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民间健康谚语背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解读
#健康科普挑战赛# 文/陈明
导读:我国民间健康谚语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语,它题材多样、活泼、风趣幽默。数量之多难以计数,从古典书籍中摘录下来的清代《古谣谚》就有3000多条,经过历代的民间流传更是数不胜数。《古谣谚·序》中写说:“欲探风雅之奥者,不妨先向谣谚之途。”说明了我国历代亿万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中的形成宝贵的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贡献。尽管现在进入信息时代,这些健康谚语仍然被民众所采用,所认可,充分证明了这些健康谚语的普遍性、实用性、科学性、延续性以及旺盛的生命力。下面桃花岛陈药师列举其中的一些民间健康谚语,解读它背后的中医药文化魅力,以飨今日头条的读者。
1、“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注:福州语系称“凉九捂三”)
“春捂”是指春天气候乍暖还寒,室内外温差较大,特别是南方天气常有倒春寒侵袭,因此春天(农历三月左右)尤其注意保暖,衣服不宜骤减,使人受寒。“秋冻”是指秋天(农历九月左右)室外温度虽然渐冷,但室内温度还尚热,此时不宜过早地穿上过厚的衣服。在南方福州语系方言称“凉九捂三”,也正是这个道理。中医学就有“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也就是“薄衣御寒”的养生法,在正常情况下初秋季节即使不添加衣服或适当少穿衣,也不至于感受风寒而得病,反倒有利于调动人体免疫机能逐渐适应寒冷的天气。
2、“冬令进补,三春打虎”
冬令进补,三春打虎意思就是说,冬季进补对健康大有裨益,能够为下一春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传统中医认为,冬天天寒地冻,寒为阴邪,人体受寒冷影响,阴气也增加了,这时往往伤及人的阳气。这样的季节人体为抵御寒气,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冬季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因此冬季到来之时我国民间就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补药(这里指补气、补血、补阳等食物或药物)一般多温性,特别适宜于冬季服用,从而达到扶正固本,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所以民间才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
打虎”之说。
3、“桃养生,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说“桃养生”,是因为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这种“桃”的益处世人皆知,民间还特别给它个冠以“寿桃”名称 。而与之相反“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是指“过食杏、李有害”,因为人们在吃下尚青的李子、杏、梅子后,有可能会出现胸闷、头疼、呕吐的症状。传统中医认为,杏肉味酸、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勾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里的酸液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现代研究也表明李子和杏的果实在未完全成熟前,都含有一定量的苷类化学成分,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成氢氰酸,具有一定的的毒性。古书《食经》说:“杏,味酸,太热”、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日华子本草》也说:“热,有毒”。 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斩钉截铁地说:“不可多食,令人虚”。 因此民间有“桃养生,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之说法。
医药卫生基础知识
4、“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这句健康谚语,说明了莲子具有安神的食疗和药用价值,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记载莲子能“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并将其列入上品,为补养元气的珍品。中医临床用于体质虚弱或病后产后之脾胃虚弱、大便溏泄、心悸怔仲、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气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妇女血虚腰酸、白带增多、男子肾气虚之遗精、早泄、性功能减退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莲子具有镇静安神、补中益气、养心益肾、健脾养胃、润脏清腑、聪耳明目、涩肠止泻,以及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在民间失眠人常常睡前熬一碗莲子粥以帮助晚上睡好觉。
5、“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
这句话意思是鱼肉虽好,但吃多了容易导致内火积聚,体内津液代谢失常,导致痰湿内生,而青菜萝卜是“健康长寿菜”,是保身体平安的菜。民间还有“萝卜上了街,药铺无买卖”之说。中医认为绝大多数的鱼、虾、蟹和各种肉食,长期食用可助湿生痰,甚至诱发痛风和各种过敏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鱼生火,肉生痰讲的不是食物的质量问题,而是指人的脾胃的问题。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合理、适量地吃。萝卜有健胃消食、顺气解郁、止咳化痰的功效。这句健康谚语符合中医传统文化“平易恬淡”的养生原则。
6、“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冬不坐石”这个健康谚语是指冬天不要坐在户外的大石头上。由于石头在冬天生性寒凉,如果久坐,寒气就会侵袭身体,造成人体阳气损耗或者伤及肾气。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冬季养生应敛阴护阳,不去久坐寒凉的石头上,否则容易诱发关节疾病、风湿病或出现“淋浊”(即现代医学称前列腺疾病、生殖系统感染)等病症。“夏不坐木” 这个健康谚语是说夏天不要坐在木头上。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一些木头、木墩长期露天久置,虽然表面看上去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会向外散发潮湿的气,若坐久了,便会诱发皮肤病、痔疮等等。
7、“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和“没事常走路,不用进药铺”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健康谚语。传统中医认为饭后坚持散步对身体有好处。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功能的健康以及运化水谷精微等。需要注意的是“饭后百步走”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而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但也有的人认为饭后走路会影响胃的负担,因此就有了“要想活到九十九,请你饭后不要走”的说法。到底饭后要不要百步走?还是要应因人而异,动静结合,才是上策。
8、穿山甲,王不留,产妇服了乳长流
这句健康谚语是说明穿山甲、王不留行这二味中药具有通经下乳的作用。中医认为穿山甲具有通经之力,经通则乳下。因此古方有用“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治乳汁不通”记载, 《本草新编》说:“王不留行,其性甚急。”的确它下乳的功用是通过行血通经来实现的。因此中医临床在催乳时,常常王不留行和穿山甲配伍在一起使用,以增强通经下乳的功效。《卫生宝鉴》中的“涌泉散”,就是以王不留行为主药,配以瞿麦、麦冬、龙骨、穿山甲等共为细末,用热酒调下,妇人因气滞而奶汁绝少者。因此民间健康谚语就有了:“穿山甲,王不留,产妇服了乳长流”之说。
9、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