贡献,也使人民币国际化在举重若轻间迈出关键一步。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和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虽然漫长,但已具备以上有利条件,不必等到所有条件全部成熟后才能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审慎的推进人民币步入国际货币行列。
首先,要以贸易为突破口。这要求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结算、投资适用范围。除了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改善贸易环,还要持续优化贸易结构。这需要增加制成品尤其是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制成品出口,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科技含量,增强贸易支付的选择权和本国货币影响力。为实现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我们要继续积极稳健扩大货币互换范围。
其次,要采取阶段性策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由于我国政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等原因,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中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在东南亚的巴勒斯坦、新加坡、缅甸、老挝等国,人民币已经受到“第二美元”待遇,一些国家和
地区还把人民币作为一种储藏手段。这些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区域化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人口、经济结构、环境资源、金融体系等方面的挑战,而且在可预见的15年内,世界货币格局也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所以我国要谨慎参与金融全球化,分阶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地域推进层次上,要坚持从人民币周边化,发展到人民币区域化,最后到人民币国际化:在货币职能层次上上,坚持从人民币结算货币,发展到人民币投资货币,再到人民币储备货币,分阶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三,要完善国内金融体系,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大力发展国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中国香港地区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使人民币成为借贷资产,并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要抓紧扩大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和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范围,开展非国家层面上的银行贸易融资,尽快创建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并促进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发债筹资,借助QFII和QDII通道允许“外汇人民币”逐步联结境内外股票市场。此外,还要围绕人民币区域化进行各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外汇管理账户中建设“外汇人民币账户”等。
第四,要拓展宏观经济政策视野,扩大中国政策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应着力加强政府间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