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八年级(1)班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2)请你参照下列活动形式,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形式。
形式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形式二:________
形式三:________
(3)与古人对话:请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古诗人,仿照示例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
豁达与乐观,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答案】 (1)参考一: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参考二: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
(2)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
(3)略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1)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2)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据此可设计活动举行演讲比赛或是交流会等。
(3)完成此题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从自己熟知的诗歌中选取名句,然后结合诗句的情感
或哲理拟写句子。
故答案为:⑴ 参考一: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参考二: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
⑵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
⑶ 略 。
【点评】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要注意语言简洁,紧扣主题,最好采用一定的修辞。这里要围绕“走近古诗,与诗人对话”来写,力求突出这个主题,可以采用对偶的修辞来写。
⑵本题考查了设计活动形式,一般包括主题海报、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等,以此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首先要选择一位古代诗人,按照示例,至少要引用此位诗人的“两句”诗歌,结合其经历,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还要注意用第二人称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
对话。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散文”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 (1)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散文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解析】【分析】第一题考查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语言表达。
(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阅读文段,其主要内容是材料的第一句话。可概括为: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散文,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使用自己最熟悉的修辞手法即可。
示例一:散文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示例二:散文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一枝美丽的花朵。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材料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注意字数30字的限制。
(2)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中招考试是什么时间
3.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答案】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解析】【分析】句式变换。把感叹句变成陈述句。感叹句变陈述句,去掉感叹号。把加强反问的语气词“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必须留有肯定词“是”,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故答案为: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点评】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4.请模仿下面例句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答案】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这道题内容开放性大,要善于联想,自己选定陈述的对象。注意句式:某事+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从例句看,无论选择什么事物,表述的内容必须符合事物的特点,还要包含一定的生活哲理。
故答案为: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点评】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具体方法是: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要句子;3.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鱼儿,那么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鸟儿,那么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你是夕阳;那么快乐就是一抹灿烂的霞;如果你是浮云;那么快乐就是一阵飘洒的风
【解析】【分析】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要注意句式特点为:如果你是……,那快乐就是一…….可选取小草、鲜花、大树等等自然事物,结合其特点来写即可。
故答案为:如果你是夕阳;那么快乐就是一抹灿烂的霞;如果你是浮云;那么快乐就是一阵飘洒的风。
【点评】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①注意文章的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②词性要相当。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看每组中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A①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B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答案】A组中②句表达效果更好些。因为这样写强调了鼓点像“骤雨一样”,更生动、更形象地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
B组中①句表达效果更好些。因为“立即”强调了速度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变了周围的气氛。
【解析】【分析】A组中两句的区别在于语序不同,将“骤雨一样”调整到前面,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倒装句,起到强调作用,更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
B组中①中增加了“立即”一词,同样起到强调作用,强调了速度之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变了周围的气氛。
【点评】此题考查句式和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句式、修辞、用词、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答题时应根据不同的句子,具体分析。
7.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幸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心灵的舒畅;关爱是________,给人________;关爱是________,给人________。
【答案】 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仿写题,考查学生的仿写及运用语言的能力。仿写前先要观察例句的形式,本题的例句是一个“关爱是……,给人……“的句式,仿写时就要按照这个句式,选择不同于例句的内容,写出流畅的句子。
故答案为: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它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8.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________,我________;
读________,我________。
【答案】 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或示例二: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示例三: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图、抗敌立功的志向。)
【解析】【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一道续写仿写的题目,已给出框架结构,写出读书的意义,注意后面的特征概括要和前面的意象相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